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413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彭家芹;丁家望;吴辉;李松;陈勇;熊艳;朱华琳

关键词:心脏永久起搏器,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体会
摘要:当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佳治疗措施是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1],这一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心内科临床实践,不仅能有效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更重要的是成功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能够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起搏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年来我院心内科已成功开展了各种型号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400余例,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予以总结.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的临床分析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溶栓治疗是基层医院临床再灌注治疗主要方法之一,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心肌梗死的病因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由血栓栓塞冠状动脉所致.早期再灌注治疗可减少患者由于血栓引起的死亡[1].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饮食、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干预前后6min步行试验、生活完全自理及再次住院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min步行试验、生活完全自理均高于干预前,半年后随访,再次住院患者少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了临床疗效,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卡维地洛及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另一组为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予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运动耐量,评估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心功能,运动耐量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能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

    作者:王仲;孙彦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分析

    目的 结合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PPVS)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图形与左室造影,指导封堵器的选择.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5月,43例PPVS患者行介入封堵,分别用TTE及左室造影,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封堵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超声图形与左室造影相关性良好,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结论 PPVS封堵较复杂,对拟行介入封堵的PPVS患者的TTE前期进行分析,可以帮助预计介入封堵方案.介入封堵疗效可靠、安全.

    作者:姚艺;张刚成;沈群山;江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风湿性瓣膜病(气虚血瘀型)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风湿性瓣膜病(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风湿性瓣膜病(气虚血瘀型)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术前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1次/d)辅助治疗,连用1周.对照组仅用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给予同样时间的治疗,待两组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证后择期行瓣膜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住院后1周、出院时的观察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值,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h),ICU监护时间(h)及总住院天数等.结果 辅助治疗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F分别是(0.49±0.04)%和(0.47±0.0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T-proBNP分别是(2256.9±951.8)pg/mL和(3039.3±929.1)pg/mL,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T-proBNP降低率分别是(47.9±24.9)%和(19.4±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是(46.7±31.7)h和(72.5±46.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监护时间及患者总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虽然观察组平均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风湿性瓣膜病有确切疗效,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围术期的心脏功能.

    作者:李志文;李新民;祝岩;尹宗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观察和护理特点

    目的 通过对我科近4年中18例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进行观察,探讨此类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 18例患者术后3d每天均有500ml以上引流胸腔积液,有10例(A组)在术后3d仍有800ml胸腔积液,给予自体血胸膜固定术,8例(B组)仍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6d,平均住院费用为4.1万元;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9d,平均住院费用为3.2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需加强观察胸腔积液的变化,及时的自体血胸膜固定术并加强指导翻身护理,可在临床上加快此类患者的康复,同时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吴丹;李翎;代翠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出血率.结果 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100.0%(30/30),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6.7%(20/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率为10.0%,对照组的出血率为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可降低出血率,给药简便,不良反应小,用于溶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五合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五合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药以五合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水煎服,1剂/d,疗程为4周.结果 40例患者,临床痊愈18例,占45%;显效10例,占25%;有效9例,占22.5%;无效3例,占7.5%.总有效率92.5%.结论 五合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景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应用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技术进行肿瘤普查的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身类PET技术在肿瘤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56例无明确肿瘤病史,做磁共振常规部位检查的患者,在常规部位检查同时加扫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结果 发现35例42个病灶,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每个病灶ADC值均与正常区域比较明显降低,降低幅度大于50%.上述病灶均经临床证实为恶性病变或转移瘤.结论 磁共振全身类PET技术可以发现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具有无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检查简便快捷的优势,适合于健康人群肿瘤筛选.

    作者:夏黎明;杨秀军;王明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100 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地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提高了疗效,改善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围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局部异常改变而出现的瘤样突起,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由于这些动脉位于脑底的脑池中,大多是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才被发现.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指颅内血管上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动脉瘤,其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和眼动脉[1].相对于单发性颅内动脉瘤,其破裂机会更多,诊断治疗更加复杂,且预后更差.

    作者:杨越;邵福丽;何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急性肺栓塞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死亡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该病的防治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基层医院经常漏诊、误诊.探索适合基层医院评估诊治APE的方法是降低APE病死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冯静波;詹毅;李琳;赵培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呼气末正压通气在肺灌洗中的选择和应用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在肺灌洗中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选择14例行全肺灌洗术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例,实验组根据每个患者灌洗肺通气时的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中吸气支的低拐点来确定PEEP值;对照组选择PEEP 5cmH2O通气.观察患者在使用PEEP前、PEEP通气30min、使用PEEP后的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搏出量(CO)、每搏量(S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液成分(TFC)、心肌加速度指数(ACI)、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动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以及血气分析值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各观察值在PEEP通气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EEP通气时,实验组的MAP降低、CVP和SPO2增高、TFC增高、PetCO2降低、Plat增高(P<0.05).与PEEP通气前比较,实验组在PEEP通气后的PaCO2降低、SaO2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PEEP通气时的MAP降低、CVP、SPO2、PetCO2增高(P<0.05).结论 根据P-V曲线中吸气支的低拐点来确定PEEP值能使肺灌洗患者术中改善氧合.

    作者:蓝岚;欧阳葆怡;岑燕遗;陈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改良Fisher分级与破裂动脉瘤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目的 分析破裂出血动脉瘤患者改良Fisher分级与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关系.方法 按改良Fisher分级评价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216例.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并经颅多普勒检查证实.结果 216例患者中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79例(36.6%),按照改良Fisher分级评价,术前不同级别的患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作者:常谦;刘俊;岑键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预防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预防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73例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主要是及时对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进行子宫按摩并应用促进宫缩药物,加强产后出血护理.结果 73例产妇产后出血经快速有效止血和加强产后出血护理后,抢救成功.73例产妇中无一例进行子宫切除止血,无一例因产后大出血死亡.结论 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出血后子宫切除率,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

    作者:钟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针对性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 对73例患者给予抗感染、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73例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均得以减轻,病情有所好转,护理有效率为91.25%.结论 对COPD患者,有效地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兰芳;褚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断肢再植围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对断肢再植患者进行全方位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2例断肢再植患者进行全方位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程度.结果 全方位心理护理减轻了断肢再植患者的心理反应,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结论 成立专职护理小组对断肢再植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摆脱心理困境,愉快接受各种治疗、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岳春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全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抑制作用的比较

    目的 探讨全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中应激反应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 选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应用全静脉麻醉,B组应用硬膜外麻醉.术中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比较两组应激反应发生程度的差异.结果 气腹1min后,B组HR高于A组(P<0.05).气腹后A组MAP有所下降,至术毕均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MAP在气腹后至术毕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min时两组的Co较麻醉前降低(P<0.05).气腹后30min至术毕,B组ACTH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麻醉前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至术毕ACTH、Co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全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中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较硬膜外麻醉强.

    作者:郑国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体外循环中医院感染控制分析

    体外循环技术是心血管外科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其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转流过程中体外循环管道系统、超滤器、心脏停搏液装置以及以上物品连接的管道接头和各种插管均与患者的血液接触,各类插管多,血液处于非封闭系统内,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某些传染病的医源性传播,如何在体外循环中有效地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是体外循环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作者:刘巧梅;薛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无创机械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4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CPAP模式,比较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试验组19例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CPAP模式后病情好转,总有效率为90%,心率及呼吸次数明显降低,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收缩压和pH值逐步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CPAP模式可迅速纠正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低氧血症,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柯颜基;马少彬;韩焕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