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洋小分子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刘宸畅;徐雪莲;孙延龙;张秀丽;王聪;庄波;范迎方;张广桃;王成

关键词:海洋药物, 生理活性, 临床进展
摘要:陆生资源日益枯竭及全合成新分子实体药物难度的加大,致使新药的发现、开发步入“瓶颈”.而海洋生物资源以其多样性、复杂性、特殊性逐渐为世界医药工作者所关注,“向海洋要药”已成为当今世界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制药强国均日益加大在此领域的投入.本文详细列举了共计32种来自于海洋的药物,其中已上市的有7种,进入临床Ⅲ期、Ⅱ期及Ⅰ期研究的分别为2、13、10种,并对各药物的来源、活性机理、新临床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相关文献
  • 仿刺参糖氨聚糖的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了仿刺参糖氨聚糖(HGAG)对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的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HGAG与小鼠脾细胞悬液共培养44 h,MTT法检测;将昆明种小鼠32只,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HGAG组(0.1,1,10 mg·kg-1),每天给药,第1天将全部小鼠腹腔注射压积SRBC,4d后观察小鼠足趾肿胀程度;5d后小鼠摘眼球取血,540 nm测OD值,计算半数溶血值(HC50);将小鼠处死,取脾制成单细胞悬液经培养,413 nm测OD值,检测抗体生成细胞数.结果 HGAG在0.05~25μg·mL-1范围内能明显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0.5~10 μg·mL-1范围内,活性优于阳性组(P<0.05),在HGAG浓度为1μg·mL-1时促进增殖作用为明显;HGAG在低、中、高剂量组均能促进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且随着剂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显著提高血清溶血素及抗体生成细胞数(P<0.05).HGAG对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进一步说明HGAG在特异性免疫方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尹艺;王远红;胡敬峰;吕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仿刺参糖胺聚糖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观察仿刺参糖胺聚糖(HGAG)对环磷酰胺诱导的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GAG治疗组(1,5,15 mg·kg-1),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1制备贫血小鼠模型,每天1次连续3d,并于造模当日起,HGAG给药组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HGAG,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d.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GAG对贫血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HGAG低、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红蛋白(HGB),且高剂量组还能明显升高外周血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数量.HGAG3个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和脾脏指数,而且能够促进骨髓G0/G1期细胞向S期及S期细胞向G2/M期细胞的转化,显著升高增殖指数.结论 HGAG能够解除细胞周期阻滞,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增加外周血细胞、骨髓有核细胞的数量和升高脾脏指数,从而促进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作者:邱瑞芬;王远红;高群;李帅;吕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株海绵来源胰岛曲霉产aspochracin的发酵优化

    目的 对中国南海海绵Cinach yrella australiensis来源的1株胰岛曲霉Aspergillus insulicola MD10-2产aspochracin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其产量.方法 依据Plackett Burman设计对选定的基础培养基进行重要因素筛选,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其中心点浓度,再应用响应曲面法拟合后得出终优化的培养基配方.结果 胰岛曲霉A.insulicola MD10-2的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5.54 g,甘露醇20 g,麦芽糖20 g,谷氨酸钠10 g,玉米浆1 g,KH2 PO40.5 g,40.95%浓度人工海水1L.优化后aspochracin产量达到2.25mg/gDCW,是原培养基发酵的2.15倍.结论 通过对胰岛曲霉A.insulicola MD10 2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可显著提高aspochracin产量.

    作者:丁烨天;李英新;孙伟;张风丽;李志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海洋小分子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陆生资源日益枯竭及全合成新分子实体药物难度的加大,致使新药的发现、开发步入“瓶颈”.而海洋生物资源以其多样性、复杂性、特殊性逐渐为世界医药工作者所关注,“向海洋要药”已成为当今世界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制药强国均日益加大在此领域的投入.本文详细列举了共计32种来自于海洋的药物,其中已上市的有7种,进入临床Ⅲ期、Ⅱ期及Ⅰ期研究的分别为2、13、10种,并对各药物的来源、活性机理、新临床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作者:刘宸畅;徐雪莲;孙延龙;张秀丽;王聪;庄波;范迎方;张广桃;王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藻酸双酯钠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目的 研究藻酸双酯钠(PSS)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模型高血糖、高血脂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取db/db小鼠随机分成5组(n=12),分别为模型对照组(db/db,蒸馏水)、阳性对照组(db/db,二甲双胍)、PSS低、中、高剂量组(db/db,PS25,PS50,PS100)以及正常对照组(C57/BL,蒸馏水),各组小鼠自由饮食进水90 d.实验期间,每天记录进食量,每周记录体重,定期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末次给药后收集小鼠24 h的尿液,用于检测尿白蛋白以及尿肌酐水平.实验结束后,测定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含量.结果 PSS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减少db/db小鼠的脂肪累积,显著改善db/db小鼠的血脂水平,缓解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症状.结论 PSS能够显著改善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以及糖尿病肾病症状.

