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及训练

郭春梅

关键词:卒中病人, 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 重返社会, 意识清楚, 生活自理, 康复治疗, 状况, 劳动, 方法, 程度, 本科
摘要:脑卒中患者中大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劳动丧失,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极大地改善这种状况,使得相当一部分患者生活自理并重返社会.我科自2002年7月,对本科收治98例意识清楚的脑卒中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4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测定患者血浆OX-LDL及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n=72)血浆XO-LDL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n=42),且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OX-LDL水平逐渐增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OX-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OX-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临床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孙晓宁;张昕;龚开政;曹莉霖;张振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抽搐病人的急诊诊断程序

    抽搐作为一个症状在急诊室中十分常见,来之较急,需要快速明确的诊断程序,才能给与恰当的治疗,避免延误病情.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通过对45例因抽搐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总结,探索了一套对抽搐较为实用和快速的诊断程序.

    作者:甄素平;祁永玲;范书平;赵志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氟西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46例确诊病人应用氟西汀治疗,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记录其疼痛程度,采用0~10梯度疼痛强度分级法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服药后第16周完全缓解42例,明显缓解2例,轻度缓解2例,未缓解0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昏2例,出汗增多1例,不良反应总例数3例,以上不良反应均能耐受,不需要任何处理.结论氟西汀能有效治疗偏头痛,且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治疗偏头痛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吉梁;伦国爱;王建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及训练

    脑卒中患者中大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劳动丧失,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极大地改善这种状况,使得相当一部分患者生活自理并重返社会.我科自2002年7月,对本科收治98例意识清楚的脑卒中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郭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钙拮抗剂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钙拮抗剂可选择性地抑制Ca2+的内流从而引起各种作用,是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及肥厚型心肌病的理想药物.试验证明,血管内皮细胞在内分泌、抗血栓、调节血管张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对CAT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表明,CAT发挥抗氧化效应进而能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氧自由基损害,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

    作者:刘丽芳;卢海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垂体瘤的视觉诱发电位检测

    通过对78例手术证实的垂体瘤病人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探讨了其不同检测方法与临床价值.

    作者:郑伟;张雪青;韩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盐酸苯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更为有效的途径.方法将56例经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仍高于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用盐酸苯那普利20mg,口服,每日1次,吲达帕胺2.5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28例,单用盐酸苯那普利40mg,口服,每日1次,共21天.结果显效率治疗组46.5%,对照组17.9%,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部分血液学指标,治疗组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毕研强;王道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预防和临床分析

    颅脑外伤病人,在开颅术中容易发生对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Delayed extradural hematoma,DEDH),使病情加重,术后病人死亡率及致残率升高.显然预防术中发生DEDH,较术中术后发现后再处理更有意义.我们采用病灶对侧颅骨钻洞,结扎硬脑膜中动脉,悬吊硬脑膜,预防术中发生DEDH,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作者:张秀勇;刘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赋予了护理更广泛的职能,使护理的性质、内容和任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整体护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作为整体的全方位的护理方式.按人的年龄、生理、心理等不同的特点进行组合,以适应护理实践的需要.

    作者:沈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川南地区非发酵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调查本地区2003年-2004年非发酵菌的菌株分布、年龄结构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美国杜帮公司生产的Microssean WalR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临床肺部感染者分离出的1172株细菌进行自动鉴定及药敏判断.结果检出非发酵菌206株(检出率17.8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8.02%、鲍曼氏不动杆菌占2.56%、荧光假单胞菌1.70%、嗜麦芽假单胞菌1.36%,其余菌种检出率均<1%.青、中、老年组非发酵菌的感染率分别为12.41%、18.75%和19.78%.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非发酵菌导致肺部感染菌种虽仍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但出现多种菌种并存,且不断有新苗种出现的势头.中年人群的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与老年人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值得关注.在治疗上,亚胺培南仍为首选药物,既往使用的头胞他定、头胞吡肟、氨曲南、氧哌嗪青霉素等不敏菌株增多,效果不容乐观.

    作者:李晓玲;陈洁;湛晓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螺内酯对老年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螺内酯(安体舒通)对老年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入选48例符合标准的病例,其中28例应用螺内酯,根据心衰纠正情况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应用螺内酯组总有效率达85.7%,对照组有效率为70.0%.结论醛固酮拮抗剂可对抗因应用转化酶抑制剂而造成的醛固酮逃逸,而大程度拮抗醛固酮作用,做为肺心病心力衰竭常规用药,能增加临床的疗效.

    作者:刘建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促发因素、临床特点,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分析总结1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症多,如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肾衰,进食不足,进食过饱,腹泻,长期卧床未及时抗凝治疗;输液速度过快,治疗欠妥.症状不典型,以休克、心衰、心律失常等常见.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杨秀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血钙的影响

    本文对7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血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HIE患儿血钙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IE病情越重,血钙值越低,脑损害程度与血钙负相关(r=-0.73,P<0.01).提示早期监测HIE的血钙水平,对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惠萍;李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临床常见,现就其抗血凝治疗简要回顾如下.

    作者:刘福鸾;刘兴利;杨国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舒利迭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37例确诊的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吸入舒利迭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试验指标进行观察对比.观察指标包括肺功能(PEFam、FEV1)检查和支气管激发试验(PD20-FEV1).结果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总有效率为87.1%,治疗后PEFam值第一周开始增加,第六周明显增加,PD20-FEV1于6周后也明显增加.结论吸入舒利迭治疗哮喘临床疗效良好,能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生命质量,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周俊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人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老年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方法全部病例为我院近5年间所收治392例AMI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非老年(<60岁)98例,老年(≥60岁)294例,老年临床表现典型者219例,非典型者75例,并着重对非典型患者的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老年非典型AMI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归纳为8个亚型,分别是:(1)无痛型26例(34.6%),(2)异位痛型22例(29.3%),(3)心衰型6例(8.0%),(4)心律失常型5例(6.6%),(5)中枢型5例(6.6%),(6)周围型4例(5.3%),(7)肺型4例(5.3%),.(8)腹型3例(4.0%);本组病例误(漏)诊情况:非老年病例门(急)诊正确诊断率100%,老年典型病例,误(漏)诊9例(4.1%),老年非典型病例,误(漏)诊13例(17.3%);预后:非老年组全部临床治愈出院,老年典型组死亡16例(7.3%),老年非典型组死亡12例(16.0%).结论充分认识老年AMI患者中的不典型表现,只有将临床表现、ECG演变、心肌酶学改变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袁绍伦;董福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8例分析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伴发神经系统损害临床上以周围神经症状和肌病多见,甲亢伴脑梗死少见.我院1994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甲亢并发脑梗死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脱水治疗的观实及护理

    现将2000年3月-2004年3月住院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急性或采取用脱水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下:一、临床资料:本组72例患者,男48例,女24例,年龄50岁~85岁,平均68岁;人院时神智清33例.昏迷39例.经治疗好转出院61例,病情加重8例.死亡3例.

    作者:杜秀玲;毕洪英;李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患者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甚至缺失,自行排痰形成障碍,再者呼吸道失去保护功能与外界直接形成呼吸通道,外源菌易顺此道直接进入肺部造成呼吸道严重感染,给患者的舱内护理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舱内外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任红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日的老龄化,老年病人成了我们人可忽视的群体,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心理护理学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在护理过程中,用心理学方法指导病人树立正确认识疾病观,在老年护理中显得尤加重要.

    作者:李运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