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华;杨国庆;陆菊明
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脂肪组织中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以探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林庆明;庄维特;陈刚;林丽香;李连涛;钟文亮;林苗;温俊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在INS-1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rhGLP-1(7-36]溶液,孵育4 h,用放免法测定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并利用RT-PCR技术对INS-1细胞的胰岛素mRNA水平作半定量分析.结果提示rhGLP-1(7-36)不仅能促进INS细胞的胰岛素释放,而且能促进胰岛素基因表达.
作者:巩秋红;娄晋宁;叶丽亚;李光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CCTTT)14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肾病组(0.044)显著低于糖尿病无肾病组(0.170,P<0.01)和对照组(0.143,P<0.05),提示iNOS基因(CCTTT)n微卫星多态性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肾病有关.
作者:张政;彭惠民;张素华;郭风劲;晏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早期诊断和确定筛查对象,分析一般人群中TSH、甲状腺自身抗体(TAA)、年龄和性别间的关系.方法对西安地区某单位全体职工2 056人进行血清TSH、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酰原氨酸(TT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5项指标检测,排除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怀孕、服用性激素及锂剂等影响因素后确定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结果未诊断组中(即研究总体中去除有甲状腺疾病史和家族史、怀孕、服用性激素、锂剂等药物者)甲减患病率为8.0%,甲亢患病率为6.0%,其中95%以上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TSH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69岁组TSH值达峰,女性和男性的TSH值中位数分别达2.47mU/L和3.31 mU/L;TSH值性别间差异不显著.TSH值明显异常时(TSH≥10 mU/L或≤0.13 mU/L),仅有<20%个体TT3和(或)TT4值超出正常值.TAA阳性存在明显的性别间差异,女性较高(P<0.05),但各年龄组间分布较一致.TAA阳性率与TSH值有相关性,当TSH值明显异常时TAA阳性率也显著增高.结论一般成年人群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较高,应重视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作者:赵媛;施秉银;都珍玲;徐莉;赵新;范庆利;樊新华;王淑梅;杨建辉;仵春云;龚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多发内分泌腺自身免疫性功能减退症(polyglandular autoimmune syndrome,PGAS)是指同时或先后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分泌腺功能低下的一组征候群.
作者:于晓华;杨国庆;陆菊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正常成人甲状腺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分别用Cy5和Cy3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通过逆转录反应将PTC组和对照组甲状腺组织的mRNA分别标记成探针,并与载有一组靶基因的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扫描荧光强度,计算机软件分析,寻找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RT-PCR、免疫组化对其中两条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共有65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增加的有48条(2.0倍以上),表达降低的有17条(0.5倍以下).RT-PCR、免疫组化结果与芯片扫描结果一致.结论基因芯片是筛选PTC与正常成人甲状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通过筛选所得差异基因提示,PTC的发病涉及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受体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
作者:阮晔;刘志民;陈向芳;何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嗜铬细胞瘤是以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为特征的肿瘤.研究发现,与儿茶酚胺等测定指标相比较,间甲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分析法建立了血MNs的测定方法,并对40名健康人及26名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了血MNs的测定,MNs水平在嗜铬细胞瘤患者中与临床、病理符合率为100%.
