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预见性护理

刘宁;李慧卿;王芸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幼儿, 预见性护理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是由凝固酶阳性的第II噬菌体组(尤其是71型)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成人罕见,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治疗或护理不当可继发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感染而导致死亡。2010年8月-2012年5月我科共收治20例SSSS 患儿,经积极治疗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均治愈出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已成为具备介入条件的医院治疗冠心病一种常规方法。但是, PCI治疗操作中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会导致斑块挤压损伤,导致局灶性心肌梗死。本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此来评估PCI 治疗在心肌细胞水平的安全性。

    作者:徐伟丽;曹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中的体会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逐年增加,老年性疾病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OVCF)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其腰背疼痛、功能活动受限、脊柱后凸畸形以及继发性的心肺功能损害等主要症状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椎体成形术( 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影像引导下通过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缓解腰背疼痛,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目前PVP和PKP常用于治疗OVCF、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等。本文我们将探讨 PVP 和 PKP 治疗OVCF时疼痛缓解及日常功能恢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璐;吴启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右心室心尖起搏对自身P波PtfV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进展,人们对起搏血液动力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早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目的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恢复机体生理需要范围内正常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猝死。而近年来,有关对起搏器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研究[1]证实心室起搏,尤其是右心室心尖起搏可以导致心功能不全,如何早期发现、预防起搏器术后心功能不全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能够找到一个简单、方便、易于推广的指标,本研究选择心电图PtfV1变化这一标准,结合血浆脑利钠肽( BNP )水平进行了相关的尝试。

    作者:滕志涛;李妍枚;蔡爱宁;乔燕燕;赵培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AML-SCID 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目的:筛选出高表达HOXA9、HOXA10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细胞株,并建立AML模型,为研究HOXA9、HOXA10与AML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经RT-PCR检测HOXA9、HOXA10在U937、HL-60、NB4、Jur-kat中的表达情况,筛选出高表达的细胞株;外周血瑞氏染色、骨髓流式细胞仪、脏器HE染色鉴定移植性U937人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小鼠模型。结果 HOXA9、HOXA10在U937中均高表达,在HL-60、Jurkat中不表达(或表达水平较低),NB4高表达HOXA10;U937细胞在濒死小鼠骨髓细胞所占的比例为(20.62±9.6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理检查发现 U937细胞可浸润肝、脾、肺、肾器官。结论 U937高表达HOXA9、HOXA10,是研究HOXA9、HOXA10基因与白血病关系的合适细胞株,并成功建立U937-SCID人M5型急性髓性白血病模型。

    作者:贾秀红;张艳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探寻以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指标的可行性

    目的:通过观察80例病人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的分布情况,探寻以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共80份鼻息肉标本,每份标本切片五张,HE染色,采用效果较好一张计数,每张HE染色切片随机选5个高倍镜视野(×400),手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数目,取其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根据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统计分析两组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回顾性分析两组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治愈时间。结果两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后发现,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多,淋巴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少。在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淋巴细胞多,嗜酸性粒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多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治愈好转率明显低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治愈时间明显长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数与治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大部分鼻息肉患者的病理组织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嗜酸性粒细胞越多,治愈时间越长。同时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参考指标。

    作者:宋道亮;刘永亮;段丽华;赵慎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约占癌症总发病率的5%,在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为2.76/10万,以急性白血病多见,化疗是目前急性白血病治疗主要的方法,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1]。随着各种化疗方法及药物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广泛应用,胃肠道感染、肠梗阻等不良反应病例也因此被报道。2011年5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出现完全性肠梗阻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任兴华;周翠玲;卢莹;吴英霞;冯秀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VSD治疗复杂压疮17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acuumsealingdrainage , VS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为治疗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皮肤创面感染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1],并已成功的应用于多学科临床实践。2009年7月~2012年6月,我科采用VSD 治疗复杂压疮17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孙程;蒋延伟;于俊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牙周炎吸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 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吸烟患者外周血CDl4+单核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吸烟患者(PS组)20例、慢性牙周炎非吸烟患者(PNS组)31例及健康不吸烟者20例(NS组),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全血双色免疫荧光直标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LR2和TLR4表达水平,结果以CDl4+细胞TLR相对平均荧光强度( mfi)和TLR相对阳性细胞百分率( rpcp)表示,对各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慢性牙周炎吸烟患者( PS组) CDl4+单核细胞TLR2表达的mfi及rpcp均明显低于慢性牙周炎非吸烟患者组( PNS组)和健康组( NS组);PNS组TLR2的mfi明显低于NS组,而rpcp与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PS组CDl4+单核细胞TLR4表达的mfi明显低于PNS组,与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pcp低于PNS组和NS组;PNS组TLR4表达的mfi明显低于NS组,而rpcp与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牙周炎吸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表达显著降低,其先天性免疫可能受到抑制。

