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勇
目的 探讨两周程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l)合并心功能不全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对23例AMI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两周程序康复.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康复程序.随访8~12个月,多数患者能生活自理,并不同程度地参加家务活动或轻松工作.结论 对有轻度心功能不全的AMI患者慎重采用两周康复方案是可行的、有效的,但要掌握好病例选择标准和个体化原则.
作者:何庚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门急诊中烧伤的患者比较多,为了减少烧伤的感染机会,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上皮组织生长 ,缩短治疗时间,我院引进了上海瑞金医院制剂--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浅深度烧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120例,测定空腹血糖(FSG)、餐后2h血糖、血脂、尿酸、纤维蛋白原及动态血压监测;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 hickness,IMT)及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颈动脉增厚组及颈动脉斑块组的年龄、24SBP、nSBP、nDBP较颈动脉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其dSBP、空腹及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纤维蛋白原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体质指数、24hDBP、dDBP、TG三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颈动脉增厚组非杓型血压节律占62.29%,颈动脉正常组非杓型血压节律占37.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组非杓型血压节律占75%,与颈动脉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非杓型血压节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因此,积极治疗血压的同时,应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漆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VCD)与徒手压迫止血法(M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患者随机分成VCD及MC两组各93例.VCD组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MC组采用人工徒手压迫,观察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VCD组止血时间、加压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较MC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于VCD置入后仍然有明显出血,均给予徒手加压15min左右成功止血.MC组4例也由于患者肥胖,股动脉位置较深,徒手压迫止血时间>20min,仍然有明显出血,继续压迫止血10~20min后成功止血.两组止血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VCD组明显低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VCD安全有效的,且可以明显降低止血、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尤其适用于一些穿刺处并发症高危患者或不能耐受长时间制动的患者.
作者:钱剑峰;刘庆军;刘峰;茹铁周;潘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重者伴心源性休克.
作者:段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或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常用和有效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1].但常规的有创机械通气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存在并发症多,护理工作量大,费用高等问题.
作者:祁红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的因素.方法 我院住院并确诊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情况.结果 有26.90%的患者应用EMS到医院,单因素分析表明:CAD住院史、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进展、发病初期等症状消失、不愿打扰别人、院前就诊次数、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恐惧感、重视症状是有意义的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TEMI患者选择EMS的独立变量是院前就诊(0.49,0.33~0.73),恶心(2.57,1.58~4.19),晕厥(5.49,2.05~14.70),症状进展(1.98,1.19~3.29),等待症状消失(0.55,0.34~0.89),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2.37,1.44~3.91).结论 1/4的STEMI患者应用EMS到达医院,只有当患者感觉病重时才想到EMS,应当宣传EMS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作者:王璟;郭金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年(年龄≤4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42例青年AMI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根据造影结果对梗死相关血管(IRA)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42例中,41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7.6%,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扩张满意,血管腔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达到率97.6%.结论 青年AMI患者及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防止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青年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作者:朱宏燕;甘舜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选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25~50μg,1次/d,4周后比较两组心衰症状、心功能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衰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4周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补充小剂量甲状腺素,提高血浆甲状腺素水平,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晓;姜绍连;冯建设;陈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尿潴留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无尿潴留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对比.结果 治愈3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54%.尿潴留与无尿潴留患者预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体应激反应、排尿高级中枢受损、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尿道因素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虎;杨森;陈保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尿毒症是各种肾脏疾病进行发展的终末结局,其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本文主要探讨尿毒症的观察与护理,旨在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降低尿毒症患者死亡的风险几率.
作者:谌小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同时进行社区访视等行为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少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神经外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重危病人较多的场所,是体现医疗护理工作的中心.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护理工作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急救护理思维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功与否.所以对神经外科护士进行急救护理思维的培养,让其能更从容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汤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B型超声技术在社区诊断中老年人群脂肪肝的诊断、发病情况及特点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B型超声对3210名中老年进行体检筛查,同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本组中老年人脂肪肝总患病率为21.0%(674/3210).女性检出率18.06%(280/1550),男性检出率23.73%(394/1660),男、女脂肪肝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尿酸血症等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B型超声对中老年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中老年应注意饮食平衡及加强锻炼,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预防脂肪肝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燕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对48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咽痛、清咽、咽部阻塞感、咽不适感等胃肠外症状.喉镜检查均见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咽后壁有淋巴小结增生.经胃镜检查、诊断性治疗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及促胃动力药.结论 部分胃食管反流病以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咽喉疾病,应仔细鉴别胃食管反流病,行胃镜检查或24h食管PH值测定及其他寻找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麻荣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阻断鼻腔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者64例,表面麻醉下在鼻内镜下应用双极电凝阻断鼻腔外侧壁筛前神经加下鼻甲外移治疗变应性鼻炎.结果 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4.4%.结论 采用双极电凝阻断筛前神经加下鼻甲外移可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欧阳绍基;刘翔;郑亿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已成为现代降压达标的核心,遵循个体化特点,符合药理学原则,科学调配,合理选择,掌握禁忌证,有效降压,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并发症,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毛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的结果,并和脑脊液、CT、MRI等的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首次EEG异常率为95.7%,治疗后多次复查EEG,均恢复正常.结论 EEG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发现异常、提供诊断依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着其他检测手段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作者:魏先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孕酮可能有效减少选择性高危单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但英国一项研究(STOPPIT)结果表明,经阴道应用孕酮,不能预防双胎妊娠女性发生早产.相关论文发表于<柳叶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在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显示脑白质病灶呈斑点状、小片状,部分伴水肿带.病灶分布:大脑皮质和髓质交界处(17例),胼胝体出血灶(11例),脑干病灶(7例),三脑室周围出血灶(4例),小脑(4例).部分病例同时具有以上表现.本组随访结果提示中线区域(尤其Adams分级Ⅲ级者)、病灶多发、面积大者及合并其他颅脑损伤者苏醒及预后相对较差.结论 FLAIR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对预后的评价.
作者:王文生;丁长青;丁爱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