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声明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摘要: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骨科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7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便秘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2.85% v s77.14%,P<0.0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100% v s85.71%,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凌艳;徐丽;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教师体罚对学生心理适应影响研究

    体罚(corporal punishment)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教师体罚学生是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共同特点,古希腊、古罗马不仅教育灌输色彩浓厚,并带有一定强制性。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学生服从就好,如果学生不服从,就打骂威吓直到其服从。在中国古代社会,教师体罚现象是教师管理教导学生常用的手段。在我国早的文字甲骨文中“教”字的意思就是教师手持棍棒(卜)迫使青少年在经典的约束下行动。我国的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无论从性善论还是从性恶论的观点都主张体罚对人的意义,因而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很普遍[1]。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罚逐渐减少。体罚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还与儿童的攻击性及反社会行为有关,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2]。我国从民国时期开始就严禁体罚学生,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多次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禁止体罚学生[3]。

    作者:黄小敏;赵拥军;丛建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腰背部脂肪瘤和脂肪疝的手术治疗

    目的:通过腰背部肿块的手术治疗,研究腰背部脂肪疝的鉴别方法、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发病率。方法分析163例腰背部肿块病人临床表现、影像检查、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研究腰背部脂肪疝与脂肪瘤的有效鉴别方法,并根据发病机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诊。结果腰背部脂肪疝占腰背部肿块的5.52%,脂肪瘤占87.12%。脂肪瘤只需肿块单纯切除,而脂肪疝却还需要腰背筋膜修复,手术复杂,容易漏诊。结论只有正确鉴别脂肪瘤与脂肪疝,正确手术处理,疗效才会满意。

    作者:崔光怀;满玉清;孙凤英;魏传梅;高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级别迭代重建技术在颅脑 CT 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颅脑CT扫描中不同级别的迭代重建技术(SAFIRE)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探讨获得佳图像质量的迭代重建级别。方法收集40例于本院行颅脑CT检查患者,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及1-5级SAFIRE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不同组别图像基底节层面的组织CT 值、噪声、信噪比、灰质可见度及图像对比度噪声比(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两名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以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①SAFIRE 2级及3级图像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图像评分优,高于FBP图像。②SAFIRE 1-5级图像的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均优于 FBP图像,而灰质对比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颅脑CT扫描中,与常规重建算法FBP比较,SAFIRE重建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

    作者:李泉;张莉;卞佳;唐晓;殷志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层次联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评价

    脑卒中的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10万人口·年,我国平均发病率与国外资料相比偏高,属于脑卒中高发地区之一[1]。脑卒中后70%的生存者有程度不同的残疾存在,存在运动感觉障碍,或意识、语言、吞咽、认知,以及精神心理障碍,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我们对152例脑卒中患者采取医院、家庭、社区多层次联合护理干预,提高其生存质量,达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芳;陈步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6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清洁中段晨尿,经培养、分离、鉴定等处理,通过K‐B法检测药敏试验。结果6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50例并发尿路感染(22.7%),检出137株病原菌(91.3%),其中革兰阴性菌63株(构成比为46.0%,其中包括46株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34株(24.8%,其中包括14株粪肠球菌)、真菌40株(29.2%,其中包括29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制菌霉素、两性霉素B敏感,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0%,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呈多样性,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并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应积极做好尿液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同时,有效控制高血糖水平,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敏;李炯;张立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卒中2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以脑卒中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我院1995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PV并发脑卒中患者25例,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头胀头晕无力健忘,以及皮肤黏膜红紫,同时伴有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脾肿大,高血压。脑卒中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运动障碍、面瘫、意识障碍等。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慢性升高。骨髓检查显示各系造血细胞显著增生,红系明显,粒红比例下降。头颅CT或M RI检查提示丘脑梗死、基底节区脑梗死、脑叶梗死、脑干梗死、小脑梗死、脑出血。对于脑梗死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改善脑循环、脑保护等治疗;对于PV的治疗:静脉放血,羟基脲治疗,干扰素治疗。结果25例患者经治疗,其中22例神经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达到临床缓解,2例病情加重,1例死亡。结论 PV并发脑卒中治疗困难,虽然有缓解的情况,但致残率高,预防非常重要。

    作者:董新军;凤志慧;刘飞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成功抢救外伤所致主动脉夹层1例

    患者,男,41岁,既往饮酒致肝损伤病史1.5年,右侧小腿伤史6年,无高血压病史。因摔伤头面部、胸部及下肢等处后4h入院,胸痛、胸闷,以左侧为著,无意识丧失。入院后行胸部CT 检查结果提示:创伤性湿肺,左侧气胸,纵膈血管旁高密度影,考虑纵膈内血肿,主动脉管壁欠光整,可疑附壁血肿,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左侧第4肋骨折;行主动脉CTA结果提示:主动脉峡部造影剂凸出管腔,考虑主动脉夹层或假性动脉瘤可能,周围有血肿,较前有所增加;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主动脉夹层(III型)可能性大。病人有继续出血表现,不积极治疗死亡率极高,考虑病变距左侧锁骨下动脉距离可满足置入覆膜支架要求,遂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在全麻下行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术,主动脉造影结果示:主动脉夹层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侧2 cm 处,于病变部位成功植入REL A Y支架1枚,再次造影示支架贴壁良好,无残余狭窄,夹层破口消失。术后5 d复查胸部CT 结果提示:主动脉覆膜支架贴壁良好,未见夹层影像。术前影像学检查见图1。