    作者:周晓琳;敦云楼;辛萌;李鹏丽;管华诗;李春霞;郝杰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响应曲面法优化山菠萝中黄酮的提取工艺

    目的 以响应曲面法优化山菠萝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乙醇的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山菠萝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 山菠萝中黄酮提取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提取时间为94.2 min、料液比为1∶20、提取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山菠萝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4.37 mg·g-1.结论 响应曲面法工艺简单,得率较高,可用于山菠萝中总黄酮的提取.

    作者:王百龙;孙稚颖;周凤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凝集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研究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凝集素的佳提取条件.方法 通过研究各因素(缓冲液、料液比、浸泡时间、烘干温度)对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凝集素(lectin) (UPL)提取液血凝活性的影响,得出每个因素的佳提取效果.从各个单因素中选出提取的适条件及与适条件相临的2个水平(共3个水平)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 温度为50℃、缓冲液为pH 7.2 PBS、料液比为1∶15、浸泡时间为15 h.结论 相比较其它条件,这一组合对孔石莼提取效果好.

    作者:潘俭;李丹彤;周礼清;杨荣梅;马文秀;郑圣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提取方法对褐藻糖胶理化性质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褐藻糖胶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稀盐酸法和氯化钙从6种褐藻粗多糖中获得12种褐藻糖胶(Fucoidan),并进一步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单糖组成,离子色谱法(IC)测定其硫酸基含量,Folin-酚法测定其粗蛋白含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与多角度激光散射仪联用法(HPGPC-MALLS)测定其绝对分子量.结果 稀盐酸法提取褐藻糖胶的得率显著高于氯化钙法,但所得褐藻糖胶的硫酸基含量和绝对分子量都明显降低.结论 稀盐酸法提取褐藻糖胶造成糖链断裂及硫酸基脱落,破坏褐藻糖胶的结构,因此采用氯化钙法更适合褐藻糖胶的提取.

    作者:单鑫迪;闫立娜;凡飞;吕友晶;祝贺;李春霞;Nadezda Ustyuzhanina;Nikolay E. Nifantiev;于广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海洋微生物来源吲哚酮纤溶化合物影响纤溶因子构象特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FGFC1对各纤溶因子构象的影响及FGFC1促进纤溶反应的机制.方法 采用圆二色谱法研究FGFC1对各纤溶因子结构的影响,采用发色底物法研究FGFC1对各纤溶因子活性的影响,采用SDS-PAGE电泳法研究FGFC1在纤溶酶原和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构成的相互活化反应体系中的作用.结果 远紫外区的CD结果表明FGFC1在23~115 μmol·L1的浓度范围内均使各纤溶因子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这变化都导致酶分子柔性增加、更易发生反应;近紫外区的CD结果表明,FGFC1使纤溶酶原在285 nm处的摩尔旋光度增大.CD研究结果表明FGFC1对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结构的影响较为微弱,对纤溶酶及纤溶酶原结构的影响复杂而深刻.运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加入不同浓度FGFC1后各纤溶因子的酶活力,排除了FGFC1对纤溶因子的结构影响而导致的纤溶因子失活的可能性.在体外构筑的纤溶反应体系中,SDS-PAGE的结果显示FGFC1的加入促进FITC-纤维蛋白原的降解,表明FG-FC1加速纤溶酶原和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相互活化作用.结论 FGFC1作用于纤溶酶原并辅以改变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二级结构发挥纤溶促进作用.

    作者:洪少彤;吴文惠;周喻;严婷;周寅;包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藻酸双酯钠临床应用进展及不良反应

    藻酸双酯钠为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海洋类多糖药物,已广泛投入临床应用,但近年来,不良反应时有报道,本文通过对藻酸双酯钠药理作用及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藻酸双酯钠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其开发安全新剂型、扩大临床适应症提供基础.

    作者:王丽娜;胡松;毛拥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海洋中药浒苔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海洋中药浒苔Enteromorpha proli er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浒苔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各种波谱方法,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浒苔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为(8Z,11Z,14Z)-十七碳三烯醛(1),(8Z,11Z)-十七碳二烯醛(2),(8Z)-十七烯醛(3),α-生育酚(4),植醇(5),5-燕麦甾烯醇(6)和(5E,9E,13E,17E)-5,9,14,18,22-五甲基-5,9,13,17,21-二十三碳五烯-2-酮(7).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浒苔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为新天然产物.本研究为海洋中药浒苔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许凯霞;李亮;邵长伦;王长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海葵来源真菌Cochliobolus lunatus产大环内酯化合物LL-Z1640-2的发酵优化

    目的 对海葵来源真菌Cochliobolus lunatus (TA26-46)进行发酵优化以提高该菌产大环内酯化合物LL-Z1640-2的产量.方法 运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菌株产LL-Z1640-2的碳源、氮源、初始pH值、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得到了该菌株产LL-Z1640-2的优化发酵条件,其中,复合型培养基中可溶性淀粉30.0g·L-1,麦芽糖20.0 g·L-1,硝酸钠1.0g·L-1,蛋白胨3.0g· L-1;初始pH6.0,培养时间84 h.结论 在优化发酵条件下,LL-Z1640-2产量可达到(119.8±1.6)mg·L-1,比优化前提高了3.6倍.

    作者:管菲菲;张伟;陈敏;邵长伦;王长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