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国;石淑仙;徐杏芳;熊家德;杨华芬
慢性肝炎断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是我国的多发病,危害严重.在诊断方面,肝穿刺病理检查是目前的“金标准”,但这是一项有创性检查,普遍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建立血清学指标分别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对于明确病情、指导治疗都有重大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已建立了一些有关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用于临床.本研究的目的是探求与肝穿刺病理炎症分级相关的血清学指标,并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
作者:尤红;王宝恩;王泰龄;钱林学;许英杰;张晓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神经肽Y(NPY)是体内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物质,其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病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在HFRS某些发病环节中的作用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本课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FRS各期血浆NPY水平,并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锦堂;孔宪牛;安柏玲;高峰;王培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甲胎蛋白(AFP)在出生后1~2年内降至正常,成人AFP升高主要见于肝癌,亦可见于良性肝病.AFP研究在原发性肝细胞癌领域中开展较多,国内外许多资料显示[1,2],肝细胞癌患者AFP升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关系密切.目前良性肝病患者AFP升高机制一直未明,袁爱力[3]曾观察82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AFP变化,发现HBsAg阳性者56.1t%有AFP升高,现就良性肝病AFP升高与肝炎病毒的关系作一探讨.
作者:何泽宝;朱坚胜;蔡修熙;成扬;邬祥惠;尹有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32岁,已婚,浙江籍.因发热6 d,咳嗽咳痰,气急,谵语1 d收治入院. 患者入院前6 d,体温达38.5~40.0℃,有寒战,头痛,乏力.第6天出现咳嗽咳痰,气急,时有谵语.起病前1个月内附近村有类似患者3例,虽经抢救2例死亡.住院前1d尿蛋白++,管型+;血小板17×109/L.入院时:体温39.7℃,脉搏126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7/11.5kPa(128/86 mm Hg).呼吸急促,颈无抵抗,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26次/min,律齐,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轻度叩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6×109/L,单核+中性粒细胞0.84,淋巴细胞0.12,异淋巴细胞0.04,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25×109/L.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90 U/L,总胆红素23.1μmol/L,白蛋白32.2 g/L,球蛋白25 g/L,血肌酐95 μmol/L,尿素氮5.8 mmol/L.血培养无菌生长.钩端螺旋体抗体阴性.抗-HVIgG阳性(1:80).入院当晚及次日(第6、7病日),呼吸急促,时有紫绀,谵语,体温38.4~39.8℃,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在持续吸氧下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代谢性碱中毒.24 h尿量达6 300 ml.X线胸片提示:两肺炎症.经积极抢救,支持、对症及抗生素和激素治疗15 d,病情逐渐缓解.至46 d治愈.18个月后随访,无任何后遗症.
作者:赵国根;庄辉耀;刘翠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体液因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氧化氮(NO)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前报道尚少,我们对74例HFRS患者血清NO、肿瘤坏死因子(TNF)、内毒素(LPS)水平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吴剑华;毛乾国;张光文;乔汉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890年Koch提出用结核菌素和甘油悬液注射来治疗结核病,开创了用疫苗治疗疾病的先例.此后的几十年中,人类对疫苗疗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疫苗作为一种治疗传染病的方法几乎被遗忘,疫苗疗法的研究陷入低潮.直到证实疫苗治疗能增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天然免疫力,人们再一次转向通过刺激免疫防御机制来治疗传染病[1].
作者:王缚鲲;邹全明;于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及时了解自发性腹膜炎细菌学及其耐药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回顾性总结了1996年至2000年我院住院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细菌学及其耐药情况,以了解引起自发性腹膜炎细菌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临;杨益大;孔海深;魏泽庆;吴炜;马亦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N)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表达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 PreS2的ASON并设非互补序列作对照,以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为细胞模型,应用ELISA观察了ASON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了ASON对宿主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应用RIA法和MTT法观察ASON对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 ASON可有效地抑制HBV基因的表达,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66%和91%,而非互补序列对照无抑制作用;ASON可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用药后第3天和第6天凋亡率分别为6.10%和6.43%,增殖指数分别为37%和36%,RIA和MTT法表明ASON对宿主细胞无毒性作用.结论 ASON不仅以序列特异性方式发挥抗病毒作用,而且可能以凋亡的方式清除HBV.
作者:丁培芳;曹英林;王勤友;张志传;马京香;孙汶生;王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核酸疫苗对猕猴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原性.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猕猴分别肌内注射HBcAg核酸疫苗(pJW4303/HBc)和对照质粒(pJW4303).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接种前后猕猴血清中抗-HBc、抗-HBc IgG亚类和猕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4(IL-4)水平.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猕猴PBMCHRcAg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实验组猕猴接种该核酸疫苗后均产生了较强的抗-HBc反应.实验组猕猴抗-HBc IgG亚类以IgG2为主,PBMC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显著增高,提示为Th1型免疫应答.实验组猕猴的PBMC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HBcAg核酸疫苗对猕猴具有良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原性.
