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源性心力衰竭诊治分析

骆安德

关键词:心力衰竭, 诱因, 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 分析药源性心力衰竭(DHF)的构成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DHF 患者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心律失常药物诱发14例,占24.1%;强心药诱发10例,占17.2%;血管活性药8例,占 13.8 %;β-受体阻滞剂7 例,占12.1%.58例患者经立即停药,并及时纠正心功能,均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及留下后遗症.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要合理用药,注意监护,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剂量.如疑有DHF的发生,应立即停药,及时纠正心功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BNP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系列心脏疾病沿时间发展而成的后阶段,其发病率持续增长,对人类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对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诊断技术问世,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多项研究都表明B型利钠肽(BNP)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严重程度判断、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早期确诊心力衰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本研究旨在从临床角度对BNP的生物学特性、在CHF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怡萍;蔡少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妇科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

    妇科手术虽然多限于盆腔,但经腹部的手术必然对肠管有刺激,胃肠道不可避免地受到干扰和损伤,加之麻醉药物的暂时抑制,术后出现一过性胃肠蠕动减慢甚至消失而发生肠麻痹.为使妇科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早期排气,早期正常进食,促进机体康复,进行足部保健护理指导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者:刘迎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末期的主要表现,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与心室重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有关,经过十余年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公认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之一,其能拮抗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上调心肌细胞的β受体数量,长期应用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王红云;段菊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加用常规治疗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患者76例随机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期前收缩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评定指标包括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症状改善程度、总体改善率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50026)治疗期前收缩疗效满意,是临床治疗期前收缩治疗首选中药制剂.

    作者:范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止血药物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研究

    血是卒中严重的一种类型,半数以上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2d[1],脑出血多为高血压所致.长期以来,对于Herbsteini提出的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形成是一短促过程的看法[2],人们一直奉若经典,但也有人通过临床观察和血管造影发现,部分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常常有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的症状持续加重期,提示存在活动性出血[3].

    作者:张晓明;胡湘蜀;叶树飘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N末端原脑利钠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N末端原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1年1月心血管内科收诊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另选择同期40例非心力衰竭的心内科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结论 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可以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指标,可以反映出左室功能状态的同时有助于医者临床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作者:霍志成;王智明;黄建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阴茎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阴茎损伤是较少见的泌尿外科急症.阴茎损伤原因多样,无论是单纯阴茎损伤或伴发于其他损伤之后,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就会增加患者许多痛苦甚至造成更严重后果.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于预防损伤后远期并发症尤为重要.本研究按照阴茎损伤是否与外界相通将其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来阐述阴茎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梅延辉;迟玉友;尹洪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血管CT成像在颅脑血管Willis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脑血管CT成像(CTA)在颅脑血管Willis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颅脑CTA检查,并且部分在24h内做MR平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组),14例无症状 (无症状组),15例脑梗死 (脑梗死组).多方位观察Willis环的形态及分型.结果 TIA组和脑梗死组中Willis环I型比例明显下降,Ⅲ、Ⅳ型比例明显增加;而TIA组与脑梗死组之间Willis环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TA不但能很好地显示Willis环的结构而且对Willis环代偿潜能进行评估,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张文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及成功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及成功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急诊46例接受心肺复苏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我院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39.1%(18/46).老年人常见的呼吸心跳骤停原因为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窒息也是老年人呼吸心脏骤停的重要原因.性别及各种病因对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影响不大;早期发现围心搏骤停前表现可以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复苏成功率下降;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地点以及并发症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早期发现围心搏骤停前表现呈正相关,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呈负相关.

    作者:秦海萍;章之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3例.研究组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即建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图表,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促进了康复.

    作者:郭晓玉;袁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脑钠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多肽.可以评判心力衰竭,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房纤颤患者的预后.此外,对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也有显著疗效.

    作者:叶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 经对症治疗、早期康复护理,入院6周后肌力提高Ⅱ级以上者65例,肌力提高Ⅰ级以上者27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8例.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邱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诊治分析

    目的 对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限钠组和不限钠组各24例,限钠组患者每日给予低盐饮食,不限钠组除给予普通饮食外,根据血浆钠检测结果,每天给予静脉补充钠盐(配制成3%氯化钠溶液)3~9g/d,连续3~7d,血钠恢复正常后停用,根据血钠检测值可再次重复使用.其余治疗方法两组相同.结果 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限钠组24例患者死亡18例,病死率75%,不限钠组24例患者死亡10例,病死率41.7%.结论 对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合理补充钠盐治疗,能加快腹水的消退,使病情得到改善,病死率明显下降.且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以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王鑫;张国民;宋英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周蓉;崔琴;马效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同期心内科50例非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组和对照组肥胖状况.结果 两组肥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8,P=0.000)结论肥胖与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值得引起重视.

    作者:齐晓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抗凝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抗凝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7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抗凝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治疗措施且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 抗凝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得以改善,同时抗凝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也得以较大改善.结论 抗凝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作者:周海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造影剂的直接细胞毒性效应、肾髓质缺血性损伤、氧自由基损伤及血管活性物质失衡、造影剂造成的细胞凋亡,免疫损伤及肾小管梗阻等因素有关.发病危险因素更涉及基础肾功能受损、糖尿病、造影剂的剂量和理化性质、脱水、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高龄(>70岁)、肝功能异常、低血钾、周围血管病变、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现就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杨爱玲;李兴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肺部感染细菌分布特征及其药敏试验研究

    目的 对我院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所培养的细菌分类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培养出的143株细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G-杆菌是主要致病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一.G+球菌中以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MRSA)为主.分离出的G-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G-杆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应积极预防.

    作者:陆丽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参冻干粉治疗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应用丹参冻干粉治疗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泽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电视监控系统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在精神科病房使用电视监控系统,对精神病患者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观察,对护理人员行为进行规范,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电视监控系统即时观察和回顾性观察,对实施监控前后按照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评定.结果 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事件减少.结论 通过电视监控系统的应用,对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方崇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