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厂;贾秀红;杨华琴;朱淑霞;唐慎华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据病情轻重,将其分为轻症肺炎与重症肺炎.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其他系统受累明显,全身中毒症状重,严重者可发生生命危险.
作者:李建厂;贾秀红;杨华琴;朱淑霞;唐慎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胸部创伤是胸部外科较为常见的急症,容易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后果,提高严重胸部创伤早期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创伤救治中面临的严重挑战.
作者: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导乐(Doula)陪伴分娩是美国克劳斯医生倡导的,表示一个有生育经验的妇女照顾另一个妇女,现在这一名词被引申为一个有爱心、有生育经验的助产士或医师,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给孕产妇以持续的生理上的支持帮助及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使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
作者:杨立华;吕金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术已经为广大妇产科医师掌握.由于麻醉技术提高,各种现代检测方法应用及输血、抗生素的开发应用,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抢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
作者:王梅;李金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们对30例颈内静脉扩张症患者进行了彩色超声诊断检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燕;唐燕;毛维;彭莉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害,骨髓造血衰竭及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作者:贾秀红;谢绍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 II(Topo I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TM法检测122例大肠癌组织中LR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在大肠癌组织中LRP、GST-π和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8.5%,81.1%和77.05%;②LRP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GST-π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④ TopoⅡ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年龄有关,年轻患者其TopoⅡ的表达明显高于≥59岁者(P<0.05).结论 在未化疗过的大肠癌组织中,LRP 、GST-π、Topo II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其表达差异与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具有相关性.因此,联合检测多药耐药基因,对于判断大肠癌患者的预后以及有效的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淑华;李扬扬;刘鲁英;赵大华;朱玉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骨髓CD34+细胞比率及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PNH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CD34+细胞比率及外周血中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 结果 PNH患者CD34+细胞比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其中增生减低组CD34+细胞比率低于增生活跃、增生明显活跃组(P均<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人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均>95%,其中粒细胞CD59表达稳定性较好;PNH患者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低(P<0.01);粒细胞CD59在不发、偶发、频发组中表达逐渐减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红细胞CD59表达则在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CD34+造血干细胞减少可能参与PNH发病;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检测是诊断PNH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 ,其中粒细胞CD59缺失程度对判断病情严重与否具参考价值.
作者:王学霞;孙建荣;高娜;于文征;张化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由组织中分子氧水平的改变所诱导,能激活许多缺氧反应性基因的表达,是动物和人在缺氧条件下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关键性物质.
作者:李建华;李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眼科的急症,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视功能永久性损害,甚至失明[1].其急救措施为尽快降低眼压,挽救视功能,避免房角形成永久性关闭[2].
作者:刘秀莲;武金莲;吴玉梅;张会芝;冯桂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aspase-3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aspase-3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 ①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率为100%;②在正常大鼠肝脏、诱癌早期(1~8周)及诱癌中期(9~16周)可见少量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呈Caspase-3阳性表达,随着肝癌发生进程,Caspase-3阳性枯否细胞数量增多,在癌结节中可见Caspase-3阳性肝细胞,并且结节周边部比中央部阳性细胞多.结论 本研究表明肝细胞Caspase-3的低表达和枯否细胞Caspase-3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宁巍巍;刘同慎;李笑岩;王东;白咸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T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ma,TCL)是一组少见的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其原发部位以淋巴结多见,大部分具有高度侵袭性,部分患者早期即有骨髓侵犯(bone marrow involvement,BMI),但仅以BMI为唯一淋巴结外表现的报道极为罕见,临床易误诊,我院在半年内连续收治3例,报道如下.
作者:叶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从Herndon等[1]20世纪90年代证实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近十年来国内外对rhGH研究报道日益增多,认为rhGH可改善严重烧伤患者的代谢状态,增强免疫力及抗感染力,促进创面愈合及提高愈合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之战;夏燕;黄凯;刘树辉;张国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肠黏膜中Bax、Bcl-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OJ)组、OJ+能全素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OJ组大鼠肠黏膜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下降(均P<0.01);OJ+能全素组大鼠Bcl-2表达增加(P<0.05),Bax表达降低(P<0.01),Bcl-2/Bax比值升高(P<0.01).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肠黏膜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应用肠内营养对肠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上调肠黏膜Bcl-2蛋白及下调Bax蛋白有关.
作者:胡凤爱;张帆;赵冬梅;张璐萍;刘烨辉;傅廷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从Roy-Camille采用颈椎侧块固定技术以来,相关的解剖学、进针技术、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使颈椎侧块内固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总结综述如下.
作者:王大巍;房清敏;孙兆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妇科慢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外阴奇痒、灼痛,尤以夜间为甚;病变区域皮肤和黏膜色素减退或发白,皮肤粗糙、增厚、或出现皱裂,随着病程增长出现外阴萎缩,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性生活.
作者:裴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常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男女比例约为1:2,两眼常先后或同时发病,如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导致视功能严重损害甚至失明[1].
作者:刘永良;李泽福;刘鹏飞;杜洪澎;邵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皮质半暗带和中心区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分别于术后1、3、6、12、24 h剥取缺血半暗带及中心区皮质组织,应用Western blot并结合Gel Doc凝胶成像系统,定量检测p38 MAPK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层缺血核心区和半影区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n=6),缺血中心区p38 MAPK在缺血6 h磷酸化程度达高峰,半暗带在3 h时达高峰;各组间p38 MAPK蛋白表达量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p38 MAPK磷酸化激活参与了大鼠脑缺血损伤过程的信号转导,在缺血中心区和半影区的磷酸化增强可能与局部脑缺血损伤的神经元坏死和凋亡过程有密切关系.
作者:蒋淑君;杨丽娟;刁汇玲;王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 γ)的配体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GZ)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曲格列酮不同浓度(5、10、15、20 μmol/L)加药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曲格列酮不同浓度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率的影响;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 观察PPARγ、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曲格列酮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凋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曲格列酮干预后,p53的mRNA及蛋白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表达上调,而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曲格列酮依赖激活PPARγ能在体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抑癌基因p53表达而实现,提示PPARγ可能是胃癌治疗的一个新分子靶点.
作者:于媛;王娟;杨建;谢书阳;焦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酒精中毒后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探讨其解酒机制.方法 制备家兔十二指肠离体肠段标本, 采用常规离体灌注小肠平滑肌标本活动的实验方法 , 记录用药前后肠段平滑肌自发收缩性活动变化.结果 乙醇使家兔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幅度、频率明显减小,与乙醇单用相比,葛根素使以上两项指标进一步降低,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葛根素加强了乙醇对小肠活动的抑制作用,可能并非通过其对小肠作用达到解酒之功效.
作者:孙晖;田伟;张慧;刘红霞;范倩倩;刁汇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