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霞;董景敏;姜兴岳;张培功;卞佳
我科自2009年4月~2012年4月共收治了56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经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尹明;田荣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但大多数孕妇对分娩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阴道分娩不顺利,尤其在临产宫缩阵痛刺激时,精神更加紧张,往往不自主地过早使用腹压而发生宫颈水肿,以致出现产程延缓、停滞、胎儿窘迫,后导致剖宫产终止妊娠的结局。间苯三酚是一种平滑肌解痉药,能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平滑肌,是一种亲肌性解痉药[1];可缓解宫颈痉挛、水肿,加快宫颈扩张,缩短产程,降低难产发生率[2]。本文应用间苯三酚静脉推注治疗产程活跃期出现的宫颈水肿,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acuumsealingdrainage , VS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为治疗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皮肤创面感染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1],并已成功的应用于多学科临床实践。2009年7月~2012年6月,我科采用VSD 治疗复杂压疮17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孙程;蒋延伟;于俊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已成为具备介入条件的医院治疗冠心病一种常规方法。但是, PCI治疗操作中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会导致斑块挤压损伤,导致局灶性心肌梗死。本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此来评估PCI 治疗在心肌细胞水平的安全性。
作者:徐伟丽;曹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进展,人们对起搏血液动力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早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目的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恢复机体生理需要范围内正常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猝死。而近年来,有关对起搏器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研究[1]证实心室起搏,尤其是右心室心尖起搏可以导致心功能不全,如何早期发现、预防起搏器术后心功能不全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能够找到一个简单、方便、易于推广的指标,本研究选择心电图PtfV1变化这一标准,结合血浆脑利钠肽( BNP )水平进行了相关的尝试。
作者:滕志涛;李妍枚;蔡爱宁;乔燕燕;赵培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三血管-气管超声切面在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科室2009年10月~2012年1月,共接诊9例永存左上腔静脉( PLSVC)胎儿心脏畸形的胎儿。总结胎儿心脏三血管-气管切面在PLSVC声像图变化特点,旨在探讨该切面筛查胎儿永存PLSVC的应用价值。结果共诊断PLSVC 9例,均经引产尸检和产后超声复查证实。结论本切面在诊断胎儿PLSVC上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海珍;范树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本市布氏杆菌病的三间分布及其在本市的可能传播途径,针对职业暴露人群的布病防护知识进行知晓率调查,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针对该市疫情,结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在2012年本市新发的14例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且发病病例集中在20~65岁的青壮年;发病人群均有病畜或其奶、肉等制品的接触史,该地区职业暴露人群的布病防护知识平均正确率仅为45%。结论直接接触患病动物和肠道传播是该市布病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职业暴露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有待提高。
作者:刘靖宇;何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约占癌症总发病率的5%,在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为2.76/10万,以急性白血病多见,化疗是目前急性白血病治疗主要的方法,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1]。随着各种化疗方法及药物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广泛应用,胃肠道感染、肠梗阻等不良反应病例也因此被报道。2011年5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出现完全性肠梗阻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任兴华;周翠玲;卢莹;吴英霞;冯秀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子宫内放置宫内节育环( Intra-uterine device , 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是目前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约70%的妇女选用IUD作为避孕方法,占世界IUD避孕总人数的80%[1]。放置IUD后常见的副作用及并发症有阴道出血、不同程度的腹痛、盆腔感染、环异位、嵌顿、带器妊娠等。节育环异位有节育环部分嵌顿、节育环完全嵌顿、节育环异位子宫外。 IUD异位可致避孕失败、脏器损伤、出血和疼痛,病情严重者甚至需开腹手术取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损伤。导致IUD异位的原因可能与置入节育环的技术、指征的掌握等有关[2]。现将我院确诊为宫内节育环异位膀胱的2例患者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IUD膀胱异位的诊断、治疗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吴清安;尹晓丹;崔春生;倪敬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80例病人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的分布情况,探寻以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共80份鼻息肉标本,每份标本切片五张,HE染色,采用效果较好一张计数,每张HE染色切片随机选5个高倍镜视野(×400),手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数目,取其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根据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统计分析两组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回顾性分析两组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治愈时间。结果两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后发现,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多,淋巴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少。在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淋巴细胞多,嗜酸性粒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多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治愈好转率明显低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治愈时间明显长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数与治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大部分鼻息肉患者的病理组织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嗜酸性粒细胞越多,治愈时间越长。同时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参考指标。
