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武果

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再灌注, 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 158例患者再灌注101例,再灌注率为63.9%,溶栓后2h内RA出现71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8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13例,发生率为70.1%.结论 RA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上主要因劳累、情志内伤加上外邪侵袭所导致,有多重症候分类方法,并形成了多重行之有效的治则和方剂.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早有认识,且治疗经验丰富,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尹学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及特征,并提出与相关疾病鉴别诊断的方法及技巧.方法 对我科2006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T细胞淋巴瘤5例,B细胞淋巴瘤3例.胃淋巴瘤CT表现为弥漫性或结节状胃壁增厚,呈波浪状或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胃壁外周脂肪间隙存在,增强呈轻中度强化.小肠淋巴瘤范围广、分布位置不确定、形态不一致,常侵犯肠系膜致肠系膜增厚,但边缘清楚,增厚的肠管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一般不引起完全性梗阻.结论 浸润、结节、均质、轻中度强化是胃肠道淋巴瘤的共性特征,准确识别这一共性特征能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起到很大的帮助.

    作者:虞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 36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经皮成功放置猪尾巴导管并持续引流,回顾分析护理措施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均无脏器损伤、感染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的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注意术前准备、指导术中配合、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防止导管堵塞、脱落是保证引流成功,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严家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原因的调查分析

    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回顾我院2007年5月-2011年6月年住院治疗及门诊治疗高血压病患者200例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原因,并针对各种血压未达标原因制定个性化的降压方案,减少影响降压的不利因素,积极合理降压.结果 200例患者有190例经合理指导降压后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总有效率为95.0%.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与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和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有关.

    作者:王国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临床分析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病,是被公认的三大难治肛肠病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20~40岁发病率高.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在临床起病较急,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感染若未能控制、病情进展,终大多形成肛周脓肿,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需要用手术来处理的急症疾病[1],临床上有分期根治和一期根治这两种手术方式.

    作者:黄慧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0例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依据<临床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判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显效40例,有效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7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晓燕;何奇檀;黎志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2例,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无创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有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止血效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无创护理,止血效果好.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潘麒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192例分析

    目的 评价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将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延迟诊断率2.08%、误诊率1.56%、确诊率96.35%.结论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解决了手术过程中难以诊断其疾病良、恶性的问题,但还存有少量的误诊和延迟诊断.

    作者:李跃晨;孙智勇;孙萌;王永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3.5%,观察组总有效率88.2%.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护理后满意度88.2%,观察组经护理后满意度100%.两组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黎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在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早期康复治疗,并与未经规范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无论在临床疗效还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够提高治疗的整体疗效,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戴海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改良Fisher分级与破裂动脉瘤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目的 分析破裂出血动脉瘤患者改良Fisher分级与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关系.方法 按改良Fisher分级评价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216例.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并经颅多普勒检查证实.结果 216例患者中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79例(36.6%),按照改良Fisher分级评价,术前不同级别的患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作者:常谦;刘俊;岑键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术中超声在乳腺微小良性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乳腺微小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患者经超声或钼靶检查发现的微小病变进行超声引导下切除,其中37例术前超声引导活检证实为良性病变,5例超声或钼靶提示为良性病变.结果 42例患者病变在超声引导下均被完整切除,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切除乳腺微小病变简便安全.

    作者:郑永财;潘国栋;张伟;张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非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为70.00%,而对照组的优良率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出血率.结果 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100.0%(30/30),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6.7%(20/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率为10.0%,对照组的出血率为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可降低出血率,给药简便,不良反应小,用于溶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依普利酮与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依普利酮及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普利酮组和氯沙坦组,各40例.分别予依普利酮片50mg、氯沙坦钾片50mg,1次/d,口服,疗程12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主要检测多项生化指标、24h动态血压、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在降低血压幅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普利酮与氯沙坦,1次/d,服用50 mg均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安全性及依从性好.

    作者:文玉萍;黄荣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 158例患者再灌注101例,再灌注率为63.9%,溶栓后2h内RA出现71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8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13例,发生率为70.1%.结论 RA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作者:武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绒毛膜癌转移二例误诊分析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绒毛膜癌因有病灶转移甚至破裂,可有脑血管意外、急腹症等表现,因此使诊断的难度增加,甚至误诊.本文分析2例绒毛膜癌转移的临床资料.通过探讨绒毛膜癌病灶转移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熟知绒毛膜癌的诊断和转移途径,尽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误诊,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刘格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冠心病(CA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3月-2010年5月155例因CAD住院的患者,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根据入院24h的首次RDW,按照其中位数(13.7%)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RDW≤13.7%,n=78)和B组(RDW>13.7%,n=77),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1年内发生再次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差异.结果 B组发生再次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对CAD预后有一定价值,RDW水平较高的CAD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张军;蒋健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异体肌腱移植的研究进展

    每年肌腱与骨骼损伤的患者将近3千万,其中肌腱损伤的患者近半数[1].对于肌腱损伤与肌腱缺损,主要使用的修复方法依旧是单纯的自体肌腱移植.目前各种外伤导致的肌腱损伤与肌腱缺损的患者越来越多,肌腱与韧带损伤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日益增大.以往通过单纯的自体肌腱移植来修复肌腱缺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随着医学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人工肌腱,组织工程技术,但耗资大,技术不完善,所以一直停滞不前.

    作者:崔亮;卡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5,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闭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