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干眼症的影响

王露萍;吴欣怡

关键词:2 型糖尿病, 干眼, 糖化血红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干眼的影响。方法收集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控制稳定组(70例)和血糖控制不佳组(70例),分别问询干眼症状并测定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对两组干眼症状和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老年患者及男性患者干眼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稳定组。两组泪膜功能检查:血糖控制不佳组老年男性及女性患者与血糖控制稳定组相比,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青年患者的 SIt、BU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亚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别(P >0.05)。HbA1c 水平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干眼症状发生率呈正相关,与 SIt、BUT 结果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 HbA1c 水平与干眼相关,控制其 HbA1c 水平有助于改善干眼症状。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声门上区喉淀粉样变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临床上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的声门上区喉淀粉样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3例声门上区喉淀粉样变患者行喉显微镜下 CO2激光辅助喉部病变切除术,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经喉显微镜 CO2激光手术治愈,术后随访1~2年,未复发。结论喉淀粉样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病理切片刚果红染色阳性可确诊本病;喉显微镜 CO2激光手术是有效的喉淀粉样变治疗手段。

    作者:陈乌娜;高兴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颅窝盖板低位的高分辨率 CT“分度标准”构想

    目的:观察中颅窝盖板低位对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的影响,探讨中颅窝盖板低位的分度标准。方法对87例影像科报告中颅窝盖板低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 CT 图像进行冠状位重建,沿外耳道上壁高点作水平切线 L1,自该层面出现上半规管结构的高点作水平切线 L2,沿该层面的中颅窝盖板低点作水平切线L3,测量 L1~L2距离 a 和 L1~L3距离 b,计算 b/a 值 r,依据 r 值将中颅窝盖板低位分为正常、轻、中、重及绝对低位,与3位手术医生术前评估及手术记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医生根据不同的 r 值,不同观点如下:①当r <1/4时,不认同影像科提示的中颅窝盖板低位;②当1/4≤r <1/3时,认同中颅窝盖板低位,但手术记录中未提及;③当1/3<r≤1/2时,清除上鼓室病变时均遇到过磨破中颅窝盖板底壁骨质的病例,手术会因为术中止血而受到影响;④当1/2<r≤3/4时,术前已明显感觉中颅窝盖板低位,在清除上鼓室病变时仍有保留外耳道后壁完整的病例;⑤当 r >3/4时,清除上鼓室病变时非常困难,中颅窝盖板低位导致的耳后进路已不可避免的要磨除外耳道后壁。结论可依据 r 值可将中颅窝盖板低位分无、轻、中、重及绝对低位“5度”,轻度对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无影响,中度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存在困难,重度经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部分需要磨除外耳道后壁,绝对低位时磨除外耳道后壁已不可避免。

    作者:孙晓卫;李东梅;窦芬芬;张子和;张建基;丁元萍;史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带蒂颞肌瓣填塞在二次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耳后带蒂筋膜-颞肌瓣在二次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乳突腔填塞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长期渗液不干耳患者20例(20耳),行二次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RM)10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伴乳突填塞术(CWDM)10例。CWDM 均采用耳后带蒂筋膜-颞肌瓣乳突腔填塞。结果术后均随访2年,RM 干耳时间平均(58.4±4.45)d,复诊次数平均(17.1±2.33)次,持续不干耳1例。CWDM 干耳时间平均(29.6±2.37)d,复诊次数平均(6.1±1.52)次,无不干耳及术后复发。两组比较,CWDM 干耳时间短、复诊次数少(P <0.001)。结论CWDM 干耳时间、复诊次数、术后复发等指标均优于 RM,采用带蒂筋膜-颞肌瓣乳突腔填塞效果良好。

    作者:李东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后疼痛及角膜刺激症状的观察

    目的:探讨表层角膜屈光手术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疼痛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的差异。方法选取行表层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600例(120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组、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组和微型上皮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组,比较三组之间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结果术后第1天,PRK 组与 LASEK 组疼痛指数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i-LASIK 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第3天,PRK 组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EK 组与 Epi-LASIK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三组之间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后疼痛是导致患者术后不适的主要因素。手术方式不同,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存在差异。

    作者:崔长霞;陶祥臣;朱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术1063例中并发症的产生种类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63例行气管切开术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中有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原因。结果1063例气管切开并发症29例,发生率为2.73%,包括出血13例(1.22%),气管套管脱管6例(0.56%),皮下气肿4例(0.38%),术中窒息2例(0.188%),纵膈气肿1例(0.094%),麻醉药物过敏1例(0.094%),气管食管裂伤1例(0.094%),死亡1例(0.094%),原因为术中产生气胸。结论气管切开术患者并发症具有多样性,原因复杂。