作者:宋道亮;刘永亮;段丽华;赵慎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在临床使用的唐氏综合征( Down Syndrome , DS)筛查方法中,有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酶免疫法等。本研究通过对罗氏电化学发光法和酶免疫法对DS的筛查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罗氏电化学发光法在DS的产前筛查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北坤;欧秀月;陆雯静;黄劲柏;苏明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是由凝固酶阳性的第II噬菌体组(尤其是71型)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成人罕见,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治疗或护理不当可继发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感染而导致死亡。2010年8月-2012年5月我科共收治20例SSSS 患儿,经积极治疗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均治愈出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宁;李慧卿;王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冠脉介入治疗术( PCI )后患者的疾病感知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对95例PCI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PCI术后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症状识别部分平均得分4.87±3.50;病情认知部分各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病程(3.68±1.10)分,个人控制(3.59±0.83)分,治疗控制(3.54±0.65)分,疾病一致性(3.02±1.04)分,后果(2.79±0.87)分,情感陈述(2.24±0.86)分,周期性(1.92±1.06)分;疾病归因部分得分高的前五位依次是食物或进食习惯、高血压、肥胖或超重、高血脂症、衰老。②病情认知各维度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PCI术后患者的症状识别能力较低,病情认知、疾病归因情况总体较好,但对冠心病疾病知识了解不够。医护人员应给予针对性的冠心病知识教育,提高症状识别水平及冠心病知识水平。
作者:王菊;张晓丽;陈琪尔;谭坚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胆总管恶性梗阻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之后进行MPR、CPR、MIP及MinIP等重建,对病变作出病因诊断,结合病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38例胆总管梗阻患者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4.7%(36/38);CT平扫横轴位图像显示病变能力与横轴位图像加重建图像相比无明显差异;三期增强扫描横轴位加重建图像显示病变能力明显高于增强扫描横轴位图像。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为胆总管恶性梗阻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王红霞;董景敏;姜兴岳;张培功;卞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胫骨pilon骨折是指胫骨远端累及踝上关节面的骨折,是由于距骨撞击胫骨关节面引起的,其主要特征是踝关节上方干骺端有不同程度的压缩[1]。这种压缩合并粉碎、不稳定、关节软骨损伤和关节表面不平整,使pilon骨折治疗非常棘手。 pilon 骨折多属高能量损伤,约10%~50%是开放性的,皮肤脱套、挤压,软组织坏死感染、不愈合、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高[2]。虽然pilon骨折发病率只占下肢骨折的1%,但随着我国建筑、交通事业的发展,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如何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残率是当前骨科面临的难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胫骨pilon骨折适宜的治疗方法、佳手术时机,通过对所治疗的pilon骨折病人的随访分析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牛佃堂;牛玉平;胡毅;毛俊敏;张晓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重组质粒pcDNA3.0-fimH产生的免疫反应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取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 PBS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疫苗免疫组),3组分别用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cDNA3.0-fimH(为疫苗免疫组),载体质粒(pcDNA3.0)(为空质粒对照组)和PBS液(为PBS对照组),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小鼠,于第21天和第35天加强免疫。于免疫第0、14、28及42天收集小鼠膀胱冲洗液,检测各组SIgA水平。于免疫第42天采血,检测各组特异性IgG、IgG1、IgG2a水平。结果免疫后,疫苗免疫组小鼠膀胱灌洗液中sIgA水平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PBS对照组及空质粒组(F=10.08,P<0.05);疫苗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IgG1、IgG2a抗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质粒组(P<0.05);结论 pcDNA3.0-fimH基因疫苗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对小鼠尿道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耿丽;吴玉龙;柏雪莲;张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颈部具有丰富的淋巴回流,全身大的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均在颈根部汇入到静脉系统。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中如果损伤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的主干或其分支可导致乳糜漏,是较为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3%[1],如果处理不当,大量乳糜液丢失,不仅容易引起皮瓣坏死、局部感染,还可导致血容量减少、电解质紊乱、淋巴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乳糜胸或全身衰竭死亡。我科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胸导管结扎加带蒂胸锁乳突肌肌瓣转移填塞术,治疗9例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并发胸导管损伤致严重乳糜漏的病人,经精心护理,成功治愈,报告如下:
作者:董建丽;吕小芹;周希环;王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以6个月~2岁婴幼儿多见,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1]。由于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对婴幼儿娇嫩皮肤造成一定损害。当婴儿腹泻时,稀薄粪便多次浸泡皮肤,同时粪便中的尿素在产氨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对皮肤进一步刺激,加之尿不湿不透气及更换不及时,使肛周皮肤发红,严重者出现表皮脱落或糜烂[2]。患儿的肛周症状及不适感加重了家属的担忧。为了更好的减少患儿的不适,自2009年5月~2012年7月,本研究使用造口护肤粉治疗腹泻所致小儿的红臀,观察其在红臀中的应用疗效。
作者:冯德香;孔德海;刘焕焕;江燕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基因可能与癌基因、抑癌基因失调有关。近年研究发现多种恶性肿瘤环氧合酶-2( COX-2)的表达上调,表明 COX-2与恶性肿瘤的发病关系密切。本试验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以探讨COX-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病的关系。
作者:胡永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足月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瘢痕处,由于异位内膜组织具有侵袭、种植生长的能力,可引起周期性疼痛、腹壁包块增大等。文献报道剖宫产切口腹壁内异症的发生率为0.4%,近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增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腹壁切口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玮玮;李慧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