作者:姜蕾;王卫庆;张军妮;戴蒙;苏颋为;宁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在1型糖尿病(DM)中的检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114例1型DM患者及188名正常对照者IA-2A与GADA水平,并以放免法检测1型DM患者空腹C肽(FCP)、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结果(1)1型DM患者中GADA、IA-2A检出率分别为49.1%(56/114)和24.6%(28/114),高于正常对照1.1%与0.6%(均P<0.01).15岁以下、病程≤0.5年的1型DM患者GADA、IA-2A检出率分别为66.7%(8/12)和58.3%(7/12),与白种人(56.0%~82.0%与56.4%~74.4%)比较,GADA差异无显著性;而IA-2A仅低于检出率高的国家芬兰(85.7%,P<0.01);(2)15岁以下与15岁以上1型DM组GADA阳性率分别为61.8%(21/34)和43.8%(35/80,P>0.05);而IA-2A阳性率分别为41.2%(14/34)和17.5%(14/80,P<0.01).病程1年以内与病程1年以上1型DM患者GADA阳性率分别为56.4%(31/55)与42.4%(25/59,P>0.05);而IA-2A阳性率分别为34.5%(19/55)对15.2%(9/59,P<0.05);(3)1型DM中GADA和IA-2A阳性患者与GADA和IA-2A阴性患者比较,FCP水平较低(均P<0.01);(4)单纯GADA阳性患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8.5%(15/39),高于单纯IA-2A阳性患者的0%(0/9,P<0.05);(5)1型DM患者IA-2A与GADA联合检测检出率为58.8%,而病程1年内1型DM患者达69.1%,均高于IA-2A单一抗体检测的阳性率(P<0.01).结论(1)中国儿童新发1型DM患者IA-2A与GADA检出率与欧美白种人接近;IA-2A阳性率受发病年龄及病程影响较大,而GADA受其影响小;(2)GADA或IA-2A阳性预示1型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更差;IA-2A是一个比GADA更特异的胰岛自身免疫指标;(3)GADA和IA-2A联合检测可提高自身免疫性1型DM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王建平;周智广;黄干;邝建;金萍;邓志明;张弛;张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血钾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3月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连续745例ACS患者,以症状持续时间、2型糖尿病和院前β-受体阻滞剂使用进行分层.结果2型糖尿病ACS患者的血清钾水平较非糖尿病ACS患者明显高[(4.34±0.48)mmol/L vs(4.00±0.52)mmol/L,P<0.05].多变量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是血清钾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OR 1.70,95% CI:1.40~2.10,P<0.01).非糖尿病ACS患者在发病6 h内血钾水平随症状持续时间进行性升高[≤2 h:(3.61±0.51)mmol/L;2~4 h:(4.10±0.45)mmol/L;4~6 h:(4.22±0.51)mmol/L(与≤2 h比,均P<0.01)],2型糖尿病或院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这种趋势不明显.结论在ACS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不出现非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血钾降低,反映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张永珍;李海燕;毛节明;陈明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深入探讨黄芪多糖(APS)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预防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APS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OD小鼠胰岛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APS组中5.47%的检测基因(63/1152)表达明显差异;上调基因28条,下调基因35条;17条基因在功能上与免疫有关.结论黄芪多糖能预防或延缓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其纠正Th1/Th2型细胞/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状态有关.
作者:陈蔚;俞茂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新近发展的新技术,在许多不同领域里都有广泛的应用,用基因芯片作为基本技术进行内分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论文也日益增多,但基因芯片应用的本身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样品的制备和处理,芯片结果的分析等.本文主要就芯片的应用及其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宋怀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对破骨样细胞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受体(RANK)和组织蛋白酶K(CK)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人巨细胞瘤组织经过滤、培养、洗涤、胰酶消化后再经孔径25μm微过滤网过滤,得到纯化的破骨样细胞,用RT-PCR观察17β-E2对人破骨样细胞CK及RANK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破骨样细胞具有成熟破骨细胞的表型特征,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具有溶骨作用,可表达CK和RANK;(2)17β-E2对人破骨样细胞RANK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但下调CK mRNA表达(P<0.05).结论破骨样细胞是进行破骨细胞研究的较好细胞来源;17β-E2可下调破骨样细胞CK mRNA表达.下调CK基因表达是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的药理机制之一.
作者:王运林;廖二元;向光大;周后德;彭依群;肖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上海市6~18岁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MI)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区二个区,普查所有中小学学生共70 431名的身高体重,分析BMI的年龄别分布特点,并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2000年儿童青少年BMI的标准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人群中男性BMI显著高于女性(P<0.01).(2)研究对象的各百分位数呈现男高女低的特点,BMI的增幅在7~16岁间较为明显,16岁后BMI增幅减小.(3)在18岁时,男性BMI的P85为25.0 kg/m2,P95为28.2 kg/m2;女性BMI的P85为23.3 kg/m2,P95为25.7 kg/m2.(4)上海男性儿童青少年BMI的分布曲线与美国CDC标准的比较,P85、P95在16岁前要高于美国标准,随后低于美国标准;女性BMI在10岁前与美国标准基本接近,但在10岁后美国儿童即开始超过上海儿童.结论上海儿童青少年的BMI分布特征与国外有较大的不同,特别是16岁后的BMI增长情况差异更大,因此,制定适合我国民族特征的BMI是我国未来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
作者:罗飞宏;沈水仙;屠月珍;夏红;支涤静;姚经建;孙兰;洪庆荣;叶江枫;赵诸慧;徐秀;郭志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研究对象为2型糖尿病(DM)有周围神经病变组(60例)、2型DM无周围神经病变组(46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3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Hcy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基因型.结果显示,高Hcy及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2型DM患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相关,而MTHFR的基因多态性只与DM有关而与DM周围神经病变无相关性.