    作者:王东;王娟;李小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在结肠癌中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sE‐CAD浓度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根治性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sE‐CAD浓度,并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sE‐CAD浓度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93例结肠癌患者血清sE‐CAD浓度平均为5307ng/ml ,脉管受侵、淋巴结转移阳性及分期晚结肠癌患者血清中sE‐CAD浓度高,血清sE‐CAD浓度大于5307 ng/ml患者4年PFS明显低于此阈值者(60.3% VS 81.0%)。结论血清sE‐CAD浓度与结肠癌脉管受侵、淋巴结转移、分期及预后相关,血清sE‐CAD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结肠癌肿瘤标记物。

    作者:王振波;刘越;于泽顺;王峰;刘长民;王晓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DCD5蛋白在胃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差异性表达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及胃腺癌中的表达,以探讨PDCD5蛋白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CD5在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和30例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①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表达高,明显高于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在肠化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和胃腺癌组(P<0.05),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腺癌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PDCD5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胃腺癌的过程中阳性表达逐渐降低;但其在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胡营滨;刘群;吴爱杰;夏范翠;张则艳;王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应用于临床是肺部疾病诊疗技术的一项重大革命,它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各种相关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涌现,该技术目前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呼吸内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其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并不是复杂的高难度技术,但因其所实施部位的特殊性,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对操作者提出了较其他内镜检查更高的要求。不熟练的操作,常引起患者剧烈呛咳,严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呼吸道大出血甚至窒息、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1]。因此,各级内镜室一般都要求只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才可独立进行纤支镜操作。“如何教,如何学”一直是我们面临的课题,互助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2],通过手把手的带教,同时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医师与医师、医师与护士、医师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促进年轻医师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强调医师之间、医护之间的多边互动,提高年轻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翟乃亮;高福泉;王晓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牛磺酸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组(0.5 mmol/L、1.0 mmol/L、1.5 mmol/L )及牛磺酸+同型半胱氨酸组(牛磺酸2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1.0 mmol/L),48 h后以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加内皮细胞的凋亡率,而牛磺酸能拮抗同型半胱氨酸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作用。结论牛磺酸对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

    作者:宓宝斌;安可英;闫晓红;崔建国;马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发病<6 h、6~24 h时间段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各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扩容及中药活血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针剂,发病24 h内连用120 mg持续48 h静点,然后1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每日2次静点5 d ,每瓶静点3 h。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NIHSS评定。结果试验组的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疗效确切。

    作者:曹现星;许春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品管圈管理在降低经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引发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经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引发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随机对活动前后两组共80例经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引发静脉炎的要因,针对性地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经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引发静脉炎发生率从85%降低至3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能有效降低经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宁丽娜;潘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方法选取禹城市人民医院2009年05月至2012年03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者121例,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其中68例,分别应用LCP及PFNA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LCP内固定组:手术时间69.35±13.47 min(50~125 min),出血量182.37±21.42 ml(120~350 ml),完全负重时间9.78±1.32周,骨折愈合时间15.34±0.35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3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4.4%;PFNA内固定组:手术时间68.23±12.31 min(50~135 min)、出血量121.82±15.63 ml(80~200 ml),完全负重时间8.15±1.23周,骨折愈合时间15.42±0.45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8%。结论 PFNA和LCP是两种常用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方面 PFNA组明显优于LCP组,但具体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医师的技术经验而定。

    作者:于延勇;张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从感染病学角度谈传染病教学内容整合

    目的:依据传染病学课程自身特点及疾病谱的演变,探讨传染病学教学内容整合改革思路。方法通过学生临床所见病种与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分析感染科疾病谱与教学内容脱节问题。结果提出从感染病学角度整合传染病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结论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科变革,传染病学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建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加强学科间横向联系。

    作者:丁国锋;李云华;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肝细胞TNF-α及ICAM-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梗阻性黄疸(OJ)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及黄芪对OJ幼鼠肝细胞TNF‐α及ICAM‐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J组、OJ+黄芪(A)三组,OJ+A组给予黄芪注射液250 mg/100 g体质量腹腔注射,作用7 d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 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①血清检测:ALT在OJ及OJ+ A明显高于对照组,在OJ组明显高于OJ+A组;DBIL在OJ组与OJ+A无显著差别。②OJ组及OJ+A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J组实验鼠血清TNF‐α高于OJ+黄芪组;③TNF‐α及ICAM‐1在肝细胞的表达:OJ组及OJ+A组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OJ组表达强于OJ+A组。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OJ大鼠出现肝功能损害,肝细胞TNF‐α、ICAM‐1表达增强;应用黄芪有助于减轻OJ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细胞内TNF‐α、ICAM‐1表达有关。

    作者:张鑫雨;胡凤爱;李得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善及人口老龄化,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糖尿病病人常伴有脂代谢紊乱,它通过产生脂毒性加重对胰岛细胞的损害;同时血脂紊乱还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调脂治疗显得尤其重要。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常用的调脂类药物,它是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减少胆固醇合成,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1],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现为指导临床用药就相关临床研究及潜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宋玉玲(综述);刘长梅(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华蟾素注射液配伍复方斑蝥胶囊对膀胱癌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配伍复方斑蝥胶囊对膀胱癌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膀胱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及实验组,肿瘤生长1周时开始给药,实验组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及复方斑蝥胶囊,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吡柔比星,并设空白对照(仅用生理盐水),给药量均以临床常用量为标准,给药4周后处死裸鼠,分别测量、记录瘤体重量。结果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瘤重(6.82±1.034 g、4.79±0.973 g、3.08±1.129 g ),对照组、实验组抑制率分别为31.89%、50.47%,对照组、实验组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照组、实验组对膀胱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实验组较对照组对膀胱癌荷瘤小鼠瘤体生长抑制作用更明显。

    作者:孙荣生;邢惠芝;逄建议;郑兰凤;李祖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