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床旁经锁骨下静脉球囊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张宏伟;许虹;雷玉华;王凤萍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 球囊漂浮电极, 临时起搏
摘要:目的 探讨床旁经锁骨下静脉球囊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8例急诊手术中均采用床旁经锁骨下静脉球囊漂浮电极临时起搏的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床旁经锁骨下静脉球囊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安全有效.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大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以致病变处动脉扩张或形成动脉瘤,侵犯以头臂动脉受累多.此病发病年龄较轻,早期症状可不典型,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应引起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延缓病情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路娟;赵性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尿酸酶法测量87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冠心病心功能Ⅲ级及以上组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血清尿酸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升高,随着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血清尿酸水平显著升高.

    作者:胡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卒中性脑出血昏迷患者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研究卒中性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护理管理,提高存活率,并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将180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昏迷组及非昏迷组,连续动态监测两组BP、HR、R、SPO2、ST-T、心律变化情况.加强护理管理,防治并发症.结果 昏迷组及非昏迷组主要临床并发症(如肺部、尿路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脑疝及呼吸衰竭等)差异显著(x2=3.882-28.538,P<0.05-0.01).昏迷组中死亡26例(46.43%),非昏迷组死亡10例(8.06%).结论 卒中性脑出血并昏迷患者,除加强治疗外要重视临床护理.降低死亡率.

    作者:胡明珠;金美华;王叶如;马其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脑出血时依达拉奉对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时对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NO、过氧化脂质(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及SOD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成人测定结果对比.同时采用直线回归和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NDS),以及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 (1)急性脑出血患者NO、LPO显著升高(NO P<0.01,LPO P<0.05),SOD、GP显著降低(P<0.01).(2)治疗后患者NO、LPO显著降低(P<0.01),SOD、GP显著升高(P<0.01).依达拉奉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③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患者NDS与NO、LPO值密切相关.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体内其自由基反应病理性加剧,氧化、抗氧化作用严重失衡,宜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以减轻并防止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细胞功能的恢复.

    作者:曾爱源;唐永刚;梁志清;刘开祥;俸军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抗高血压药物概述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本文就有关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作一简要回顾.

    作者:林静;梁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采用普通电极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患者共34例,其中经右颈内静脉途径22例,左锁骨下静脉途径12例.根据体表起搏心电图形态及起搏阈值判断右室心内膜起搏是否成功.结果 全组34例患者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均获成功.2例患者术后24h发生电极移位.无气胸、血胸、心脏穿孔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右颈内静脉及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应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亮;王庆胜;刘晓媛;柳东田;胡惠;苏庆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加替沙星治疗肺部感染患者3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肺部感染患者34例,给予加替沙星400mg/d,疗程7~14天,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细茵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91.18%,细菌清除率为91.67%,不良反应少,且能耐受.结论 加替沙星治疗肺部感染疗效佳,使用安全.

    作者:张峰;王永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刺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自由基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针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96例发病1h~72h内就诊,头颅CT证实,梗死灶体积≤10cm3,并排除脑梗死性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依达拉奉和针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和/或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在治疗前、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的测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尤其是依达拉奉和针刺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62±2.50)与对照组(20.07±2.87)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有关,加用针刺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唐兴江;王枫涛;谭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包积液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的临床观察

    心包积液是心内科的常见疾病.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心包积液(常见于结核及化脓性包炎),癌性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所致心包积液,结缔组织疾病所致心包积液等.

    作者:黄永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白介素-10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介素10是一种多细胞源、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左.是目前公认的炎症与免疫抑制因子,在肿瘤、感染、器官移植、造血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多个病理阶段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就其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孙芳毅;王书彩;郭丽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意义及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诊疗策略.方法 回顾16例心肌桥病人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 心肌桥在冠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2.85%:其中位于左前降支(LAD)15例,左回旋支(LCX)1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3例.16例病人中,心电图ST-T改变11例,有4例心肌核素显像提示有前壁心肌缺血,有1例患者为陈旧前壁心肌梗塞,心肌桥于收缩期致100%血流阻断.结论 冠脉造影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异性诊断方式.心肌桥绝大部分位于左前降支,心肌桥所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作者:陈湘;葛璘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床旁经锁骨下静脉球囊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床旁经锁骨下静脉球囊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8例急诊手术中均采用床旁经锁骨下静脉球囊漂浮电极临时起搏的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床旁经锁骨下静脉球囊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安全有效.

