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赛云;李燕;房少华;崔志欣;马兆和;刘锦桃
目的 评价咪达普利对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11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咪达普利,5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临床疗效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咪达普利降压作用可持续24h.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轻、中型高血压患者短期使用咪达普利安全、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少.
作者:虞华鹏;殷洁;高成志;赵震;姜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 anxiety disorder,GA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GAD不仅造成患者的身心疾苦,还损害他们的社会功能,造成相当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Grennberg(1998年)等[1]利用多变量回归分析,计算美国每年与GAD相关的费用.结果发现,GAD每年的治疗费用大约681亿美元,其中精神科的治疗费用占31%,而非精神科的药品费用占54%.因此,对GAD的药物治疗策略是精神医学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
作者:陈树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症谱系中病死率高的病种,也是猝死的重要原因,国内外资料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外早期溶栓救治及特殊护理是提高救治率、减少病死率的有效措施和方法[1].我院急救中心从2003年2月~2006年2月开展了院外早期心肌梗死的特殊溶栓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18例院外救治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刘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ASAⅠ~Ⅱ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双盲分为4组(n=30):A组(芬太尼0.004mg/kg)、B组(芬太尼0.008mg/kg)、C组(氯胺酮4mg/mg)和D组(氯胺酮8mg/kg).4组均复合布比卡因150mg,并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后注入PCEA泵.观察记录4组患者术后48h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6、12、24和48h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镇痛效果并记录自控按压镇痛泵次数,48h内镇静评分(SS)评定镇静情况.记录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及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48h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稳定,尿潴留及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VAS评分及自控按压镇痛泵次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和D组相比VAS评分及自控按压镇痛泵次数无差异(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和D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且未观察到氯胺酮精神症状.结论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可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的术后镇痛.
作者:李万鹏;王惠芳;朱萧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梗死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75例大脑中动脉皮层支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以发病后6、12、18个月3个时间点按欧洲卒中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指数)、痴呆程度(CDR评分)和语言功能(ABC评分),进行评分并分别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6、12、18个月时ESS评分,MBI指数、ABC评分、CDR分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在远期脑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蒋坤维;李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元素,与300多种酶的活性有关,镁作为多种酶的辅基参与机体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在线粒体功能,能量产生,维持离子梯度平衡,静息膜电位水平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国际研究机构报道75%的中老年人缺镁[1].而很多疾病与人体组织细胞缺镁有关,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与镁的关系为密切.本文参考有关文献,探讨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镁的防治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陈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美国得克萨斯休斯顿大学医学院Grotta等报道,阿加曲班与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较安全,且增加脑动脉的再通率.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益处是因为rtPA可使凝血块溶解,动脉再通.阿加曲班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动物卒中模型实验证明,阿加曲班可安全地增加rtPA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
作者:《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一组随着衰老、糖尿病以及肾功能衰竭逐渐积累于循环组织中的性质各异的分子.AGEs形成于还原糖的羰基和靶蛋白活性氨基的聚合,这种毒性分子与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可诱导体内多种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GEs参于了心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弄清AGE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干预,将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徐群;刘正湘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血浆中BNP 的水平变化与左室重构(LVRM)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电图ST段、BNP对LVRM的预测价值.方法 首次AMI患者共48例,比较PCI前及术后1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37例,ST段下降≥50%;B组:11例,ST段下降<50%;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并随访复查AMI后2~3d及第3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 PCI治疗后BNP水平,A组明显小于B组;A、B组治疗前、后BNP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PCI治疗后2~3d及3个月时LVEDD比较,B组LVRM发生率与A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和BNP持续抬高对于预测左室重构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春光;付强;王临光;张毅刚;王彥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近30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技术之一,其相应的护理技术在过去近10年里有着明显的改进.本文以穿刺股动脉途径为重点综述国外PTCA术后留置动脉鞘管的护理进展:动脉外鞘管拔除责任者、拔除时间、拔管后局部压迫方法 等内容,旨在提升PTCA术后的护理质量.
作者:洪静芳;夏晓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不稳定的斑块,继而出现斑块破裂、冠脉内血栓形成并导致冠脉内血流量减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脏性猝死(SCD).ACS具有起病急骤、病死率高但可救治的特点,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的诊断、评价和正确处理.
作者:石建平;赵梦华;田洪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卡铂、香菇多糖胸腔内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排除胸腔积液后注入卡铂和香菇多糖,并观察了胸腔积液的变化,持续4周以上.结果 本组病例总有效率为92.5%,其中显效为82.1%,有效为10.4%.毒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的恶心呕吐、发热、胸痛、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占病例总数的22.4%,11.0%,34.3%,9.0%,3.0%.结论 卡铂、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 .
作者:杜建民;阎萍;张征;王洪玲;杨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排尿困难、麻醉和手术后患者的尿量观察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尿液除自尿管中流出外,还会从尿道溢出.本文主要分析临床工作中患者接受留置导尿后,发生尿液渗漏与尿管的型号、气囊注水量及患者性别的关系.
作者:张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脂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因此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建议降糖、降脂应同时进行.
作者:刘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研究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8例合并有心律失常的疑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对其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冠脉病变阳性组134例,其中心律失常伴心绞痛者104例(77.6%),不伴心绞痛30例(22.4%).冠脉病变阴性组124例,心律失常伴心绞痛者6例(4.8%),不伴心绞痛118例(95.2%).结论 心律失常伴心绞痛诊断冠心病可能性大,而仅以心律失常诊断冠心病可能性较小.
作者:杨燕玲;刘春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重症患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25日~5月20日收治的40例重症SARS患者的LDH变化.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LDH不升高(17例)或LDH升高<2倍正常值(16例)及LDH升高>2倍正常值但很快下降在2倍正常值范围内(4例)的3类患者,共37例,第二组为LDH持续>2倍正常值患者,共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第一组患者35例好转出院,2例经治疗无效死亡,均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为5.4%(2/37);第二组患者经治疗无效全部死亡,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为3/3.两组患者预后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LDH持续>2倍正常值的SARS重症患者预后差.
作者:王军;于岩岩;聂立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许多炎症因子,如TNF-α、IL-6、CRP、PAI-1不但直接参与胰岛素抵抗,而且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联系紧密,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陆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型动态心电记录仪,测定57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24h动态血压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24h动态血压整体血压水平和白昼血压水平较正常参考值增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夜间血压水平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夜间血压较白昼血压下降不明显(P>0.05),有45例为非杓型,12例为杓型,整体血压呈非杓型.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24h动态血压整体血压水平较正常为高,夜间增高更明显,昼夜节律消失.
作者:王家声;郝爱华;左爱华;纪连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脑室外引流是抢救脑室内出血的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迅速降低颅内压,防止脑干继发损伤,减轻脑水肿.而脑室外引流时护理也是很重要的,我院2001~2005年3月共对67例脑室内出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许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