    作者:张燕;孙继军;王晶;郭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宫内节育环异位膀胱2例分析

    子宫内放置宫内节育环( Intra-uterine device , 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是目前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约70%的妇女选用IUD作为避孕方法,占世界IUD避孕总人数的80%[1]。放置IUD后常见的副作用及并发症有阴道出血、不同程度的腹痛、盆腔感染、环异位、嵌顿、带器妊娠等。节育环异位有节育环部分嵌顿、节育环完全嵌顿、节育环异位子宫外。 IUD异位可致避孕失败、脏器损伤、出血和疼痛,病情严重者甚至需开腹手术取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损伤。导致IUD异位的原因可能与置入节育环的技术、指征的掌握等有关[2]。现将我院确诊为宫内节育环异位膀胱的2例患者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IUD膀胱异位的诊断、治疗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吴清安;尹晓丹;崔春生;倪敬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重组质粒 pcDNA3畅0-fimH 的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重组质粒pcDNA3.0-fimH产生的免疫反应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取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 PBS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疫苗免疫组),3组分别用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cDNA3.0-fimH(为疫苗免疫组),载体质粒(pcDNA3.0)(为空质粒对照组)和PBS液(为PBS对照组),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小鼠,于第21天和第35天加强免疫。于免疫第0、14、28及42天收集小鼠膀胱冲洗液,检测各组SIgA水平。于免疫第42天采血,检测各组特异性IgG、IgG1、IgG2a水平。结果免疫后,疫苗免疫组小鼠膀胱灌洗液中sIgA水平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PBS对照组及空质粒组(F=10.08,P<0.05);疫苗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IgG1、IgG2a抗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质粒组(P<0.05);结论 pcDNA3.0-fimH基因疫苗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对小鼠尿道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耿丽;吴玉龙;柏雪莲;张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Graves 病患者细胞免疫紊乱和甲状腺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毒性弥慢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 GD),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在GD的发病机制中,不仅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异常,研究还发现其发病与细胞凋亡及凋亡的调控异常有关。近年来,人们采用特殊的单克隆抗体鉴定 T 细胞表面的标志物,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GD患者外周血和甲状腺内T细胞进行了精细的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双抗体夹心ELISA等方法,观察了 bcl-2及bax基因的表达产物在GD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凋亡的调节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 GD的发病机理,并为判断药物的疗效和疾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为此,本文就近十几年来GD外周血和甲状腺内浸润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配体( FasL)和Bc-2表达在GD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鞠姜华(综述);李玉会(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MSCT 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胆总管恶性梗阻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胆总管恶性梗阻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之后进行MPR、CPR、MIP及MinIP等重建,对病变作出病因诊断,结合病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38例胆总管梗阻患者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4.7%(36/38);CT平扫横轴位图像显示病变能力与横轴位图像加重建图像相比无明显差异;三期增强扫描横轴位加重建图像显示病变能力明显高于增强扫描横轴位图像。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为胆总管恶性梗阻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王红霞;董景敏;姜兴岳;张培功;卞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分子水平影响因素综述

    糖尿病( diabetes,DM)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截肢率为11%~17.5%。截肢后仅有约一半的患者可存活3年。一半的患者在18~36个月内对侧肢体也发生坏疽性病变。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除了与胆固醇集聚、血管壁损伤和管壁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外,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进展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目前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的假说。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多种影响因子如白介素( IL)、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 CRP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内皮粘附分子等参与了DM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形成,与DM的发展、转归及预后明显相关。现从分子水平上对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 PAD)的因素作一概述。

