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劲松;侯晓华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生存素(survivin)、Bcl-2和Caspase3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法,观察胃癌细胞SGC-790l、MKN28、AGS、MKN45经TRAIL作用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分析4种胃癌细胞中NF-κB、生存素、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TRAIL 50 ng/ml作用于胃癌细胞24 h后,MKN28、MKN45、AGS和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4.05%,7.83%,8.05%和3.17%.TRAIL300 ng/ml作用于胃癌细胞24 h后,MKN28、MKN45、AGS和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6 05%,20.27%,16.50%和11.8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GC-7901细胞NF-κB、生存素的表达高于MKN28细胞(P<0.05),与Bcl-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MKN28细胞Caspase3的表达高于SGC-7901细胞(P<0.05).结论TRAIL具有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特性,肿瘤细胞对TRAIL的耐药现象可能与凋亡抑制因子生存素和NF-κB的表达增强以及Caspase3的表达抑制有关.
作者:杨柳芹;房殿春;罗元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的反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表达质粒在大鼠肝星形细胞(HSC)中的表达情况及对HSC活化后Ⅰ、Ⅲ型胶原量的影响.方法双酶灌注和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大鼠HSC,培养7~10 d后活化为肌成纤维样母细胞表型.应用巢式RT-PCR和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反义TIMP-1质粒并测序鉴定.应用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和pcDNA3空质粒转染HSC,经含400 μg/ml G418的DMEM培养液筛选3~4周,另设立空白对照组.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筛选后的HSC中TIMP-1表达情况;用FITC标记的Ⅰ型胶原为底物测定培养上清液内间质胶原酶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HSC中Ⅰ、Ⅲ型胶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外源重组质粒能较大程度地抑制活化HSC中TIMP-1的表达,而pcDNA3空质粒和空白对照组则无类似结果.TIMP-1/GAPDH比值分别为0.67,2.41和2.97(mRNA水平,P<0.05).TIMP-1/β-actin比值分别为0.31,0 98和1.32(蛋白质水平,P<0.05).外源重组质粒转染显著提高了间质胶原酶活性,酶活性分别为0.3049,0.1411和0.1196(P<0.05).HSC中Ⅰ、Ⅲ型胶原量明显减少.Ⅰ型胶原/β-actin比值分别为0.63,1.78和1.92(P<0.05).Ⅲ型胶原/β-actin比值分别为0.59,1.81和1.98(P<0.05).结论反义TIMP-1重组质粒可在HSC中获得稳定表达,并可大幅提高HSC培养液中间质胶原酶的活性,这就有可能提高对Ⅰ、Ⅲ型胶原的降解能力,减少HSC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从而减少了以Ⅰ、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为肝纤维化的逆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刘文滨;王吉耀;杨长青;王逸青;蒋炜;贺伯明;郭津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40岁.反复腹泻半年余,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30 cm乙状结肠上段见直径约0.8 cm宽基光滑息肉,圈套电切成功,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提示:平滑肌瘤).术后12h患者主诉便频,稍感脐周胀痛,发热.体检:体温38.5℃,腹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病情无好转.术后18 h体检:腹部肌卫明显,全腹压痛,左下腹反跳痛.腹部平片无膈下游离气体.血白细胞11.7×109/L,中性粒细胞0.85.B超定位下腹腔穿刺抽到少许混浊液体.
作者:陈李华;黄伟;虞朝辉;厉有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干扰素目前仍是治疗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1].干扰素是人体内自然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其作用机制一是直接抑制病毒复制,通过激活细胞干扰素受体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效应蛋白(如2′,5′-寡腺苷酸合成酶,新喋呤等)而发挥作用;二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抑制病毒.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主要是α-干扰素.病毒动力学研究发现,干扰素可阻断病毒颗粒的产生或释放,随着干扰素剂量的增加(5~15 MU/次),对病毒复制的抑制率可达81%~96%[2].单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病毒应答率(SVR)约为20%(SVR指干扰素治疗结束后6~12个月的病毒应答率).其中对HCV基因1型的病毒应答率约10%,2、3型的应答率为30%~40%.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可获得好疗效.
作者:王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西沙比利是临床常用胃肠促动力药物,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其对消化性溃疡有治疗作用[1],但无深入的作用机制报道,我们对此进行研究.
作者:刘劲松;侯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与胃动力障碍密切相关.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神经降压素(NT)均对胃运动有抑制作用,其含量改变会导致胃动力改变[1].FD患者胃动力改变常表现为胃排空障碍.本研究对FD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及血浆、胃肠黏膜Gas、SS、NT含量测定,并对胃窦黏膜G、D细胞进行观察,以阐明Gas、SS、NT与FD患者胃排空障碍的关系,及FD患者Gas、SS含量变化与G、D细胞形态的关系.
作者:何美蓉;宋于刚;智发朝;何春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脱氧胆酸对结肠腺癌细胞SW1116生长的效应,以及在相应状态下细胞内环氧合酶(COX)-2蛋白表达量的改变,探讨脱氧胆酸钠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方法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10~100μmol/L的脱氧胆酸钠具有明显的促进结肠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大于100μmol/L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脱氧胆酸钠在10、50和100 μmol/L的浓度下均可促进COX-2蛋白的表达,10μmol/L的效应可以持续72 h,但后两者在48 h后COX-2蛋白表达开始下降.结论脱氧胆酸对结肠癌细胞SW1116增殖的影响呈双向调节作用,脱氧胆酸促进COX-2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途径.
