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给药次序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影响

刘秀莲;武金莲;吴玉梅;张会芝;冯桂玲

关键词:给药次序,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发作
摘要: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眼科的急症,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视功能永久性损害,甚至失明[1].其急救措施为尽快降低眼压,挽救视功能,避免房角形成永久性关闭[2].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D34、CD59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骨髓CD34+细胞比率及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PNH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CD34+细胞比率及外周血中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 结果 PNH患者CD34+细胞比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其中增生减低组CD34+细胞比率低于增生活跃、增生明显活跃组(P均<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人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均>95%,其中粒细胞CD59表达稳定性较好;PNH患者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低(P<0.01);粒细胞CD59在不发、偶发、频发组中表达逐渐减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红细胞CD59表达则在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CD34+造血干细胞减少可能参与PNH发病;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检测是诊断PNH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 ,其中粒细胞CD59缺失程度对判断病情严重与否具参考价值.

    作者:王学霞;孙建荣;高娜;于文征;张化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8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监测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8年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方法 收集患者首次非重复分离株1 9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 372株(68.8%),革兰阳性菌622(31.2%).以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抗菌药物敏感性,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结果 .结果 除绿脓杆菌外,所有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均在87%以上,其次为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68%以上);所有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48.9%和81.8%,MRSA对氯霉素和MRCNS对利福平的敏感率为84.6%、90.1%,对其他药物均较耐药;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100%,100%;98.3%,100%).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为敏感,但不发酵糖菌对其耐药率升高.葡萄球菌属中均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

    作者:张健;张之芬;高华;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子宫腺肌病患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研究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以在子宫肌壁内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为其病变征,此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临床上往往以子宫增大、痛经和月经过多为其主要症状.

    作者:王秀伟;范广忠;靳晓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曲格列酮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 γ)的配体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GZ)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曲格列酮不同浓度(5、10、15、20 μmol/L)加药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曲格列酮不同浓度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率的影响;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 观察PPARγ、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曲格列酮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凋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曲格列酮干预后,p53的mRNA及蛋白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表达上调,而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曲格列酮依赖激活PPARγ能在体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抑癌基因p53表达而实现,提示PPARγ可能是胃癌治疗的一个新分子靶点.

    作者:于媛;王娟;杨建;谢书阳;焦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以骨髓侵犯为唯一淋巴结外表现的T细胞淋巴瘤3例并文献复习

    T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ma,TCL)是一组少见的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其原发部位以淋巴结多见,大部分具有高度侵袭性,部分患者早期即有骨髓侵犯(bone marrow involvement,BMI),但仅以BMI为唯一淋巴结外表现的报道极为罕见,临床易误诊,我院在半年内连续收治3例,报道如下.

    作者:叶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患儿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小于6个月和大于12个月患儿与同年龄对照组相比是否存在年龄相关性的不同细胞因子反应.方法 选择60例小于2岁的RSV性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分为小于6个月和大于12个月两组,并设有同年龄的对照组.通过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IL-10、IL-13)的浓度来观察对RSV感染的免疫反应.结果 RSV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IFN-γ、IL-10、 IL-13水平在大于12个月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于6个月年龄组 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照组中所有细胞因子均无年龄相关性差异.结论 不同年龄婴儿对RSV感染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异.

    作者:吴福玲;宋秀凤;李营营;胡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aspase-3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aspase-3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 ①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率为100%;②在正常大鼠肝脏、诱癌早期(1~8周)及诱癌中期(9~16周)可见少量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呈Caspase-3阳性表达,随着肝癌发生进程,Caspase-3阳性枯否细胞数量增多,在癌结节中可见Caspase-3阳性肝细胞,并且结节周边部比中央部阳性细胞多.结论 本研究表明肝细胞Caspase-3的低表达和枯否细胞Caspase-3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宁巍巍;刘同慎;李笑岩;王东;白咸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给药次序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影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眼科的急症,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视功能永久性损害,甚至失明[1].其急救措施为尽快降低眼压,挽救视功能,避免房角形成永久性关闭[2].

    作者:刘秀莲;武金莲;吴玉梅;张会芝;冯桂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下颈椎侧块内固定技术研究进展

    自从Roy-Camille采用颈椎侧块固定技术以来,相关的解剖学、进针技术、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使颈椎侧块内固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总结综述如下.