    作者:宋超(综述);张建德(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我科自2009年4月~2012年4月共收治了56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经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尹明;田荣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造口护肤粉在小儿腹泻红臀中的临床应用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以6个月~2岁婴幼儿多见,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1]。由于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对婴幼儿娇嫩皮肤造成一定损害。当婴儿腹泻时,稀薄粪便多次浸泡皮肤,同时粪便中的尿素在产氨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对皮肤进一步刺激,加之尿不湿不透气及更换不及时,使肛周皮肤发红,严重者出现表皮脱落或糜烂[2]。患儿的肛周症状及不适感加重了家属的担忧。为了更好的减少患儿的不适,自2009年5月~2012年7月,本研究使用造口护肤粉治疗腹泻所致小儿的红臀,观察其在红臀中的应用疗效。

    作者:冯德香;孔德海;刘焕焕;江燕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预见性护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是由凝固酶阳性的第II噬菌体组(尤其是71型)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成人罕见,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治疗或护理不当可继发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感染而导致死亡。2010年8月-2012年5月我科共收治20例SSSS 患儿,经积极治疗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均治愈出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宁;李慧卿;王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病例分析

    胫骨pilon骨折是指胫骨远端累及踝上关节面的骨折,是由于距骨撞击胫骨关节面引起的,其主要特征是踝关节上方干骺端有不同程度的压缩[1]。这种压缩合并粉碎、不稳定、关节软骨损伤和关节表面不平整,使pilon骨折治疗非常棘手。 pilon 骨折多属高能量损伤,约10%~50%是开放性的,皮肤脱套、挤压,软组织坏死感染、不愈合、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高[2]。虽然pilon骨折发病率只占下肢骨折的1%,但随着我国建筑、交通事业的发展,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如何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残率是当前骨科面临的难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胫骨pilon骨折适宜的治疗方法、佳手术时机,通过对所治疗的pilon骨折病人的随访分析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牛佃堂;牛玉平;胡毅;毛俊敏;张晓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胸导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严重乳糜漏9例的护理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颈部具有丰富的淋巴回流,全身大的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均在颈根部汇入到静脉系统。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中如果损伤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的主干或其分支可导致乳糜漏,是较为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3%[1],如果处理不当,大量乳糜液丢失,不仅容易引起皮瓣坏死、局部感染,还可导致血容量减少、电解质紊乱、淋巴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乳糜胸或全身衰竭死亡。我科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胸导管结扎加带蒂胸锁乳突肌肌瓣转移填塞术,治疗9例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并发胸导管损伤致严重乳糜漏的病人,经精心护理,成功治愈,报告如下:

    作者:董建丽;吕小芹;周希环;王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数字化模板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化模板测量在发育性髋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数字化模板测量在假体选择上的精确性、可靠性及在均衡双下肢长度中作用。方法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36例发育性髋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通过数字化模板测量预测假体的类型、型号、位置、旋转中心及股骨颈截骨高度、双下肢长度,与术后实际应用相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6例发育性髋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符合优良率率75%,股骨假体符合优良率83.3%,71.8%的患者恢复双下肢长度。术前与术后相比较,旋转中心在水平距离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垂直距离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模板进行术前设计,在发育性髋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可信度,对于均衡双下肢长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升焘;张鹏;刘泽淼;孙伟;万连平;孔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冠脉介入治疗术( PCI )后患者的疾病感知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对95例PCI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PCI术后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症状识别部分平均得分4.87±3.50;病情认知部分各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病程(3.68±1.10)分,个人控制(3.59±0.83)分,治疗控制(3.54±0.65)分,疾病一致性(3.02±1.04)分,后果(2.79±0.87)分,情感陈述(2.24±0.86)分,周期性(1.92±1.06)分;疾病归因部分得分高的前五位依次是食物或进食习惯、高血压、肥胖或超重、高血脂症、衰老。②病情认知各维度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PCI术后患者的症状识别能力较低,病情认知、疾病归因情况总体较好,但对冠心病疾病知识了解不够。医护人员应给予针对性的冠心病知识教育,提高症状识别水平及冠心病知识水平。

    作者:王菊;张晓丽;陈琪尔;谭坚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