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或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常用和有效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1].但常规的有创机械通气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存在并发症多,护理工作量大,费用高等问题.
作者:祁红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两周程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l)合并心功能不全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对23例AMI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两周程序康复.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康复程序.随访8~12个月,多数患者能生活自理,并不同程度地参加家务活动或轻松工作.结论 对有轻度心功能不全的AMI患者慎重采用两周康复方案是可行的、有效的,但要掌握好病例选择标准和个体化原则.
作者:何庚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脑心通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脑心通胶囊组和阿司匹林组各45例.脑心通胶囊组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口服,0.4g/粒,2粒/次,3次/d.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25mg/片,3片/次,1次/d.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者,分别给予降压、降糖和降脂治疗,吸烟者戒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绍军;赵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室性期前收缩患者84例,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A组)43例,胺碘酮组(B组)41例.A组给予稳心颗粒9g加胺碘酮0.2g,1次/d,饭后服用.B组给予胺碘硐0.2g,3次/d,饭后服用.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24h动态心电图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两组均可显著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可显著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同时可以减少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
作者:谢文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和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复发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治疗组57例.所有患者入选前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药常规治疗.吸烟者戒烟.用药剂量以能耐受的大剂量为度.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步长脑心通胶囊3~4粒,3次/d,步长稳心颗粒1包,3次/d.观察时间为6个月,随访6个月后心绞痛复发次数.结果 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7人次,对照组复发22人次,治疗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治疗组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人次,对照组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人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和步长稳心颗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复发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蒋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爱尔兰一项研究纳入冰岛平均年龄为51岁的4689名受试者,进行26年随访.结果显示,报告在中年时发生偏头痛者(361例)与无偏头痛者(3243例)相比,在老年时发生梗死性脑损伤的危险更大[调整后比值比(OR)为1.4],有先兆的偏头痛与脑损伤特异相关.无先兆偏头痛和其他头痛与脑损伤不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09,301(24):2563].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氯比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4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皮下注射,治疗组加用氯比格雷7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及活血药物、降糖药物.观察用药前后TIA的控制情况,头颅CT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63、CD62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和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出血和不良事件.结论 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基础上加用氯比格雷可进一步改善TIA的治疗效果,值得研究.
作者:李志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年(年龄≤4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42例青年AMI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根据造影结果对梗死相关血管(IRA)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42例中,41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7.6%,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扩张满意,血管腔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达到率97.6%.结论 青年AMI患者及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防止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青年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作者:朱宏燕;甘舜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的因素.方法 我院住院并确诊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情况.结果 有26.90%的患者应用EMS到医院,单因素分析表明:CAD住院史、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进展、发病初期等症状消失、不愿打扰别人、院前就诊次数、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恐惧感、重视症状是有意义的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TEMI患者选择EMS的独立变量是院前就诊(0.49,0.33~0.73),恶心(2.57,1.58~4.19),晕厥(5.49,2.05~14.70),症状进展(1.98,1.19~3.29),等待症状消失(0.55,0.34~0.89),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2.37,1.44~3.91).结论 1/4的STEMI患者应用EMS到达医院,只有当患者感觉病重时才想到EMS,应当宣传EMS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作者:王璟;郭金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新泰林)为第一代头孢菌素,其抗革兰阳性菌的能力强于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目前国内临床医学界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首选主导型一线抗生素.
作者:龚晓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在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显示脑白质病灶呈斑点状、小片状,部分伴水肿带.病灶分布:大脑皮质和髓质交界处(17例),胼胝体出血灶(11例),脑干病灶(7例),三脑室周围出血灶(4例),小脑(4例).部分病例同时具有以上表现.本组随访结果提示中线区域(尤其Adams分级Ⅲ级者)、病灶多发、面积大者及合并其他颅脑损伤者苏醒及预后相对较差.结论 FLAIR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对预后的评价.
作者:王文生;丁长青;丁爱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本文通过立足探索社区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在卫生信息化尝试过程中对社区卫生信息进行分类研究,明确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卫生信息的分类数据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分类的研究,试图提出社区卫生信息分类数据集,尝试社区卫生信息标准化研究的方法,为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积累经验,从而适应国家关于加强城镇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政策.
作者:梁智宇;李苗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无特殊处理;模型组:饮用DSS造模;阴性对照组:仅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灌胃;阳性对照组:用巴柳氮(40mg/ml)灌胃;乳酸杆菌组:DSS造模+2×1010/ml 乳酸杆菌菌液灌胃;丁酸梭菌组:DSS造模+2×108/ml 丁酸梭菌菌液灌胃;合用组:DSS造模+(2×1010/ml 乳酸杆菌菌液+2×108/ml 丁酸梭菌菌液灌胃.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EMAP-Ⅱ表达的变化.结果 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EMAP-Ⅱ的表达,尤以两菌合用组抑制作用强.结论 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对EMAP-Ⅱ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部分分子机制.
作者:左和宁;杨伟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磁珠法对89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与3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并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 各型脑出血患者血浆 D-二聚体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好转组与无好转组D-二聚体异常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态观察 D- 二聚体的变化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病程、病情判定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陈保忠;李燕茹;张卫华;郑志;贾小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1片早晨口服,1次/d,7d为1个观察周期,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利血平片1~2片口服,3次/d,7d为1个观察周期,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4周末显效68效,有效4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4周末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8.7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2例(9.38%)上腹不适,8例乏力(6.25%),均能忍受.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检查等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农村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可作为抗1~2级高血压药物,值得推广一试.
作者:陆金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重者伴心源性休克.
作者:段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同时进行社区访视等行为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少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宽宏;张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脉搏波速度作为动脉僵硬度的检测指标现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年龄,血压,心率等均会对其产生影响.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中,其可作为预后的预测指标,亦可用于评价药物疗效.其操作简单,费用低,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体质量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儿童正常标准的20%即可称为肥胖,我国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为3%~5%,并有增加的倾向,大多属于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症不仅与成人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有一定关系,而且会影响儿童的心身发育与智力发育,故应及早预防.
作者:赵祖梅;孔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