    作者:王俊喜;喻国冻;陈乾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鼻咽癌 EGFL7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并了解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的相关性,探讨其与鼻咽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鼻咽癌组织(实验组)及20例鼻咽炎(对照组)中的 EGFL7的表达;用 CD31抗体及 D2-40抗体分别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的 MVD 及 LVD,并分析 EGFL7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及 MVD、LVD 三者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EGFL7的表达,但实验组中 EGFL7高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中 EGFL7的表达与 MVD 呈正相关,但与 LVD 相关性不明显;实验组中有淋巴结转移的 LVD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P <0.05);实验组中 EGFL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EB 病毒抗体无相关性(P >0.05),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结论EGFL7并不像 VEGF 家族对血管、淋巴管均有双重作用,它仅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及鼻咽癌细胞中。EGFL7与鼻咽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它可能成为反映鼻咽癌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作者:赵燕恋;卢永田;杨继红;张娟;苗芳芳;李洁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玩具激光枪致黄斑区损伤1例

    患者男,26岁。2015年3月18日无意中被玩具激光枪照射右眼后,自觉视物模糊2 d 来我院就诊。既往双眼视力正常,无眼病、眼外伤及全身其他病史。

    作者:毕晓达;樊旭;周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预防性缝扎法”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止血效果

    “预防性缝扎”是外科手术中比较有效、可靠的止血方式。一般的扁桃体手术都是先切除扁桃体,再止血。但是扁桃体下极的出血,再合并小颌、肥胖等特殊口腔结构的患者,会给止血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应用“预防性缝扎法”,并配合电刀应用,在扁桃体切除术中止血效果良好,且预防了术后出血,报道如下。

    作者:董世亮;战明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SIRT1抗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去乙酰化酶-1(SIRT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氧化应激的防护作用。方法应用50μmol/L H2 O2与 ARPE-19细胞孵育24 h 诱导 RPE 产生氧化应激病理生理过程,观察细胞增殖及凋亡率、细胞活性氧水平(ROS),氧化剂诱导 RPE 细胞衰老状况,了解氧化应激对 RPE 的损伤;进一步采用 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RSV)及抑制剂烟酰胺(NA)分别处理经 H2 O2干预的 RPE 细胞,观察 SIRT1抗 RPE 氧化应激效果。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H2 O2干预 RPE 后细胞增殖显著下降(P =0.020),凋亡率及内生 ROS 水平均显著增高(P =0.013,P =0.040),细胞衰老水平显著升高(P =0.045);②NA 可显著提高 H2 O2的毒性作用,降低 RPE 细胞增殖率(P =0.049),刺激凋亡(P =0.028),使 ROS 累积和衰老速度增加;③RSV 具有显著的抗 H2 O2毒性作用;④RT-qPCR分析显示,SIRT1mRNA 水平显著下调。结论氧化应激状况下 SIRT1表达下调,表明 SIRT1对氧化应激诱发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有显著的防护作用。适当提高 SIRT1活性也许是延缓 AMD 的一种治疗策略。

    作者:李兰根;伟伟;张玉凤;格日乐图;杨佳;张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RP)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行 RP 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79例(79眼)PDR 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视力提高61眼(77.22%),视力不变15眼(18.99%),下降3眼(3.80%)。玻璃体切除术后1个月内有2眼发生眼压升高超过30 mmHg,1眼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1眼出现视网膜脱离;3个月内有2例出现玻璃体再出血;12个月内有2眼发生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造影能够有效治疗 RP,既能避免过度光凝,又能防止光凝不足,在提高患者视力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新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在婴幼儿甲状舌管囊肿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在婴幼儿喉内型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实施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由于喉内型甲状舌管囊肿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婴幼儿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讨论。结果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1年呼吸道梗阻消失,未复发。结论低温等离子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喉内型甲舌囊肿切除术时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苗刚勇;肖旭平;谭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联合天麻素耳后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天麻素耳后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特发性耳鸣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第一种方法为营养神经、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的药物静脉滴注,另一方法为2%利多卡因联合天麻素耳后注射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第一种方法治疗。一个疗程时间均为14 d,全部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和55.56%,3个月后随访,分别为82.22%和55.11%,两次统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2%利多卡因联合天麻素耳后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有确切疗效,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

    作者:狄国华;刘俊茹;赵延祥;高英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5%碳酸氢钠液与制霉菌素片混合制剂纱条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156例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真菌进入外耳道引起皮肤感染,有时伴有细菌混合感染,常见致病菌以曲霉菌、青霉菌、念珠菌等多见,以空气传播和自体接种为感染方式,夏季为多发期,发病率偏高,在气候潮湿、湿暖地带多发。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我们采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与制霉菌素片混合制剂纱条局部用药的治疗方法,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15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朱江彬;孙秀芹;南兵卫;郝宗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颅脑外伤后顽固性脑脊液耳漏的手术策略和技巧研究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顽固性脑脊液耳漏手术治疗的技巧和策略。方法采用颞下中颅底-乳突后联合入路,对11例颅脑外伤后中颅窝底缺损所致脑脊液耳漏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施行手术修补。结果①无需行乳突探查5例。因乳突为粉碎性骨折,在取下骨瓣前先行钛板固定2例。另外4例乳突粉碎骨折严重,术中将事先收集的颅骨碎屑回植到乳突缺损内,取头长肌加生物胶加固;②术中发现有颅底广泛骨质缺损6例,脑组织疝入缺损中或乳突黏膜暴露广泛;③修补探查过程发现听骨链完整者3例,缺失2例,部分听小骨(锤骨)缺失2例,术中未探查听骨链者4例。术后随访2~11年,无复发。结论①当合并复杂性骨折时,通过幕上幕下联合,经颞下中颅底-乳突后联合入路,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尤其是不稳定骨折累及乳突的患者;②对颅底骨折复杂而听力完全丧失的脑脊液耳漏患者,除了封闭外耳道外,尚需进行鼓室及咽鼓管填塞封闭,以防止假鼻漏的情况发生;③颈内动脉岩段与鼓室及咽鼓管关系密切,脑脊液耳漏修补手术中应避免手术误伤或骨折片意外伤及颈内动脉。