    作者:张宏伟;许虹;雷玉华;王凤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原发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出血临床并发症、血清酶和血糖变化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筛选病例均经CT定性及定量检查,临床观察主要指标为:(1)并发症;(2)血清酶类;(3)空腹血糖;(4)预后情况.结果 (1)临床主要并发症.消化道出血死亡17例(44.74%);肺部感染死亡29例(30.53%);尿路感染死亡19例(19.19%):电介质紊乱死亡18例(18.37%);肾功能损害死亡26例(29.89%);脑疝死亡11例(91.67%);症状性癫痫死亡5例(83.33%);代谢性酸中毒死亡4例(40%);代谢性碱中毒死亡6例(31.58%);昏迷死亡32例(58.18%);呼吸功能衰竭死亡30例(69.77%).(2)血清酶类异常情况:251例中ALP值轻度升高者42例(16.73%);ALT及AST值轻度升高分别为23、61例(9.16%、24.30%).(3)空腹血糖值>7.0mmol/L 97例(38.65%).251例出血患者经治疗死亡者64例(25.50%),其中高血压患者死亡58例(27.88%);血压正常者死亡6例(13.95%).结论 重视和加强对原发性脑出血的防治研究,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

    作者:孔绍仁;马其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理应用机械通气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压力支持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合理应用.方法 病例随机分为治疗与治疗对照两组.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上机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检测PH、PaCO2、PaO2、SaO2.结果 上机后12小时、24小时PH值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2小时、6小时PaCO2、PaO2、SaO2两组间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潮气量、低水平呼吸末正压(PEEP)的通气模式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疗效显著,并可避免在常规参数值下机械通气所致的气压伤、肺不张及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魏学霞;张大健;李化龙;张大庆;郭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6例疗效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约1/3的患者终可发展为脑梗死,积极有效地治疗是预防脑梗死的关键,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患者4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艳;路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左颞巨大硬膜外血肿并发脑疝的预见性护理

    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是一种严重的脑外科急症,发病急,变化快,预后差,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紧急状态,也是目前神经外科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但如能对易发脑疝的患者实施预见性观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预防及时抢救,也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现将我科成功救治急性左颞巨大硬膜外血肿并发脑疝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吕光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头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检查始发现颅内血肿:或于清除颅内血肿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此血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与预后有直接关系,延误诊治可危及生命,故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现对临床30例颅内迟发性血肿病人的发生机制、临床及CT表现、预防、治疗等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张秀勇;刘霞;魏希慧;田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MMP-2、MMP-9表达及其与脑水肿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向大鼠尾状核注射自体不凝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出血组,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MMP-2、MMP-9的表达及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1)血肿边缘MMP-9阳性微血管数在脑出血6h明显升高(P<0.01),48h达高峰,2w降至零表达(P>0.05);MMP-2 48h始在巨噬细胞上表达(P<0.05),120h达高峰,2w仍保持较高水平(P<0.01);(2)脑组织含水量在脑出血12h显著增加(P<0.05),72h达到高峰,2w与假手术对照组无差异(P>0.05).(3)脑出血后MMP-9与脑组织含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716,P<0.01).结论 脑出血后MMP-2、MMP-9有高表达,MMP-9参与了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形成.MMP-2则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期的脑组织损伤修复.

    作者:刘胜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发作性舞蹈徐动症误诊8例分析

    发作性舞蹈徐动症是一种少见疾病,表现为发作性运动障碍,包括肌张力不全性姿势、舞蹈、手足徐动等.因人们对其认识不足而常延误诊治.现将我院诊断的8例发作性舞蹈徐动症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郝永玲;张莲芳;尤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