作者:黄祖瑚;庄辉;郭人花;徐国民;蔡洁;朱万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研究表明,世界各地分离的庚型肝炎病毒(HGV)株间存在不同的基因型.鉴于黄病毒属的5'非编码区(5'-UTR)基因序列是整个基因组中为保守的区段,Muerhoff等[1]根据HGV 5'-UTR的基因序列差异进行分型,将HGV分为1、2和3型.1型和2型进一步分为1a、1b和2a、2b亚型.1型为GBV-C型,来源于非洲;2型为HGV型,来源于北美和欧洲,3型主要来源于日本,说明不同地区分离的HGV基因序列存在一定变异.为了解山东地区HG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我们对从不同人群中分离的10株HGV 5'-UTR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
作者:王磊;凌斌华;徐皖苏;张琴冈;庄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院儿科1996年3月~1998年10月间共收治小儿恙虫病92例,其中早期误诊36例,误诊率达39.1%.恙虫病如及时治疗能明显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现将误诊情况及小儿恙虫病诊治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儿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3岁,其中2~6岁28例.居住在城区5例,居住在郊区或农村31例.发病时间在5~9月份.起病后3~13 d住院.
作者:高树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容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极高[1].积极探索ARDS的防治措施,对提高HFRS的治愈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科自1993年10月至1998年12月间共收治HFRS合并ARDS124例,我们对部分少尿期患者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化自血回输(UBIO)治疗,结果发现血液透析与UBIO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少尿期HFRS合并ARDS的治愈率.现将124例HFRS合并ARDS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魏永利;向德栋;顾长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40岁.因发热,全身乏力5 d,上腹疼痛,头昏1d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8.0℃,脉搏82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90/60 mm Hg.面色苍白,心、肺正常;腹部稍膨隆,全腹均有压痛,肝肋下1.5 cm,脾扪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入院2 h后血压降到75/45 mm Hg.右下腹穿刺,吸出血性液体.
作者:王家惠;舒易超;陆方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叠氮胸苷(AZT)是一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阻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体内的复制,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首选药物.但该药显著的毒副作用是剂量依赖性恶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全血抑制.这大大限制了临床上AZT的广泛使用,很多患者因血液系统并发症而被迫终止用药[1].建立AZT所导致的骨髓抑制模型,为寻找逆转AZT所引起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期的药物,同时为筛选更好的恢复和促进造血功能的药物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孙汭;田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编辑同志:化脓棒状杆菌系动物致病菌,常引起牛的乳腺炎以及其他家畜的化脓性感染.人感染该菌则属罕见.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男性患者,45岁,因咳嗽7 d,高热17 h,神志不清5 h于1999年12月29日住院.开始为刺激性干咳,数日后出现高热昏迷.入院体检:急性病容,高热浅昏迷状态.未见皮疹及出血点.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双肺呼吸音清,心律94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樊和斌;施安娜;严福明;赵利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的激活有关[1],而TNF-α/TNF-R的激活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否有关仍未阐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瑞丹;徐忠玉;饶日春;黄其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19岁.因间歇乏力1月,中上腹不适、纳差、巩膜皮肤黄染7 d入院.入院前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1 197 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374 U/L,总蛋白(TP)72.78 g/L,白蛋白(ALB)48.6 g/L,A/G 2.0,总胆红素(T-BIL)183.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11.1μmol/L,门诊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收住院.既往无肝炎史,无药物过敏、中毒史,无氯霉素应用史,无输血及血制品史,无肝炎阳性家族史,无遗传疾病史,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体检:T 37℃,P 80次/min,R 19次/min,BP 120/80 mm Hg.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瘀点、瘀斑,无肝掌、蜘蛛痣,表浅淋巴结无肿大.牙龈无出血,颈软,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肝肋缘下刚及,剑突下1cm,肝区叩痛(+);脾未及.腹水征(-).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佘会元;邬祥惠;林果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男,25岁,教师.因反复水肿7年,咳嗽、咳痰、发热2个月.于1998年12月29日第1次入院.患者因慢性肾炎,7年来长期口服泼尼松.入院前2个月开始咳嗽、脓痰、左胸痛、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部感染,治疗无效转我院.胸部X线片示:左肺多发性结节状影,左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抽出脓液,3次培养出星形奴卡菌.给红霉素、头孢氨噻肟、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因肾穿刺活检出现血尿,停用SMZCO.患者1999年3月17日出院.出院后上述症状加重,1999年4月13日第2次入院,诊断为肺奴卡菌病,慢性肾炎.经红霉素,SMZCO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复查胸片,肺部病灶明显吸收.出院后坚持口服SMZCO,随访8个月,无复发.
作者:李瑞慧;林明;林章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干扰素(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其疗效预测因素.方法 146例CHB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IFNα-1b 3 MU组、5 MU组、10MU组及对照组).观察4组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宿主、病毒和药物等19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作单变量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应用干扰素α-1b 5 MU和10 MU治疗组的疗效(55.3%、58.1%)优于3 MU组(32.6%)和对照组(5.9%)(P<0.01或P<0.05);但5 MU组和10MU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10 MU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5 MU组和3 MU组(P<0.01或P<0.05).治疗8周内血清HBV DNA及HBeAg的含量下降.结论干扰素α-1b的推荐剂量为5 MU/次,疗效预测因素为药物剂量及IL-12水平.
作者:马为民;陆坚;蒋小玲;周伯平;敖飞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升高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1].因此认为TNF-α作为一种炎性因子,参与了乙脑的发病过程.我们选用一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TNF-αMcAb)来阻止TNF-α生物活性,以观察TNF-αMcAb对乙脑病毒(JEV)感染小鼠的发病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乙脑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林剑国;石淑仙;徐杏芳;熊家德;杨华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