    作者:张斌;李峰;张良文;杨扬;朱树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管异物致食管瘘并发纵膈感染1例

    患者男,51岁,2015年5月17日入院,患者7 d 前误食鱼骨头后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可进流食,一直未予诊治,5 d 后出现高热、吞咽疼痛加重而于28日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行食管钡餐检查,结果示:“食管颈段异物,考虑局部食管溃疡形成,请结合临床”(图1)。随即行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异物未能取出,遂转来我科,我科门诊医师以“食管异物、食管穿孔”收入院。

    作者:王霞;许尧生;王庆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管异物并发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及食管镜下异物取出1例

    食管异物如未及时就诊,继续进食或因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损伤性食管炎、食管周围炎、食管穿孔、颈间隙感染、纵隔感染或大血管破溃等并发症文献报道较多,气管食管瘘[1]、颈部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2-4]等并发症较少见,而并发气胸者国内外文献罕见报道[5-7]。2014年5月,我们收治食管异物并发气胸患者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兆生;许振跃;沈伟林;黄前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MSCT 多模态三维重建观测颞骨结构及对人工耳蜗手术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采用 MSCT 影像三维多模态重建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前评估、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应用双阈值重建技术显示耳蜗、前庭、半规管的膜性立体结构及听小骨,颞骨透明成像,逐一融合显示听小骨、内耳与颞骨的关系;②面神经曲面重建显示面神经的走行,观察面神经与面神经隐窝、外耳道后壁、鼓索神经等邻近结构的关系;③双斜径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测量鼓岬平面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的距离。结果该组83例,内耳畸形11例中 Mondini 畸形2例、半规管畸形2例、共同腔畸形2例、内听道狭窄1例、前庭导水管扩大4例。正常结构耳鼓岬平面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距离左侧(0.270±0.057)cm,右侧(0.280±0.068)cm。术后复查5例,清晰显示植入电极位置良好。结论多模态重建技术能较好地满足临床多角度、全方位观察中耳和内耳解剖的需要,评估手术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可应用于术后复查植入电极的位置。

    作者:王一红;李瑞玉;陈彩龙;王晓燕;林美福;周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连续Z型缝合及可吸收材料填塞在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术中应用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多与鼻炎同时存在,也称为鼻-鼻窦炎。症状超过12周的为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双侧或局部突起,并引起相应症状者。鼻窦炎中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并不少见。鼻窦炎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窦开放术时,需行鼻中隔矫正的不在少数;通常是在开放鼻窦的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伴有下鼻甲肥大的行下鼻甲的骨折外移术或下鼻甲黏膜下骨部分切除术。传统使用凡士林纱条或高分子膨胀海绵进行鼻腔填塞,术后患者痛苦较大,多有溢泪、睡眠质量差、耳闷,鼻腔分泌物多、鼻窦术腔上皮化缓慢,用药时间长,鼻腔易发生粘连。我科近年来采用连续 Z 型缝合及鼻腔可吸收材料填塞,缩短了术腔恢复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改善了患者鼻阻、睡眠障碍及头痛等不适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旗;马攀;王会会;刘晓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免疫抑制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治疗作用,分析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57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根据免疫抑制剂的药物成分不同分为激素(研究组)和激素替代制剂组(对照组),对不同免疫抑制剂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①研究组的免疫球蛋白 IgA、lgG 和补体 C3、C4显著高于对照组;②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烷化剂、T 细胞抑制剂、生物制剂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对细胞因子影响大的是糖皮质激素,其次是抗代谢药物、烷化剂、T 细胞抑制剂、生物制剂等。结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采用免疫抑制剂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其中糖皮质激素的效果佳,是众多药物中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首选、高效药物。

    作者:王增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干眼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干眼的影响。方法收集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控制稳定组(70例)和血糖控制不佳组(70例),分别问询干眼症状并测定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对两组干眼症状和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老年患者及男性患者干眼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稳定组。两组泪膜功能检查:血糖控制不佳组老年男性及女性患者与血糖控制稳定组相比,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青年患者的 SIt、BU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亚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别(P >0.05)。HbA1c 水平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干眼症状发生率呈正相关,与 SIt、BUT 结果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 HbA1c 水平与干眼相关,控制其 HbA1c 水平有助于改善干眼症状。

    作者:王露萍;吴欣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杂志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