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谦;刘俊;岑键昌
目的 探讨CT定位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CT定位,通过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患者120例,并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及病死率.结果 微创组和保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67.5%,病死率分别为5.0%和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定位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侯林;康珊;武霄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心理需求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202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心理需求内容各异.结论 护士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书莲;孙丽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孕妇在怀孕中晚期因胎儿死亡而实施终止妊娠后往往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时而悲伤抑郁,时而烦躁不安,如果本身疾病危重需要在ICU监护治疗,ICU的特殊环境和管理制度又可导致她们异常情绪的产生.为了大限度的减轻她们的伤痛,恢复她们的正常情绪,促进疾病的恢复.本文现就此类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及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作者:胡爱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死亡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该病的防治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基层医院经常漏诊、误诊.探索适合基层医院评估诊治APE的方法是降低APE病死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冯静波;詹毅;李琳;赵培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期拔除尿管降低重症昏迷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指征.方法 以因颅脑创伤入住我院同时需持续导尿的110例男性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格拉斯戈昏迷评分(GCS)4~8分.按收住入院的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4例,采用定时放尿法训练膀胱功能,定时(3~4h)夹闭尿管后拔管,改用尿套接尿.对照组56例,当GCS评分>8分时,采用按需放尿法训练膀胱功能,根据患者夹管后反应及时拔管,改用尿套接尿.观察两组留置导尿的时间及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留置导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两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男性昏迷患者GCS评分4~8分时,早期拔除尿管可明显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降低导尿管使用率,进而减少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贾灵芝;商丽;商全梅;韩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临床急危重症,多见于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达20%[1],是70岁以上患者的常见死因.但有相当一部分PE患者的发病过程比较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是老年患者常被其基础病情所掩盖,目前仍是临床误诊较多的疾病之一.现将我院24例不典型PE患者诊断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兰秋;石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伴发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闪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有19例(27.1%)出现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8例(11.4%).单因素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3~4级、APACHE-Ⅲ评分者>14分、闭袢性结肠梗阻及合并肠穿孔或肠浆膜撕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恰当术式及术后加强监护.
作者:曾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结合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PPVS)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图形与左室造影,指导封堵器的选择.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5月,43例PPVS患者行介入封堵,分别用TTE及左室造影,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封堵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超声图形与左室造影相关性良好,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结论 PPVS封堵较复杂,对拟行介入封堵的PPVS患者的TTE前期进行分析,可以帮助预计介入封堵方案.介入封堵疗效可靠、安全.
作者:姚艺;张刚成;沈群山;江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我科近4年中18例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进行观察,探讨此类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 18例患者术后3d每天均有500ml以上引流胸腔积液,有10例(A组)在术后3d仍有800ml胸腔积液,给予自体血胸膜固定术,8例(B组)仍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6d,平均住院费用为4.1万元;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9d,平均住院费用为3.2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需加强观察胸腔积液的变化,及时的自体血胸膜固定术并加强指导翻身护理,可在临床上加快此类患者的康复,同时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吴丹;李翎;代翠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皮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 36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经皮成功放置猪尾巴导管并持续引流,回顾分析护理措施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均无脏器损伤、感染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的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注意术前准备、指导术中配合、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防止导管堵塞、脱落是保证引流成功,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严家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58例行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和50例未经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浆B型尿钠肽前体(PRO-BNP)、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浆PRO-BNP水平、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PRO-BNP水平、、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IABP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文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2例,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无创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有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止血效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无创护理,止血效果好.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潘麒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破裂出血动脉瘤患者改良Fisher分级与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关系.方法 按改良Fisher分级评价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216例.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并经颅多普勒检查证实.结果 216例患者中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79例(36.6%),按照改良Fisher分级评价,术前不同级别的患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作者:常谦;刘俊;岑键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断肢再植患者进行全方位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2例断肢再植患者进行全方位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程度.结果 全方位心理护理减轻了断肢再植患者的心理反应,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结论 成立专职护理小组对断肢再植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摆脱心理困境,愉快接受各种治疗、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岳春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自拟五合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药以五合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水煎服,1剂/d,疗程为4周.结果 40例患者,临床痊愈18例,占45%;显效10例,占25%;有效9例,占22.5%;无效3例,占7.5%.总有效率92.5%.结论 五合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景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发现影响本地区血液报废因素,采取有效改进防范措施减少血液报废,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 收集本站2009-2011年所有血液报废资料,按报废原因,品种,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共报废血液4 118袋,年平均报废率为11.42%,其中脂血报废率为4.66%,居血液报废原因首位,其次为ALT升高报废(1.60%),第三为不足量血液报废(0.74%),再次为RPR阳性(0.62%),HbsAg阳性(0.44%),抗-HCV、抗-HIV报废所占比例较小,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从血液报废品种分析,以血浆和悬浮红细胞为主,占报废血液总数的85.23 %.结论 献血前征询和初筛是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的重要措施,同时建立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并对采供血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有效监督,可以减少血液报废.
作者:罗昭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的,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血管病变.Ⅰ型多发性大动脉炎也称主动脉弓综合征或高安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作者:刘悦琦;包小静;王亚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应用氟伐他汀钠胶囊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置入颈动脉支架且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78例,对其进行氟伐他汀钠干预治疗,并对治疗后的脑梗死危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3个月颈动脉斑块数量、厚度、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颈动脉斑块数量、厚度、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少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钠胶囊能够显著减轻颈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斑块情况,对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韦涛;庞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手术室是发生医院感染较多的科室之一,医院感染的发生可直接影响疾病的痊愈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本文针对我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作者:叶润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0例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依据<临床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判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显效40例,有效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7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晓燕;何奇檀;黎志革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