作者:孙磊;陈丽;任建民;王德全;郑秀英;许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是一世界性组织.现有包括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临床医生、患者协会和合作者在内的165个成员学会.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TSH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甲状腺疾病[包括Graves病(GD),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HT)]有无相关性.方法以60例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患者(其中30例GD、10例HT、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48例散发Graves病患者及96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血白细胞抽提DNA,设计引物,PGR扩增,对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结果患者中共发现8个多态位点,其中第8外显子上的多态位点(E8A+40C)在SNP库中未见报道,为首次发现;将这些多态位点基因型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汉族人TSH受体基因与这几种甲状腺疾病无相关性;该基因的多态位点在不同的人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梁军;赵家军;高聆;钟霞;张丽;章国卫;盛燕;阮铮;陈漪;宋怀东;陈家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中国人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突变谱和突变热点,并分析糖原累积病Ⅰa型(GSD Ⅰa)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DNA序列分析、家系分析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等方法对21例GSDⅠ a患者G6Pase基因进行分析.结果42个G6Pase等位基因中,发现727G→T突变34个(80.95%),R83H突变4个(9.52%),R170X,Q104X和341delG突变各1个.21例患者中13例患者为727G→T纯合突变,8例为杂合突变,727G→T和R83H突变经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证实.相同基因型的患者从发病年龄到血生化指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均有所不同,1例727G→T纯合突变患者发生肝腺瘤.结论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727G→T和R83H突变的筛查可发现近90%的G6Pase基因突变.根据GSD Ⅰ a典型的临床表型及生化指标结合突变检测,此筛查可取代有创性肝穿刺酶活性检测的确诊方法.
作者:邱文娟;顾学范;叶军;韩连书;张雅芬;刘晓青;张拥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用高脂高糖饲养的贵州小香猪观察脂蛋白脂酶活化剂NO-1886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蔗糖饲料喂养贵州小香猪,并用NO-1886进行治疗,观察其体重、血糖、胰岛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脂肪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高蔗糖喂养使小香猪脂肪细胞体积变大,血浆TNF-α和FFA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增高(P<0.05~P<0.01),而且引起胰岛素抵抗.在高脂高蔗糖饲料中添加了1%NO-1886后,与高脂高蔗糖组相比,脂肪细胞增大被抑制,血浆TNF-α、FFA和空腹血糖的浓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血浆葡萄糖清除率以及胰岛素分泌急性相都有了明显改善.结论NO-1886可能通过抑制脂肪蓄积、降低血浆TNF-α和FFA的浓度而改善高脂高蔗糖饲料引起的小型猪的糖代谢紊乱.
作者:席守民;廉馨;王宗保;张秋菊;唐朝克;尹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年龄对男性血清皮质醇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2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按年龄(每增龄10岁)分为四组:30~(8名)、40~(6名)、50~(5名)和60~(7名)岁组.8:00~22:00每2小时,22:00~8:00每小时采血一次,ELISA检测血清皮质醇,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DHEAS.结果血清皮质醇和DHEAS水平均呈明显昼夜变化,余弦法证实有统计学意义.皮质醇峰值4:00~6:00,谷值18:00~24:00,较白种人的峰、谷时间提前约2 h;DHEAS峰值在16:00左右.年龄对血清皮质醇水平及其昼夜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影响血清DHEAS水平,60岁组的血清DHEAS水平较其它3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皮质醇/DHEAS比值也均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年龄对血清皮质醇水平及其昼夜变化无明显作用,但明显影响血清DHEAS水平.
作者:赵子彦;付越榕;谢毅;李玉阳;李新华;Yvan Touitou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