    作者:王大巍;房清敏;孙兆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萎胃康颗粒治疗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时对胃黏膜G细胞和D细胞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多重刺激复制大鼠CAG模型,应用大、小剂量萎胃康颗粒进行治疗,并以三九胃泰作为阳性对照药物, 应用计算机图象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给药前后各组胃黏膜G细胞、D细胞的数量和平均光密度变化.结果 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G细胞和D细胞数量和平均光密度明显减少(P<0.01),给药结束后萎胃康颗粒组G、D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 萎胃康颗粒具有改善胃肠激素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赵岩;刘同慎;郝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胸部创伤276例临床诊治分析

    胸部创伤是胸部外科较为常见的急症,容易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后果,提高严重胸部创伤早期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创伤救治中面临的严重挑战.

    作者: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IF-1α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由组织中分子氧水平的改变所诱导,能激活许多缺氧反应性基因的表达,是动物和人在缺氧条件下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关键性物质.

    作者:李建华;李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害,骨髓造血衰竭及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作者:贾秀红;谢绍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92例临床观察

    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妇科慢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外阴奇痒、灼痛,尤以夜间为甚;病变区域皮肤和黏膜色素减退或发白,皮肤粗糙、增厚、或出现皱裂,随着病程增长出现外阴萎缩,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性生活.

    作者:裴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翼腭窝及其相关孔裂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应用

    目的 测量翼腭窝(PPF)及其各通道和相关孔裂的毗邻结构,为翼腭窝区域的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详实的解剖学数据.方法 对15例(30侧)成人干性颅骨标本的翼腭窝及其通道(翼上颌裂、蝶腭孔、圆孔)的形状、大小及毗邻结构关系进行观察测量.结果 翼突根部至颧弓下缘中点的距离为(39.67±0.76)mm,蝶腭孔及圆孔到中线的距离分别为(9.04±1.53)mm、(14.63±3.16)mm.结论 本研究所测数据可为翼腭窝部位的外科手术提供一定的解剖学依据,获得相对安全的手术范围.

    作者:牛萌;王宗璞;白苓玉;邱文超;单海鑫;张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肠黏膜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肠黏膜中Bax、Bcl-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OJ)组、OJ+能全素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OJ组大鼠肠黏膜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下降(均P<0.01);OJ+能全素组大鼠Bcl-2表达增加(P<0.05),Bax表达降低(P<0.01),Bcl-2/Bax比值升高(P<0.01).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肠黏膜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应用肠内营养对肠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上调肠黏膜Bcl-2蛋白及下调Bax蛋白有关.

    作者:胡凤爱;张帆;赵冬梅;张璐萍;刘烨辉;傅廷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LRP、GST-π、Topo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 II(Topo I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TM法检测122例大肠癌组织中LR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在大肠癌组织中LRP、GST-π和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8.5%,81.1%和77.05%;②LRP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GST-π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④ TopoⅡ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年龄有关,年轻患者其TopoⅡ的表达明显高于≥59岁者(P<0.05).结论 在未化疗过的大肠癌组织中,LRP 、GST-π、Topo II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其表达差异与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具有相关性.因此,联合检测多药耐药基因,对于判断大肠癌患者的预后以及有效的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淑华;李扬扬;刘鲁英;赵大华;朱玉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葛根素对酒精中毒后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酒精中毒后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探讨其解酒机制.方法 制备家兔十二指肠离体肠段标本, 采用常规离体灌注小肠平滑肌标本活动的实验方法 , 记录用药前后肠段平滑肌自发收缩性活动变化.结果 乙醇使家兔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幅度、频率明显减小,与乙醇单用相比,葛根素使以上两项指标进一步降低,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葛根素加强了乙醇对小肠活动的抑制作用,可能并非通过其对小肠作用达到解酒之功效.

    作者:孙晖;田伟;张慧;刘红霞;范倩倩;刁汇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清CEA、CY21-1、NSE检测对原发性肺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种标志物对原发性肺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26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CEA、CY21-1和NSE浓度变化.结果 肺鳞癌CY21-1增高明显,肺腺癌CEA增加明显,小细胞肺癌NSE增加明显,联检阳性率比单项检查阳性率高.结论 联合检测CEA、CY21-1、NSE对于诊断肺癌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宋向芹;彭新国;周玉明;安新业;赵延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彩色超声诊断颈内静脉扩张症30例临床分析

    我们对30例颈内静脉扩张症患者进行了彩色超声诊断检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燕;唐燕;毛维;彭莉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