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虹;刘劲松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病之一,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异常,症状可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作者:王一琳;林琳;李学良;司新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反流病诊断问卷(RDQ)评分低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原因.方法 回顾性比较和分析1 48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22例RDQ积分<12分者和126例积分≥12分者的临床特征.对两者胸骨后疼痛、烧心、反酸、反食的程度及频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RDQ低分病例的不典型症状如胸闷、咽部异物感、嗳气,失眠、焦虑等出现的百分率进行分析.结果 ①22例RDQ平均积分为7.59±2.48,其中高11分.低仅2分,出现胸骨后疼痛例数多,有16例.②RDQ低分者与高分者在胸骨后疼痛方面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烧心、反酸、反食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16例胸骨后疼痛病例进行独立症状积分分析,胸骨后疼痛积分约占RDQ总分的60.28%,而反酸、烧心、反食分别只占16.80%、12.29%、10.63%.④不典型症状如胸闷、胸骨后不适、咽部异物感、咳嗽和气喘、头痛、嗳气、失眠及焦虑分别占总例数的59.09%(13例)、36.36%(8例)、13.63%(3例)、22.72%(5例)、40.90%(9例)、36.36%(8例)及27.27%(6例).结论 RDQ对于有胸骨后疼痛症状.但反酸、反食、烧心症状不明显者以及RDQ外的不典型症状GERD患者不敏感.
作者:刘韶辉;林金坤;崔西玉;邱小蕾;丘熙廉;李佩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吞咽困难、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以及食物反流等.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水囊扩张术逐渐成为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我们近年来采用该方法治疗了23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宛新建;徐正婕;李雷;朱峰;陆伦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如北美、欧洲、亚洲均出现胃远侧端肿瘤发病率下降,而贲门癌和食管末端腺癌的发病率上升.据报道,在一些国家食管腺癌在食管癌构成比中已超过鳞癌.食管腺癌的发生和Barrett食管(BE)有直接的关系.因此,BE及其病因的研究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本文将近年来BE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简述.
作者:张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2006年,罗马Ⅱ标准取代了罗弓Ⅲ标准,成为诊断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的新标准并在国际上普遍应用.结肠功能性疾病(CFD)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不单纯依赖检查,转而通过患者病史和症状特点进行诊断是目前该类疾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分析罗马Ⅱ标准与罗马Ⅲ标准在诊断CFD中的异同,以进一步加深埘CFD的了解.
作者:黄虹;刘劲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23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在IB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分离12名健康人、16例克罗恩病(CD)患者和2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NK细胞.体外培养NK细胞,并予空白刺激、IL-23刺激、IgG刺激或IL-23+IgG联合刺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a和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刺激培养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NK细胞经人IgG和IL-23单独刺激后TNF-α、IFN-γ的分泌水平未明显增高(P值均>0.05),二者联合刺激则能显著促进TNF-α、IFN-γ分泌(P值均<0.05).单独应用IgG刺激CD和UC患者NK细胞分泌TNF-α、IFN-γ的效果不明显(P值均>0.05).单独应用IL-23则具刺激作用(P值均<0.05),二者联合应用的刺激作用更明显(P值均<0.01).IL-23单独刺激和联合刺激均不能增强正常对照组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P值均>0.05).但单独应用IL-23可增强UC和CD患者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分别为51.5%±7.1%和50.2%±8.7%,P值均<0.05),且联合刺激可进一步增强该作用(分别为65.3%±6.6%和62.4%±5.5%,P值均<0.01).结论 IL-23能刺激IBD患者NK细胞分泌TNF-α和IFN-γ,并能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可能直接参与了IBD的发病过程.
作者:杨璇;马俊芬;刘占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胃食管反流病人群的特点?成人?儿童?答: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一些研究发现成人中GERD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有些研究报道年龄与GERD发病率无关.
作者:刘诗;方秀才;邹多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Smad3和Smad7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UC患者的结肠黏膜及16例正常结肠黏膜(对照组)中Smad3和Smad7的表达.回顾性分析Smad3和Smad7的表达与UC临床分期、病变范围和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 Smad3在活动期和缓解期UC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与病变范围无相关性(r_s=-0.192,P=0.141),但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_s=-0.283.P=0.029).Smad7在活动期和缓解期UC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值均<0.05),且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Z=2.097,P=0.036);其与病变范围无关(r_s=0.066,P=0.614),但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_s=0.453.P=0.000).相关分析结果提示,Smad3和Smad7在UC中的表达水平间呈负相关(r_s=0.420,P=0.001).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蛋白的异常表达与U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Smad7有可能成为反映UC疾病活动度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魏文俊;许建明;梅俏;汤海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共68例患者按规定要求完成试验.所有患者基线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固醇(TC)水平均高于正常值.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予治疗组患者阿托伐他汀10 mg/d(TC≤6.5 mmol/L)或20 mg/d(TC>6.5 mmol/L)口服.对照组患者则不予给药.记录两组患者基线水平及治疗6个月时的症状积分、体重指数(BMI)、血TC水平、ALT水平及B超测量肝密度.结果 治疗组基线期和6个月时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1.05±1.29和6.08±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经6个月治疗.治疗组中11例患者ALT水平恢复正常,对照组中仅2例患者ALT水平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线及6个月时的TC水平分别为(6.65±0.5)和(5.4±0.5)mmol/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P<0.05).治疗组基线及6个月时的BMl分别为(26.8±2.9)和(26.4±2.8)kg/m~2,对照组则分别为(26.5±2.3)和(26.4±2.2)kg/m~2,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基线及6个月时的B超肝密度分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中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NAFLD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ALT水平及TC水平均显著下降.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NAFLD患者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刘蔚;张连峰;李建生;王忠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也是导致肿瘤复发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胃癌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目前基因与胃癌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使得利用胃癌患者的基因信息来预测患者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成为可能,并可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作者:余晓云;唐欣;刘通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阻塞,在其周围形成侧支静脉,是造成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的主要原因,约有10%的患儿死于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导致的休克.
