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利
目的 评价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介入术后无复流的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8ml,继以8ml/h静脉泵入维持24h,观察用药后两组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及住院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缺血损伤导联减少,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住院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强微血管灌注,从而明显改善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现象.
作者:张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随着PCI的发展,介入医师需要对冠脉内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指导介入治疗,单纯冠脉造影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而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脉进行切面显像,不仅可观察到管壁结构和管腔形态,还可准确地测量血管直径、管腔面积和斑块面积,明确斑块的性质和偏心程度,明确血管造影中等程度冠脉狭窄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已被广泛应由于临床.本研究主要对IVUS技术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商锡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炎症递质的影响.方法 入选8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其分级处于Ⅰ~Ⅲ级的稳定型,进入研究前至少4周未使用抗生素或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口服辛伐他汀,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连续12周,对照组(45例)口服安慰剂.比较用药前后TNF-α,CRP、FEV1、FEV1/FVC,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辛伐他汀组治疗前TNF-α为(28.34±6.13)pg/ml,治疗后为(20.30±6.28)pg/ml;C反应蛋白治疗前为(4.26±3.70)mg/L,治疗后为(2.64±1.80)mg/L;FEV1治疗前为(1.14±0.44)L,治疗后为(1.16±0.45)L;FEV1/FVC治疗前为(47.80±9.88)%,治疗后为(53.77±11.26)%.对照组TNF-α,FEV1,FEV1/FVC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能减少COPD患者缓解期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分泌,但对FEV1及FEV1/FVC百分比无明显改善,这并不排除治疗时间偏短的影响因素,可适当延长观察时间重新评价.
作者:门雪琳;王永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在35例婴幼儿法洛四联征术中应用带单瓣牛心包补片跨瓣环疏通右室流出道,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儿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9~24个月,平均(16.0±4.2)个月;体质量(7.5~15.0)kg,平均(10.9±2.8)kg;均有不同程度的紫绀;其中5例曾发生过1~7次的晕厥.血细胞压积0.40~0.86,平均0.53±0.12.心电图均示右心室肥大.X线胸片示靴型心,心胸比率0.39~0.54,均有肺血减少.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16.9~38.6ml/m2,其中15例<30ml/m2.手术证实全组均为典型法洛四联征改变.
作者:孙浩峰;梁家立;郑晓舟;张波;张勇;杨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我院2005年1月-2010年9月共收治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单侧62例,双侧6例,均采用经皮穿刺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软通道引流治疗.结果 63例硬膜下血肿全部清除,5例因脑萎缩明显遗留少量硬膜下积液,经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未发生张力性气颅、颅内积气、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癫痫等.结论 经皮穿刺软通道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良好,并发症明显减少,且具简单、微创、高效、经济、痛苦少等优点.
作者:衡建伟;李广峰;李子健;孙君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在通山县的发病趋势,揭示其流行规律,指导防治实践.方法 系统收集、逐年核实2000-2009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年报资料,用Excel软件计算发病率、构成比等相关统计指标,比较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构成比并描述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00-2009年通山县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波动在(40~128.83)/10万之间,无明显的发病高峰年.但近3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原学分型有甲、乙、丙、戊和未分型5型,其中甲型肝炎占3.87%,年平均发病率为2.39/10万;乙型肝炎占90.23%,年平均发病率为55.74/10万;丙型肝炎占1.88%,年平均发病率为1.16/10万;戊型肝炎占0.56%,年平均发病率为0.35/10万;未分型肝炎占3.46%,年平均发病率为2.14/10万.病例的性别比为3.24:1;发病年龄11个月~86岁.高发年龄组甲型肝炎是50~59岁,发病率为9.08/10万;乙型肝炎是30~39岁,发病率为43.78/10万;丙型肝炎是70~79岁,发病率为3.84/10万;戊型肝炎是60~69岁,发病率为1.16/10万;未分型肝炎是50~59岁,发病率为5.14/10万.甲、乙、丙、戊和未分型的多发职业是农民,分别占54.37%、41.77%、60%、56.52%.丙型肝炎的多发职业是离退休人员,占32%;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甲、乙、丙和未分型肝炎夏秋季报告病例多于冬春季,戊型肝炎无季节多发现象.结论 通山县病毒性肝炎无明显流行周期现象.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乙、丙、戊型肝炎呈现上升趋势.病原分型以乙型为主,应加大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力度.丙、戊型肝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作者:朱建刚;舒进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109例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6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53例)进行常规护理,然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后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及分娩教育,可以减轻孕妇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其对自然分娩的自信心,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赵化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妇产科住院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组只给予生理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行SAS、SDS及VAS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后的SAS、SDS、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方位的心理及生理护理,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使妇产科患者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
作者:汪小梅;苏志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就诊时间将20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均轻微,不需停药,不影响疗程,部分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是银杏叶提取制剂,其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甙和银杏内酯等多种活性物质,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黄甫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室内传导阻滞和碎裂QRS波是反映QRS波时间和形态异常的两个心电学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本研究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了异常QRS波的概念,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QRS波群的时间和(或)形态的异常.
作者:王若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盐酸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患者的防治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0年10月我科入院或门诊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窦律转复率、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随访6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窦律转复率、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控制心房纤颤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袁晓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健康教育能缩短精神病患者恢复期的疗程和平均住院时间,消除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各种心理负担,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恢复和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预防病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为了解缓解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患者的职业康复和社会回归率,本研究对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缓解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书莲;肖红;张少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 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经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宋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稳心颗粒治疗组、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3组治疗后的转复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胺碘酮组转复率为50.0%,稳心颗粒组转复率为45.2%,联合治疗组的转复率为80.0%,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和稳心颗粒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6.7%、56.7%,联合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76.7%,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项学军;乔锐;张宜春;王明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和费用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575例行冠状动脉诊疗患者中27例出现并发症的病例.结果 血肿10例;迷走反射6例;动静脉瘘2例;腘动脉血栓1例;穿刺部位表皮皮肤破溃感染2例;冠状动脉穿孔2例;桡动脉痉挛4例.结论 减少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需要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正确处理.
作者:马将伍;李艳华;曾强;杨奇六;普维茜;李丹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对压疮伤口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压疮病人及长期卧床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及一、二期压疮的病人采用消毒纱布浸透药液后湿敷患处,感染创面先用0.9%氯化钠溶液和双氧水清创后再用本品冲洗,并用浸透康复新液的纱布填塞或敷用.并用TDP烤灯照射20min,对照组只翻身1次/2h,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等措施.观察两组治疗压疮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3d后和第7天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新液纱布湿敷配合TDP烤灯照射可有效地治疗压疮.
作者:王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房颤)与脑钠肽(BNP)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房颤患者76例,分为快室率房颤与慢室率房颤两组,正常对照组42例,留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NP.结果 慢室率房颤组血浆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快室率房颤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慢室率房颤组.结论 BNP不仅是反映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与房颤有较密切的关系.
作者:王霞;姚福梅;周宁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护理.方法 对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的手术前后精心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与及时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A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07年6月我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患者123例.其中,男105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12±10.55)岁;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2007年7月-2009年6月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共126例.其中,男99例,女27例,平均年龄(59.90±10.17)岁;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选择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第1次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降低,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子彬;刘宁;方咸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和护理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护士是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者.所以,护士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熟悉,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工作方法的把握程度,是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实践证实,有效的健康教育使社区已婚青年女工把握了自己生殖健康的有关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感情上的支持和生理上的帮助.使广大青年女工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因缺乏生殖健康知识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乃至终身遗憾,有力地促进了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作者:闫玉美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