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李帅
目的 研究泰索帝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效应.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法观察MCF-7细胞经不同剂量泰索帝作用(24 h、48 h)后,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微管结构的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0.1、1.0 μg/ml泰索帝作用48 h细胞凋亡为明显(凋亡率为37.5%,37%),5.0 μg/ml作用凋亡率较以上低浓度组有所下降(22%).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泰索帝作用使大量MCF-7细胞阻滞于G2/M期,48 h后阻滞作用有所减弱.微管蛋白抗体荧光示泰索帝促进细胞内微管聚合成束,随着泰索帝剂量的增加、时间的延长,微管的聚集越明显.结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泰索帝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坏死可能成为肿瘤的主要死亡形式.
作者:宁方玲;陈绍水;王峰;郝延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阿霉素(DOX)所致大鼠急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大鼠.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腹腔注射DOX;氯沙坦治疗组:氯沙坦灌胃,终腹腔注射DOX;氯沙坦组:氯沙坦灌胃.用药7 d,取血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水平,观察心肌病理切片.结果 氯沙坦治疗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下降(P<0.01),同时丙二醛(MDA)含量下降(P<0.05), 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氯沙坦有对抗阿霉素的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宋德海;董圣军;侯芳;张琪芳;袁艳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大手术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后者病死率可高达50%~78%.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脓毒症的病死率已超过急性心肌梗死.每年全球有超过1 800万严重脓毒症病例,但患病率仍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1].
作者:高原;吕长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前由男方因素所致的不育已占到了约40%,而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是少、弱精子症.在人工授精治疗中,男性少弱精是主要的适应证,但用常规上游方法处理精子所得精子密度较低,影响了临床妊娠率.本课题是研制一种专用的精液滤器,内置特制的微孔滤膜.通过该装置将精浆滤出,使精子无损伤浓集,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再用上游法优选精子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该装置尤其适用于精液量多但精子密度低的患者),临床试用结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志伟;刁兴华;宋守君;张冬梅;何秀香;王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CT的普及和检查方法的不断完善,CT已成为胰腺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胰头部周围肿块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与胰头癌酷似,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胰头区较大肿块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是胰头壶腹癌累及周围结构还是周围病变累及胰头,对临床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搜集我院自2004年2月-2008年12月经临床、手术、病理、CT诊断证实的13例胰头部周围肿块和11例胰头癌,对其CT资料做一综合性分析,旨在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韩兴冰;姜冠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异常交通,引起椎管内脊髓静脉高压,脊髓瘀血水肿,继而变性坏死,引起患者进行性脊髓功能障碍[1].由于该病早期症状和体症缺乏特异性,易与其它脊髓病变相混淆引起误诊.我科2009年4月收治入院前误诊的SDAVF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洪澎;刘鹏飞;刘永良;徐军;徐文虎;李明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脑梗死是中老年的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急性期的及时、正确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分为完全型、进展型和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以前两型临床较常见.我科自2008年9月-2009年9月应用巴曲酶和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25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延刚;崔九龙;厉德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梗阻性病变为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胆管腔、壶腹部狭窄或阻塞所致的胆汁通过障碍,临床上出现以阻塞性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胆汁代谢障碍综合征.常见病因可分为肿瘤性、炎症性、结石性和外压性四大类.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胆管癌、壶腹癌和胰头癌;炎症性包括胆管炎和胰腺、壶腹部慢性炎症;外压性者主要为肝门部及胰头周围肿大淋巴结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侵犯胆管所致.由于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解剖关系复杂,不同病变临床治疗方式及预后又有很大差异,因此,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红霞;张培功;秦东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妇科自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8例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脱垂、阴道顶端脱垂) 的患者进行了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 分析其临床疗效, 并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术式治疗, 术中无1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有2例术后腰骶部疼痛, 但术后2~3周左右均症状缓解出院.3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术后病率7.9%(3例),术后无1例复发, 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8~36个月),主观治愈率(术后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和客观治愈率(术后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POP-Q分期为0期)均为100%.结论 对子宫脱垂和/或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施行经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矫治阴道穹隆膨出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作者:余进进;王锡梅;史怀;杨文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PIK3CA蛋白在大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K3CA蛋白在79例大肠癌、36例轻度异型增生腺瘤、32例重度异型增生腺瘤、12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PIK3CA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及轻度异型增生大肠腺瘤(P<0.01),与重度异型增生腺瘤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比轻度异型增生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②大肠癌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PIK3CA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PIK3CA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扬扬;吴淑华;刘鲁英;牟清海;赵大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脑室出血是一种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疾病,传统的内、外科治疗病死率高达75%~100%[1].