作者:史长松;李德宇;高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克罗恩病合并瘘管的治疗非常棘手,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肠内、外营养支持及外科手术治疗,但疗效均不理想,且术后复发率高~([1]).现就应用英夫利西治疗克罗恩病合并瘘管的初步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于金凤;袁耀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索样生长因子-1(IGF-1)对胃平滑肌细胞(SMC)及其合成的干细胞因子(SCF)的影响.方法 使用酶解法原代培养胃SMC,在进行-actin鉴定后,IGF-1组于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GF-1(0、50、100、150ìg/L),抗IGF-1组于细胞培养液中加入IGF-1(100μg/L)和IGF-1α受体(IGF-1Rα)抗体(浓度分别为0、50、100,150μg/L),分别培养24 h.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增殖程度,以Western印迹法、逆转录(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中及细胞上清中SCF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1可促进胃SMC增殖和SCF合成增加,离体实验中100μg/L可能是IGF-1促进胃SMC增殖和SCF合成的有效终浓度;IGF-1Rα抗体可抑制胃SMC增殖和SCF合成,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IGF-1介导胃SMC合成SCF增加.
作者:李慧;林琳;宁月季;张蔚;徐丽明;李学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一、定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系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年发病率为50/10万~150/10万,病死率为6%~10%~([1-2]).
作者:《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恶性肿瘤的克隆性增殖生长、维持及转移潜能取决于一群数量稀少、具有自我更新(self-renewal)潜力的细胞群体--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
作者:陈婉珺;郑青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胰腺癌诊断模型,寻找与胰腺癌分期相关的蛋白峰并鉴定出新型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用SAX2蛋白芯片,检测胰腺癌患者、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蛋白指纹谱,统计建立决策树诊断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估诊断价值,蛋白芯片免疫法鉴定差异蛋白峰,ELISA法测定其在血清中的浓度.结果 胰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指纹谱比较.26个蛋白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组和胰腺良性疾病组指纹谱比较,16个蛋白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的决策树诊断模型对胰腺癌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0%,经ROC曲线评估,该模型优于糖链抗原(CA)19-9.有6个差异蛋白峰在不同分期咦腺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早期胰腺癌.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80.6%.鉴定出差异蛋白峰质荷比(M/Z)28068为C140H166,其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82%,特异性>88%.结论 应用SELDI-TOF-MS技术建立的诊断模型对胰腺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明显优于CA19-9.鉴定出的差异蛋白C140rf166有望在胰腺癌诊断中发挥作用.
作者:郭静会;王文静;廖萍;张春燕;靳大勇;楼文晖;张顺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保守、短序列、非编码的单链RNA.miRNA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mRNA表达,通过调节多种信号分子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例如应激、凋亡,增殖、代谢,个体发育和细胞分化等.近年来提出了原癌miRNA组学这一概念~([1]),成为了关注热点.
作者:潘洁;杜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患者女,62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8个月,恶心、呕吐2 d人院.患者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胀痛,有时伴嗳气,无纳差、恶心、呕吐、反酸、呕血、黑便,无皮肤巩膜黄染,无畏寒、乏力.
作者:冀子中;邬万新;朱文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胃癌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高速泳动族蛋白I/Y(HMG I/Y)与许多恶性肿瘤的恶性转化及侵袭转移有关,主要通过刺激细胞过度生长、破坏DNA损伤修复能力~([1])及抑制P53蛋白的促细胞凋亡活性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Jur-B蛋白是与细胞周期相关的核蛋白,通过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抑制细胞增生参与肿瘤形成、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
作者:杨霞;王翀;万娟;吴平安;李国华;吕农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上海长海医院采用ESD治疗4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肿瘤一次性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2个月溃疡愈合率、局部残留率及复发率.结果 ESD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7.7%(42/43),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95.3%(41/43).急性少量出血率及术后延迟出血率均为2.3%(1/43),术后中上腹痛发生率为51.2%(22/43),未发生急性大量出血、穿孔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60.4 min.术后服用埃索美拉唑8周,胃镜随访ESD术后溃疡愈合率100%(42/42).平均随访10.3个月(8~18个月),局部无残留、复发及异时病灶发生.结论 ESD可提高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是早期胃癌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施新岗;李兆申;徐丹凤;陈洁;金震东;湛先保;邹多武;许国铭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