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管理探讨

叶润明

关键词:手术室, 医院感染, 规范化管理
摘要:手术室是发生医院感染较多的科室之一,医院感染的发生可直接影响疾病的痊愈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本文针对我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观察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型的住院患者,通过简单随机分组分为A组(n=50)和B组(n=50),A组为常规西医治疗组(包括应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药和阿托伐他汀),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以及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均较A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丹参滴丸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还可明显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心电图,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杨靖;夏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6例PTE患者采用尿激酶(UK)150万~200万U静脉滴注,比较临床疗效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压.结果 经过治疗,其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93.75%,无效率为6.25%.UK治疗后,患者的P(A-a)O2、SaO2及PaO2较治疗前都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PaCO2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在治疗PTE中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赵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风湿性瓣膜病(气虚血瘀型)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风湿性瓣膜病(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风湿性瓣膜病(气虚血瘀型)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术前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1次/d)辅助治疗,连用1周.对照组仅用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给予同样时间的治疗,待两组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证后择期行瓣膜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住院后1周、出院时的观察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值,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h),ICU监护时间(h)及总住院天数等.结果 辅助治疗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F分别是(0.49±0.04)%和(0.47±0.0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T-proBNP分别是(2256.9±951.8)pg/mL和(3039.3±929.1)pg/mL,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T-proBNP降低率分别是(47.9±24.9)%和(19.4±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是(46.7±31.7)h和(72.5±46.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监护时间及患者总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虽然观察组平均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风湿性瓣膜病有确切疗效,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围术期的心脏功能.

    作者:李志文;李新民;祝岩;尹宗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全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抑制作用的比较

    目的 探讨全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中应激反应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 选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应用全静脉麻醉,B组应用硬膜外麻醉.术中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比较两组应激反应发生程度的差异.结果 气腹1min后,B组HR高于A组(P<0.05).气腹后A组MAP有所下降,至术毕均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MAP在气腹后至术毕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min时两组的Co较麻醉前降低(P<0.05).气腹后30min至术毕,B组ACTH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麻醉前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至术毕ACTH、Co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全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中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较硬膜外麻醉强.

    作者:郑国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呼气末正压通气在肺灌洗中的选择和应用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在肺灌洗中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选择14例行全肺灌洗术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例,实验组根据每个患者灌洗肺通气时的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中吸气支的低拐点来确定PEEP值;对照组选择PEEP 5cmH2O通气.观察患者在使用PEEP前、PEEP通气30min、使用PEEP后的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搏出量(CO)、每搏量(S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液成分(TFC)、心肌加速度指数(ACI)、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动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以及血气分析值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各观察值在PEEP通气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EEP通气时,实验组的MAP降低、CVP和SPO2增高、TFC增高、PetCO2降低、Plat增高(P<0.05).与PEEP通气前比较,实验组在PEEP通气后的PaCO2降低、SaO2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PEEP通气时的MAP降低、CVP、SPO2、PetCO2增高(P<0.05).结论 根据P-V曲线中吸气支的低拐点来确定PEEP值能使肺灌洗患者术中改善氧合.

    作者:蓝岚;欧阳葆怡;岑燕遗;陈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氟伐他汀钠胶囊对颈动脉支架植入后患者脑梗死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应用氟伐他汀钠胶囊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置入颈动脉支架且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78例,对其进行氟伐他汀钠干预治疗,并对治疗后的脑梗死危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3个月颈动脉斑块数量、厚度、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颈动脉斑块数量、厚度、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少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钠胶囊能够显著减轻颈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斑块情况,对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韦涛;庞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性脑病时进行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纳洛酮联用NIPPV,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NIPPV,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气分析改善明显,意识障碍恢复快,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平均住ICU时间明显减少.结论 对于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纳洛酮联用NIPPV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覃少佳;覃学美;曹保卫;覃自强;黄厚雄;欧发邦;凌永勤;何帅明;覃月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围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局部异常改变而出现的瘤样突起,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由于这些动脉位于脑底的脑池中,大多是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才被发现.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指颅内血管上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动脉瘤,其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和眼动脉[1].相对于单发性颅内动脉瘤,其破裂机会更多,诊断治疗更加复杂,且预后更差.

    作者:杨越;邵福丽;何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体外循环中医院感染控制分析

    体外循环技术是心血管外科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其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转流过程中体外循环管道系统、超滤器、心脏停搏液装置以及以上物品连接的管道接头和各种插管均与患者的血液接触,各类插管多,血液处于非封闭系统内,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某些传染病的医源性传播,如何在体外循环中有效地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是体外循环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作者:刘巧梅;薛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伴发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闪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有19例(27.1%)出现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8例(11.4%).单因素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3~4级、APACHE-Ⅲ评分者>14分、闭袢性结肠梗阻及合并肠穿孔或肠浆膜撕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恰当术式及术后加强监护.

    作者:曾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支气管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方法 47例患者采用日本Olympus BF-P20型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检查抗酸杆菌和病理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内膜结核,并于纤支镜下局部多点注射异烟肼治疗.结果 47例患者根据纤支镜下表现可分为浸润型9例,溃病型16例,增殖型15例和纤维狭窄型7例;发病部位:左上叶气管受累10例,左舌叶气管受累10例,左下叶气管受累9例,右上叶气管受累7例,右中叶气管受累6例,右下叶气管受累5例;经纤支镜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糜烂、坏死、溃疡、息肉病灶消散.结论 纤支镜检是支气管内膜结核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经纤支镜多点药物局部注射治疗是支气管内膜结核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作为老年高血压的一种常见的特殊类型,有着较高的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率和病死率,其治疗和控制已成为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的规律,以期为读者提供借鉴.

    作者:黄群;冯惠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典型肺栓塞诊治分析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临床急危重症,多见于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达20%[1],是70岁以上患者的常见死因.但有相当一部分PE患者的发病过程比较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是老年患者常被其基础病情所掩盖,目前仍是临床误诊较多的疾病之一.现将我院24例不典型PE患者诊断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兰秋;石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5,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闭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康复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康复进程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84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营养支持,1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疗程结束后对照组2例患者死于肺心病、心力衰竭;观察组无死亡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早期使用胃肠外营养支持能明显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生存质量,减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顾锦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断肢再植围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对断肢再植患者进行全方位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2例断肢再植患者进行全方位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程度.结果 全方位心理护理减轻了断肢再植患者的心理反应,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结论 成立专职护理小组对断肢再植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摆脱心理困境,愉快接受各种治疗、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岳春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21例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以及31例非积液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动态特点,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结果 积液组射血分数低于非积液组,且左房直径大于非积液组(P<0.05),治疗后积液组6min步行距离短于非积液组(P<0.05).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差于非积液者,需引起临床重视,及早消除胸腔积液,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策略.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机械通气治疗特点采用个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在加强营养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治疗中对症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利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癌原发灶激素受体表达阴性,淋巴结转移灶激素受体表达阳性一例

    本文报告一例左乳腺癌伴双腋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患者术前乳房肿物粗针穿刺活检提示:激素受体表达阴性.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乳房肿物及右腋窝转移淋巴结的激素受体表达阴性而左腋窝有3个转移淋巴结的激素表达呈中等强度阳性,其病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谢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9月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咳嗽、咳痰、喘息、肺部啰音及胸片阴影的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咳嗽、咳痰、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即有效率、住院时间方面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疗效确切.

    作者:安玉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