治疗的目标是尽快清除脑室内血凝块,减轻血块的占位效应,恢复正常的脑脊液循环,尽可能早进行病因治疗,尽早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我科2005-2008 年共收治约40 例经YL-1 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急诊微创侧脑室穿刺结合脑室灌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等治疗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薛永;李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脑脊液鼻漏是指颅骨-脑膜的缺损引起蛛网膜下腔与鼻腔或鼻窦形成沟通,脑脊液经上述缺损部位流入鼻腔.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需手术修补缺损,方法分颅内法及颅外法.近年来,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得到外科及耳鼻咽喉科医生的共同肯定,我科对13例脑脊液鼻漏采用鼻内镜下经鼻修补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桃;高天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IL-4和IFN-γ在哮喘大鼠淋巴液与血液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收集激发后0、24、48 h淋巴液、血液中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液及血液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及淋巴液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哮喘组淋巴液和血液的CD4+CD25+Foxp3+ T细胞百分率水平、血浆IL-4和IFN-γ浓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淋巴液中CD4+CD25+Foxp3+ T细胞百分率水平、IL-4和IFN-γ浓度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血液水平(P<0.05).结论 哮喘大鼠淋巴液中存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失调,且淋巴液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血液水平;哮喘大鼠淋巴液中存在以Th2亢进为特征的Th1/Th2失衡,淋巴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对于反映哮喘炎症程度可能更早和更准确.
作者:赵志旭;冯学斌;李营营;吴福玲;杨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水分子扩散原理检查活体组织结构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显示大脑内白质纤维走向的技术 [1].自1965年Stejskal等[2]提出一种对扩散敏感的短梯度脉冲序列,实现水扩散的MR检测,1994年Basser等[3]提出了弥散张量成像的技术以来,目前DTI已经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作者:马德晶;秦东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病人,男,30岁,个体业者.因左上腹胀满1年余就诊于消化内科.病人于1年前自觉左上腹胀满不适,有时乏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无皮肤黏膜、鼻及牙龈出血.不经常感冒.自发病以来食欲好,无明显腹痛、腹泻,体重无明显下降.
作者:吴广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是系统性、进展性病理过程,累及全身血管、心、脑等多个器官部位的病变,导致组织缺血和坏死,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AS已成为我国常见的一种血管病变,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在动脉硬化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动脉硬化的影像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刚;王文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沐舒坦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 对25例确诊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且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沐舒坦佐治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沐舒坦佐治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静脉注射沐舒坦(30 mg·kg-1·d-1),用药时间为5 d.观察用药后12、24、36、48、72、96、120 h分别记录各研究对象平均气道峰压(MAP)、氧合指数(PaO2/ FiO2)的结果,并记录各研究对象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沐舒坦佐治组与常规治疗组的MAP和PaO2/ FiO2 在用药后48、72、96、12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沐舒坦在用药48 h后能明显改善胎粪吸入患儿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机械通气时的平均气道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张海鸿;刘秀英;孙以民;王宝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969年Mc Cully等报告了年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高,首次提出高Hcy和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可能存在病理联系.在以后近四十年的研究中,人们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是致AS的一个新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从而解释了一些冠心病患者在排除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肥胖等传统的危险因素以外,也罹患冠心病的原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AS过程中的主要细胞成分之一,现将VSMCs在Hcy致AS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静;徐会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症,尤其是经口重度中毒者,其毒性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在体内过多蓄积,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据统计,我国农村和城镇有机磷农药中毒占急诊中毒的52%,居各种中毒之首.在中毒死亡患者中,因有机磷农药中毒致死者占70.3%.重度有机磷中毒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如不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病情会继续进展,导致不可逆性损害,病死率较高.我院从2007年4月-2009年9月收治急性重度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致ARDS 1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立强;赵同贞;王新云;姜海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周围动脉疾病(PAD)是指心、脑动脉以外的主动脉和其分支血管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PAD与冠心病同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可表现为四肢(上、下肢)、腹腔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等缺血性改变.其病理机制一致,危险因素也相似,包括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龄及家族史等.下肢动脉疾病是目前在治疗上成熟的PAD,但临床上往往治疗了冠心病,而忽略了下肢动脉疾病的情况.有证据显示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心肌梗死危险增加20%~60%,冠心病事件导致死亡危险增加2~6倍[1].
作者:张玉传;李宗清;王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