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春娥
本文报告一例左乳腺癌伴双腋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患者术前乳房肿物粗针穿刺活检提示:激素受体表达阴性.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乳房肿物及右腋窝转移淋巴结的激素受体表达阴性而左腋窝有3个转移淋巴结的激素表达呈中等强度阳性,其病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谢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5,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闭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卡维地洛及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另一组为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予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运动耐量,评估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心功能,运动耐量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能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
作者:王仲;孙彦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标准化治疗.然而,双联抗血小板虽能有效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却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1],约占血管成形术后的2.3%.PCI术后消化道出血对于心脏影响巨大.
作者:黄伟杰;肖文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期拔除尿管降低重症昏迷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指征.方法 以因颅脑创伤入住我院同时需持续导尿的110例男性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格拉斯戈昏迷评分(GCS)4~8分.按收住入院的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4例,采用定时放尿法训练膀胱功能,定时(3~4h)夹闭尿管后拔管,改用尿套接尿.对照组56例,当GCS评分>8分时,采用按需放尿法训练膀胱功能,根据患者夹管后反应及时拔管,改用尿套接尿.观察两组留置导尿的时间及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留置导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两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男性昏迷患者GCS评分4~8分时,早期拔除尿管可明显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降低导尿管使用率,进而减少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贾灵芝;商丽;商全梅;韩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策略.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机械通气治疗特点采用个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在加强营养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治疗中对症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利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孕妇在怀孕中晚期因胎儿死亡而实施终止妊娠后往往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时而悲伤抑郁,时而烦躁不安,如果本身疾病危重需要在ICU监护治疗,ICU的特殊环境和管理制度又可导致她们异常情绪的产生.为了大限度的减轻她们的伤痛,恢复她们的正常情绪,促进疾病的恢复.本文现就此类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及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作者:胡爱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丹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9月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咳嗽、咳痰、喘息、肺部啰音及胸片阴影的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咳嗽、咳痰、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即有效率、住院时间方面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疗效确切.
作者:安玉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当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佳治疗措施是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1],这一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心内科临床实践,不仅能有效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更重要的是成功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能够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起搏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年来我院心内科已成功开展了各种型号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400余例,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予以总结.
作者:彭家芹;丁家望;吴辉;李松;陈勇;熊艳;朱华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 158例患者再灌注101例,再灌注率为63.9%,溶栓后2h内RA出现71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8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13例,发生率为70.1%.结论 RA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作者:武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年脑卒中的病因,为更好地治疗及有效地预防青年脑卒中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 分析20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及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家族史在青年脑卒中病因中的比例分别为59.0%、21.5%、22.5%、30.5%和24.5%.高血压患者发病前知晓率为70.3%,而治疗率只有25.3%.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是青年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预防青年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凤兆海;夏峰;李美英;苏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给药1次,8 周后观察疗效及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C、LDL-C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的TC、LDL-C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普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调脂,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戴淑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伴发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闪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有19例(27.1%)出现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8例(11.4%).单因素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3~4级、APACHE-Ⅲ评分者>14分、闭袢性结肠梗阻及合并肠穿孔或肠浆膜撕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恰当术式及术后加强监护.
作者:曾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预防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73例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主要是及时对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进行子宫按摩并应用促进宫缩药物,加强产后出血护理.结果 73例产妇产后出血经快速有效止血和加强产后出血护理后,抢救成功.73例产妇中无一例进行子宫切除止血,无一例因产后大出血死亡.结论 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出血后子宫切除率,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
作者:钟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比较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实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1年符合手术条件的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过程.其中48例患者接受微创穿刺术治疗,38例接受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 微创穿刺组平均手术时间(21.2±7.3)min 显著低于钻孔引流组(50.3±11.4)min;同时,在术后残余微创穿刺组术后残余液量(19.2±7.4)ml,钻孔引流组术后残余液量(25.6±10.3)ml.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传统钻孔引流术相比,微创穿刺术具有恢复快、操作简单、损伤小等优点,可作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袁丁;王亮;陈治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性脑病时进行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纳洛酮联用NIPPV,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NIPPV,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气分析改善明显,意识障碍恢复快,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平均住ICU时间明显减少.结论 对于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纳洛酮联用NIPPV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覃少佳;覃学美;曹保卫;覃自强;黄厚雄;欧发邦;凌永勤;何帅明;覃月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皮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 36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经皮成功放置猪尾巴导管并持续引流,回顾分析护理措施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均无脏器损伤、感染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的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注意术前准备、指导术中配合、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防止导管堵塞、脱落是保证引流成功,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严家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2例,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无创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有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止血效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无创护理,止血效果好.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潘麒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21例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以及31例非积液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动态特点,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结果 积液组射血分数低于非积液组,且左房直径大于非积液组(P<0.05),治疗后积液组6min步行距离短于非积液组(P<0.05).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差于非积液者,需引起临床重视,及早消除胸腔积液,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6例PTE患者采用尿激酶(UK)150万~200万U静脉滴注,比较临床疗效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压.结果 经过治疗,其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93.75%,无效率为6.25%.UK治疗后,患者的P(A-a)O2、SaO2及PaO2较治疗前都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PaCO2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在治疗PTE中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赵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