作者:于成功;陈慧;徐肇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53岁.进软食梗噎感45 d.上消化道钡剂造影:食管中段见3 cm局限性狭窄,管壁僵硬,黏膜紊乱.胃镜示:距门齿26~28cm可见黏膜不规则结节状隆起,表面高低不平,管壁僵硬,扩张度差.贲门部黏膜不平样改变,进镜稍有阻力.病理示: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术中见食管中段约3.5 cm×3.5 cm肿瘤组织,侵犯2/3周食管,部分侵及浆膜.
作者:梁涛;王景祥;窦红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与评价金属支架置入术作为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病人手术前开通狭窄的过渡性治疗与长期姑息治疗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12例左半结肠梗阻并有手术指征的病人接受临时支架置入术,作为开通狭窄、辅助肠道准备的过渡性治疗;5例无手术指征的左半结肠梗阻病人接受支架置入术,作为永久性姑息治疗.观察支架操作成功率、操作相关并发症、支架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①17例病人支架操作一次成功率为88%,总成功率为100%.②过渡治疗组支架的平均放置时间为6.1 d(4~9 d),在肠道准备完成后所有病人均行一期肿瘤切除术,未见肠瘘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1例病人于支架置入后第4天因并发肠穿孔而行急症手术.③姑息治疗组支架的平均有效时间为81.7 d(61~119 d),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62和119 d发生肿瘤长人支架导致再次肠梗阻;1例病人于术后61 d出现支架移位.结论过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有手术指征的左半结肠梗阻病人择期手术前一个非常有效而安全的缓解症状、开通狭窄的治疗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改善症状、提高终末左半结肠恶性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姑息性治疗措施.
作者:钟捷;吴云林;孙波;张吉;江石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并与小肠插管造影和(或)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1例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的患者中,20例与小肠插管造影相符,包括克罗恩病6例,小肠肿瘤4例,肠梗阻3例,肠结核1例,十二指肠结肠瘘1例,有5例经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小肠有明显病变.另1例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为克罗恩病,但小肠插管造影误诊为淋巴瘤.磁共振小肠造影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而小肠插管造影为95.2%.有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均与磁共振小肠造影表现相符,其中7例与小肠插管造影相符.结论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尤其是对肠壁和肠腔外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燕勇;戴宁;孙蕾民;王建国;章士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微血管形成、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周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同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以抗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分析其与肿瘤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胃癌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70.0%,MVD均值为22.0±9.8,显著高于癌周组织(16.2%,6.1±3.4)和正常胃组织(15.0%,5.5±2.6;P<0.01).按TNM分期,Ⅳ期胃癌组织iNOS阳性表达率为93.8%,MVD为42.3±3.7,两者显著高于Ⅰ、Ⅱ、Ⅲ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4.6%,MVD均值为27.4±6.5;无淋巴结转移组iNOS阳性表达率为54.2%,MVD均值为15.3±4.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NOS阳性表达组及高MVD值(≥22.0)组的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iNOS阴性表达组及低MVD值(<22.0)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iNOS高阳性表达,随着iNOS阳性表达的增强,MVD值也增加,两者呈正相关.iNOS的表达及MVD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iNOS的表达及MVD值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陶文惠;邓长生;朱尤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丹酚酸B(SAB)是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和抗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作用,还可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胶原合成[1],对脂质过氧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已初步显示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是活化的HSC.我们试图在细胞增殖的整体水平上探讨SAB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晓玲;崔云华;胡旭东;刘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许多因素如吸烟、药物、遗传、Hcy代谢酶缺乏、维生素(Vit)缺乏等均可造成高Hcy血症.我们对2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进行研究,了解Hp感染后血浆及胃液Hcy、VitB12、叶酸含量的变化.
作者:齐凤祥;张志广;张和顺;张颖;赵洪刚;赵建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胰腺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本研究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银染技术,分别对胰腺良恶性病变中K-ras基因12密码子点突变、胰腺癌缺失基因(DPC)4基因第8、11外显子变异进行检测,探索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兴玲;朱萱;张焜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自然病程尚未十分清楚,国外Saxena等[1]研究认为,近59%SHE患者在中位数4个月的随访中发展为肝性脑病(HE),国内少见相关研究报道,因此进行这方面研究很有意义.
作者:曾峥;李瑜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实验应用四唑氮蓝(MTT)比色法检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胆汁对体外培养人胆管癌细胞增生的影响,旨在观察胆汁在CCC癌变中的作用.
作者:吴高松;罗先文;吴剑宏;邹声泉;裘法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67岁,1997年4月因消化不良,间断性上腹部不适1年行胃镜检查,病理为食管中段鳞癌,胃窦部低分化腺癌,未行手术及放疗,曾在外院用顺铂、5-氟尿嘧啶等介入治疗1次,自发病以来间断用中草药保守治疗,精神及一般状况可,不影响正常活动.2001年3月因无痛性血尿住院,膀胱镜检查病理为膀胱移行性上皮细胞癌,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尚可,生活可以自理.
作者:任晋进;姚春筱;张树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女,28岁.因腹胀、腹部膨隆2周入院,伴食欲不振,轻度腹痛,排便5~6次/d,不成形,无脓血,有恶心、呕吐1次,无发热、盗汗、咳嗽,无体重减轻.否认吃生鱼及动物接触史,无食物过敏及支气管哮喘史.体检:体温36.4℃,脉搏76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6/10 kPa(1kPa=7.5mm Hg),心肺无异常.
作者:徐洪雨;杨幼林;马志斌;刘玲;原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肝功能试验的品种和数量并无增加,相反,有些试验己被废弃,有些则限于研究或特殊情况下应用,但对一些常用试验的认识和解释有发展[1].现对常用肝功能试验作一评价.
作者:徐克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