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曹福林;王小爱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 预防,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为3.30%,宫缩乏力是人类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严密观察产程,加强产前、产时、产后的监测和护理是降低人类产后大出血发生的关键措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子痫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发生时的急救护理经验,减少产前、分娩期及产后子痫的发生及保证母婴健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7例产前子痫、2例分娩期子痫及1例产后子痫的临床资料.结果 资料中10例子痫的病人均行剖宫产术,经过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后,胎儿全部成活,无1例孕产妇死亡.结论 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水平,加强产后子痫的护理及预防措施,对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护理.方法 对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的手术前后精心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与及时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 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经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宋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及发生规律.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218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和有症状性心肌缺组.结果 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6%,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73%,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较少.结论 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常见表现形式,SMI昼间发生率比夜间高,动态心电图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作者:秦孝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浅析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个严重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未经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很差,50%的患者于48h内死亡,70%于1周内死亡.其破裂的发生率比腹主动脉瘤高2~3倍,因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11月-2010年11月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琥;杨化浩;颜京涛;丁莉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抗焦虑药物的应用与心理护理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患者多有烦躁、焦虑症状,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联合应用焦虑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联合抗焦虑药物在1例重症格林-巴利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钟艳芳;张春英;卢玉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缓解期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炎症递质的影响.方法 入选8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其分级处于Ⅰ~Ⅲ级的稳定型,进入研究前至少4周未使用抗生素或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口服辛伐他汀,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连续12周,对照组(45例)口服安慰剂.比较用药前后TNF-α,CRP、FEV1、FEV1/FVC,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辛伐他汀组治疗前TNF-α为(28.34±6.13)pg/ml,治疗后为(20.30±6.28)pg/ml;C反应蛋白治疗前为(4.26±3.70)mg/L,治疗后为(2.64±1.80)mg/L;FEV1治疗前为(1.14±0.44)L,治疗后为(1.16±0.45)L;FEV1/FVC治疗前为(47.80±9.88)%,治疗后为(53.77±11.26)%.对照组TNF-α,FEV1,FEV1/FVC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能减少COPD患者缓解期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分泌,但对FEV1及FEV1/FVC百分比无明显改善,这并不排除治疗时间偏短的影响因素,可适当延长观察时间重新评价.

    作者:门雪琳;王永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缓解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调查研究

    健康教育能缩短精神病患者恢复期的疗程和平均住院时间,消除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各种心理负担,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恢复和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预防病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为了解缓解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患者的职业康复和社会回归率,本研究对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缓解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书莲;肖红;张少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监测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意义.方法 对30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出心肌缺血者27例,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T改变占76%.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以及对治疗指导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昝春辉;王军;李金斌;郑宪文;边军吉;赵克伟;李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房纤颤患者脑利钠肽水平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房颤)与脑钠肽(BNP)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房颤患者76例,分为快室率房颤与慢室率房颤两组,正常对照组42例,留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NP.结果 慢室率房颤组血浆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快室率房颤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慢室率房颤组.结论 BNP不仅是反映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与房颤有较密切的关系.

    作者:王霞;姚福梅;周宁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谈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诊治

    目的 掌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特点,总结诊治经验,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8例通过手术治疗切除阑尾均治愈出院.结论 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是处理本病的关键.

    作者:刘建阳;毛夏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在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护理

    BiPAP无创鼻面罩呼吸机是一种无需气管插管即可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作用主要是辅助通气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能保留正常的吞咽、进食、咳嗽、说话功能,不增加新的感染,使用方法较简单,可以间断、长期和家庭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

    作者:吴文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活动平板试验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试验对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依据活动平板试验结果对41例冠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分组,活动平板试验阳性组19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介入治疗冠脉植入药物洗脱支架,阴性组22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介入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随访1年介入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 活动平板试验对于评价临界病变的功能意义及辅助冠脉造影指导临界病变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仲华;董能斌;方永祥;张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3例,分为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倍他乐克对患者症状、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18%,64.1%.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心功能,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任兴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的介入治疗及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危急重症,对孕妇危害严重,处理不及时,出血量多者将并发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又会进一步加重产后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的产后出血还会导致产妇死亡.产妇休克严重、持续时间长,经抢救即使存活下来,将来也可继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表现为产后无乳、闭经、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等.对患者术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例患者均顺利渡过手术及术后期,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丁舜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扩张型心肌病伴左室附壁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0岁,农民.因胸闷气短10d余入院.患者10d余前于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悸,轻微活动后气短,无胸痛,无发热,咳嗽,无痰,有夜间憋醒及端坐呼吸,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扩血管、利尿等治疗,胸闷气短症状有所好转,夜间可平卧入睡,但仍有活动后气短,患者精神状态尚可,无胸痛发作症状,饮食及睡眠均欠佳,二便正常.

    作者:欧阳南翔;王勃;王妍;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盐酸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患者的防治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0年10月我科入院或门诊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窦律转复率、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随访6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窦律转复率、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控制心房纤颤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袁晓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开展院前心肺复苏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与旁观者及第一反应者采取的CPR有关,若能及时施以正确的CPR,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复苏成功率的决定因素是在现场必须有经过培训、有实施急救能力的第一目击者,因此建立省、地(市)、县三级管理的培训体系,开展CPR的培训工作,让公众掌握CPR技能以作为第一目击者参与呼吸心跳骤停的现场抢救,是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进伟;邵怡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带单瓣牛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征疏通右室流出道中的应用研究

    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在35例婴幼儿法洛四联征术中应用带单瓣牛心包补片跨瓣环疏通右室流出道,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儿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9~24个月,平均(16.0±4.2)个月;体质量(7.5~15.0)kg,平均(10.9±2.8)kg;均有不同程度的紫绀;其中5例曾发生过1~7次的晕厥.血细胞压积0.40~0.86,平均0.53±0.12.心电图均示右心室肥大.X线胸片示靴型心,心胸比率0.39~0.54,均有肺血减少.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16.9~38.6ml/m2,其中15例<30ml/m2.手术证实全组均为典型法洛四联征改变.

    作者:孙浩峰;梁家立;郑晓舟;张波;张勇;杨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痰热清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坠积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坠积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入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发热及咳嗽、咳痰症状改善及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坠积性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李佳;李雪梅;刘金丽;尚晓霞;郝雪莉;孙平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