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低温对脑梗死治疗的远期疗效研究

蒋坤维;李阳

关键词:亚低温, 脑梗死, 脑缺血, 脑保护, 分子生物学
摘要: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梗死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75例大脑中动脉皮层支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以发病后6、12、18个月3个时间点按欧洲卒中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指数)、痴呆程度(CDR评分)和语言功能(ABC评分),进行评分并分别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6、12、18个月时ESS评分,MBI指数、ABC评分、CDR分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在远期脑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策略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 anxiety disorder,GA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GAD不仅造成患者的身心疾苦,还损害他们的社会功能,造成相当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Grennberg(1998年)等[1]利用多变量回归分析,计算美国每年与GAD相关的费用.结果发现,GAD每年的治疗费用大约681亿美元,其中精神科的治疗费用占31%,而非精神科的药品费用占54%.因此,对GAD的药物治疗策略是精神医学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

    作者:陈树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糖基化终末产物在心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一组随着衰老、糖尿病以及肾功能衰竭逐渐积累于循环组织中的性质各异的分子.AGEs形成于还原糖的羰基和靶蛋白活性氨基的聚合,这种毒性分子与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可诱导体内多种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GEs参于了心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弄清AGE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干预,将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徐群;刘正湘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镁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及防治作用

    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元素,与300多种酶的活性有关,镁作为多种酶的辅基参与机体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在线粒体功能,能量产生,维持离子梯度平衡,静息膜电位水平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国际研究机构报道75%的中老年人缺镁[1].而很多疾病与人体组织细胞缺镁有关,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与镁的关系为密切.本文参考有关文献,探讨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镁的防治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陈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应用替罗非班后主要不良反应(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 本组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持续应用替罗非班72h,对照组除不给予替罗非班外,其他药物与观察组相同.观察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和主要不良反应(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心绞痛发作长一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也有较多改善趋势;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可以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治疗剂量无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的发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秀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慢性炎症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许多炎症因子,如TNF-α、IL-6、CRP、PAI-1不但直接参与胰岛素抵抗,而且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联系紧密,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陆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激光血管外及穴位照射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激光血管外及穴位照射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激光血管外穴位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除全血比黏度低切、HDL-C无改变外,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H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期间所有的治疗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激光血管外穴位照射可有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改善血脂、血液黏稠度和临床症状.

    作者:陈可劲;鲁光华;李中和;邓木秀;林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40例重症SARS患者乳酸脱氢酶的变化与预后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重症患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25日~5月20日收治的40例重症SARS患者的LDH变化.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LDH不升高(17例)或LDH升高<2倍正常值(16例)及LDH升高>2倍正常值但很快下降在2倍正常值范围内(4例)的3类患者,共37例,第二组为LDH持续>2倍正常值患者,共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第一组患者35例好转出院,2例经治疗无效死亡,均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为5.4%(2/37);第二组患者经治疗无效全部死亡,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为3/3.两组患者预后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LDH持续>2倍正常值的SARS重症患者预后差.

    作者:王军;于岩岩;聂立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留置尿管后尿液渗漏的原因及分析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排尿困难、麻醉和手术后患者的尿量观察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尿液除自尿管中流出外,还会从尿道溢出.本文主要分析临床工作中患者接受留置导尿后,发生尿液渗漏与尿管的型号、气囊注水量及患者性别的关系.

    作者:张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脑室内出血行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脑室外引流是抢救脑室内出血的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迅速降低颅内压,防止脑干继发损伤,减轻脑水肿.而脑室外引流时护理也是很重要的,我院2001~2005年3月共对67例脑室内出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许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国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留置动脉鞘管的护理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近30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技术之一,其相应的护理技术在过去近10年里有着明显的改进.本文以穿刺股动脉途径为重点综述国外PTCA术后留置动脉鞘管的护理进展:动脉外鞘管拔除责任者、拔除时间、拔管后局部压迫方法 等内容,旨在提升PTCA术后的护理质量.

    作者:洪静芳;夏晓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入院时血糖水平可预测心衰患者近期转归

    以色列Neufeld心脏研究所Barsheshet等的一项大规模前瞻性定群研究显示,非糖尿病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糖水平可预测其近期死亡危险[Arch Intern Med 2006, 166(15): 1613].

    作者:《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一种实用的小儿头皮针固定法介绍

    液体疗法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我科95%的患儿都要通过静脉滴注来完成治疗与抢救.输液能否顺利进行,小儿头皮针的固定至关重要.针对患儿好动、血管细、不配合、针头不能完全贴在头皮上等特点,我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种实用的固定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庆华;刘立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频电刀在头皮切开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高频电刀切开头皮的安全性.方法 60例单发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成电刀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电刀组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切口愈合无差异(P>0.05).结论 采用高频电刀切开头皮安全可行.

    作者:佘晓春;陈勇军;王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对心肌梗死的监护技能及熟练监测生命体征的重要性,回顾总结对心肌梗死患者具体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提高护理质量及技术,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应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脂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因此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建议降糖、降脂应同时进行.

    作者:刘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临床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试题(2006年8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50例疗效观察

    参芪扶正注射液是从中药党参黄芪中提取,具有扶正固本、补益心气、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我院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MTHFR的纯和子突变TT型基因是否为诱发皮质下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危险因子,并证实皮质下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C/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影像表现符合皮质下深部脑白质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为影像表现正常者,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两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采用χ2检验,得出病例组MTHFR基因纯合突变TT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χ2=11.765,P<0.001).运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得出TT型和非TT型患者影像表现的分级程度上有差别,携带TT型基因的患者影像表现分级重.结论 MTHFR纯和突变TT型基因是深部脑白质缺血发病的危险因子,且TT型基因与深部脑白质缺血的易感性和影像表现呈正相关.

    作者:杜亚强;任庆云;刘斋;何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院前早期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218例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症谱系中病死率高的病种,也是猝死的重要原因,国内外资料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外早期溶栓救治及特殊护理是提高救治率、减少病死率的有效措施和方法[1].我院急救中心从2003年2月~2006年2月开展了院外早期心肌梗死的特殊溶栓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18例院外救治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刘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剂,脑细胞活化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谷红注射液20ml加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20ml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明显下降,但以谷红注射液治疗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使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作者:王洪涛;董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