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筛前神经加下鼻甲外移治疗变应性鼻炎

欧阳绍基;刘翔;郑亿庆

关键词:鼻炎, 变应性, 下鼻甲, 鼻内镜, 双极电凝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阻断鼻腔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者64例,表面麻醉下在鼻内镜下应用双极电凝阻断鼻腔外侧壁筛前神经加下鼻甲外移治疗变应性鼻炎.结果 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4.4%.结论 采用双极电凝阻断筛前神经加下鼻甲外移可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脉搏波速度及其临床应用

    脉搏波速度作为动脉僵硬度的检测指标现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年龄,血压,心率等均会对其产生影响.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中,其可作为预后的预测指标,亦可用于评价药物疗效.其操作简单,费用低,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步长脑心通胶囊与稳心颗粒联合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复发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和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复发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治疗组57例.所有患者入选前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药常规治疗.吸烟者戒烟.用药剂量以能耐受的大剂量为度.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步长脑心通胶囊3~4粒,3次/d,步长稳心颗粒1包,3次/d.观察时间为6个月,随访6个月后心绞痛复发次数.结果 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7人次,对照组复发22人次,治疗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治疗组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人次,对照组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人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和步长稳心颗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复发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蒋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脉洛宁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

    心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常留下各种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喻秋桂;张淑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心通胶囊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脑心通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脑心通胶囊组和阿司匹林组各45例.脑心通胶囊组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口服,0.4g/粒,2粒/次,3次/d.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25mg/片,3片/次,1次/d.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者,分别给予降压、降糖和降脂治疗,吸烟者戒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绍军;赵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烧伤的效果观察

    门急诊中烧伤的患者比较多,为了减少烧伤的感染机会,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上皮组织生长 ,缩短治疗时间,我院引进了上海瑞金医院制剂--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浅深度烧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小剂量甲状腺素佐治难治性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选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25~50μg,1次/d,4周后比较两组心衰症状、心功能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衰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4周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补充小剂量甲状腺素,提高血浆甲状腺素水平,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晓;姜绍连;冯建设;陈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浅谈尿毒症的观察与护理

    尿毒症是各种肾脏疾病进行发展的终末结局,其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本文主要探讨尿毒症的观察与护理,旨在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降低尿毒症患者死亡的风险几率.

    作者:谌小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咽管瘤是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亦称垂体管瘤,是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为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占整个颅内肿瘤的5%~7%.

    作者:崔银心;陈静;刘燕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孕酮对双胎妊娠早产无预防作用

    孕酮可能有效减少选择性高危单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但英国一项研究(STOPPIT)结果表明,经阴道应用孕酮,不能预防双胎妊娠女性发生早产.相关论文发表于<柳叶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应用研究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VCD)与徒手压迫止血法(M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患者随机分成VCD及MC两组各93例.VCD组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MC组采用人工徒手压迫,观察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VCD组止血时间、加压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较MC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于VCD置入后仍然有明显出血,均给予徒手加压15min左右成功止血.MC组4例也由于患者肥胖,股动脉位置较深,徒手压迫止血时间>20min,仍然有明显出血,继续压迫止血10~20min后成功止血.两组止血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VCD组明显低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VCD安全有效的,且可以明显降低止血、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尤其适用于一些穿刺处并发症高危患者或不能耐受长时间制动的患者.

    作者:钱剑峰;刘庆军;刘峰;茹铁周;潘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左心衰竭的X线分析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重者伴心源性休克.

    作者:段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人高血压的家庭保健与护理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宽宏;张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吸痰管应用于开塞露给药

    昏迷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因不能自主活动,致使胃肠蠕动减慢,功能减退,常引发便秘.开塞露是一种常用的通便药物,此药可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达到排便的目的,但由于开塞露顶端插入肛门深度有限且不易将药液挤尽,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现介绍一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开塞露给药解除便秘的目的,此法在我科应用中通便效果良好.

    作者:刘宇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支气管扩张症是慢性肺部化脓性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所致的扩张和畸形.其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漫长而迁延.支气管扩张症原因较多,既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

    作者:朱倩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浅析

    本文通过立足探索社区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在卫生信息化尝试过程中对社区卫生信息进行分类研究,明确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卫生信息的分类数据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分类的研究,试图提出社区卫生信息分类数据集,尝试社区卫生信息标准化研究的方法,为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积累经验,从而适应国家关于加强城镇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政策.

    作者:梁智宇;李苗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同时进行社区访视等行为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少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暑患者25例急救体会

    目的 探讨中暑的预防和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 经过综合治疗25例中暑患者无一例死亡及并发症出现.结论 进行合理的预防是避免中暑的重要措施,综合救治能够提高中暑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谢立志;叶巧亮;吴惠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社区家庭访视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社区家庭访视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2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家庭访视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家庭访视组由专职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家庭访视,对照组不作干预.2年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间的相关指标.结果 2年后家庭访视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率、相关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率、达标好转率、遵医行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实施社区家庭访视是代谢综合征防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健忠;游小梅;陈先辉;吴英宏;李程;廖云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年患先兆偏头痛与晚年脑损伤相关

    爱尔兰一项研究纳入冰岛平均年龄为51岁的4689名受试者,进行26年随访.结果显示,报告在中年时发生偏头痛者(361例)与无偏头痛者(3243例)相比,在老年时发生梗死性脑损伤的危险更大[调整后比值比(OR)为1.4],有先兆的偏头痛与脑损伤特异相关.无先兆偏头痛和其他头痛与脑损伤不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09,301(24):2563].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硝酸酯药致头痛30例疗效观察

    硝酸酯类药物作为抗心肌缺血药物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应用广泛、疗效可靠的一线药物[1].但在其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头痛,甚至会影响到药物的正常使用,严重者不得不停药,以致影响了治疗效果.

    作者:孙秀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