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酸锌溶液对大鼠三硝基苯硫酸实验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刘建湘;刘新光;陈宝雯

关键词:硫酸锌, 实验性结肠炎, 2, 4, 6-三硝基苯硫酸
摘要:目的动物实验表明硫酸锌具有抗炎作用,但对结肠炎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现评估硫酸锌灌肠对大鼠2,4,6三硝基苯硫酸(TNB)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pragur-Dawley雌性大鼠直肠内给予TNB制备成结肠炎模型,第1天开始每天给予硫酸锌溶液灌肠1次,共6 d,第8天处死大鼠,与对照组比较,评价硫酸锌灌肠对TNB结肠炎黏膜病变面积、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及白三烯B4(LTB4)水平的影响.结果大鼠TNB结肠炎黏膜病变面积、黏膜MPO活性、黏膜PGE2和LTB4水平均明显升高,硫酸锌灌肠可以改善这些异常,但是对黏膜SOD活性没有影响.结论硫酸锌灌肠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抗炎及促黏膜修复作用.
中华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锌溶液对大鼠三硝基苯硫酸实验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动物实验表明硫酸锌具有抗炎作用,但对结肠炎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现评估硫酸锌灌肠对大鼠2,4,6三硝基苯硫酸(TNB)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pragur-Dawley雌性大鼠直肠内给予TNB制备成结肠炎模型,第1天开始每天给予硫酸锌溶液灌肠1次,共6 d,第8天处死大鼠,与对照组比较,评价硫酸锌灌肠对TNB结肠炎黏膜病变面积、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及白三烯B4(LTB4)水平的影响.结果大鼠TNB结肠炎黏膜病变面积、黏膜MPO活性、黏膜PGE2和LTB4水平均明显升高,硫酸锌灌肠可以改善这些异常,但是对黏膜SOD活性没有影响.结论硫酸锌灌肠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抗炎及促黏膜修复作用.

    作者:刘建湘;刘新光;陈宝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十二指肠混合反流在食管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许军英;陈婕;谢小平;侯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1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分析3l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学及病理学等改变.结果本组患者中女性25例,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49.2±10.7)岁.症状以黄疸为多见(74 2%),其次为皮肤瘙痒(51 6%)和乏力(32.3%),3例患者(9.7%)合并腹水.所有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388.9±277 5)U/L、(381.6±213 2)U/L和(176.4± 176 1)μmol/I],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轻至中度升高[分别为(79 7±46.3)U/L及(119.8±61 2)U/L],患者血清IgM升高(3.0±1 9)g/L,行线粒体抗体检查者92%(23/25)阳性,61 3%患者熊去氧胆酸治疗短期内显示一定疗效.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累及中年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血清IgM升高有助于诊断本病,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及组织学分期.

    作者:徐晓蓉;许国铭;李兆申;金震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在大鼠萎缩性胃炎中的表达及叶酸对其的影响

    作者:王实;陈芝芸;赵秋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非插入式洁肠水疗仪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智发朝;潘德寿;万田谟;周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慢性肝病并发创伤弧菌败血症12例临床研究

    作者:应斌宇;孙来芳;周丽萍;林锡芳;方周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雌激素受体及PS2在胃嗜酸性肉芽肿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振军;罗和生;操寄望;余保平;宋刘来;周中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冷应激对健康人直肠肛管压力、感觉及顺应性的影响

    作者:张志雄;谢小平;侯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饮食因素与海岛居民胃癌高发的关系研究

    目的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其中饮食因素与胃癌的关系尤为重要.研究海岛地区居民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随机选择舟山市原发性胃癌新发病例103例和对照人群133例,进行有关饮食因素的调查,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校正部分非饮食因素的影响后,烫食(OR=1.48,95%CI:1.03~2.14)和腌晒食品(OR=2 63,95%CI:1.74~3.98)可明显增加胃癌的相对危险性,而喜欢炒的方式(OR=0 33,95%CI:0.13~0 83)、三餐定时(OR=0 29,95%CI:0.19~0.44)、经常吃青葱属蔬菜(OR=0.43,95%CI:0.22~0.82)和胡萝卜(OR=0.10,95%CI:0.02~0.41)为胃癌发生的保护性因子.此外,调整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c)百分比结果显示:喜烫食的PARc%为11.8%,而腌晒食品的PARc%高达57.8%,提示在校正其他因子的效应后,喜烫食和腌晒食品对该人群发生胃癌的致病效应将达70%左右.结论海岛居民胃癌的高发与其独特的饮食习惯(喜烫食和腌晒食品)有关,而喜欢炒的方式、三餐定时、经常吃青葱属蔬菜和胡萝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

    作者:陈坤;裘炯良;王建跃;张立军;水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NORIKA胶囊式内窥镜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收集1975年至2001年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UC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1975~1994年组有486例,1995~2001年组490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确诊靠病理活检.结果在1975~1994年和1995~2001年两组中,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UC患者占同期结肠镜的总数从3.51%上升至4.44%,男女之比分别为1.67和1.25,平均发病年龄从42.4岁上升至51.5岁,高峰年龄段分别是30~49岁和40~49,≥6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病变范围:直肠及乙状结肠炎占55.4%和64.5%,左半结肠炎占17.3%和13.9%,全结肠炎占11.9%和14.3%.分别有89.9%和90.4%的患者病程小于10年.结论UC的发病例数有所增加,病变主要以左半结肠为主,病程短,发病年龄相对较大,癌症发生率及并发症低.结肠镜及活检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

    作者:项平;保志军;徐富星;欧平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湖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习惯的研究

    作者:袁岸龙;夏冰;李瑾;彭施萍;罗和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研究

    作者:陈祺;陈旻湖;林金坤;胡品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胃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

    以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由于具有良好的止痛、抗炎及退热作用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其应用有增加趋势[1].

    作者:崔忠敏;李兆申;许国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以胸腔积液为表现的自发性食管破裂一例

    患者男,37岁.饮酒后出现恶心干呕,继而出现左下胸剧痛难忍.来院急诊,胸部透视提示左侧胸腔积液.入院体检:体温37℃,脉搏121次/min,血压11/6.5 kPa(1 kPa=7 5 mmHg),呼吸28次/min.

    作者:杜黎明;柯正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鲜大蒜对农村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影响

    作者:周曾芬;南琼;马岚青;刘一运;虎月燕;张静祎;王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多潘立酮(丽珠医药集团生产)10 mg,3次/d,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3次/d,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存在胃排空延迟者,治疗后用小钡条法复查固体食物胃排空.结果两组治疗4周均可明显改善FD患者上腹胀、早饱、腹痛、烧心、食欲不振及嗳气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13.92±2 03,治疗后为3.89±3.72,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上腹胀、早饱、腹痛、烧心、食欲不振及嗳气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63.89%,64.71%,57.14%,66.67%,64.00%及58.62%;对照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13 08±3.92,治疗后为4.14±2.91,较治疗前也明显降低(P<0.01),对上腹胀、早饱、腹痛、烧心、食欲不振及嗳气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50.00%,65.71%,65.22%,41.18%,87.50%及44.00%.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及症状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两组均可改善胃排空延迟患者胃排空率,有效率均为7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丽珠医药集团生产)是治疗FD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上海多潘立酮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以皮肤色素沉着、腹水为首发症状的Castleman病一例

    患者女,38岁.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皮肤色素沉着,以面部四肢较明显,进行性加重,且遇冷时有双手指发冷发紫,时有双手指发麻,同时伴有纳差、乏力、体重下降,无明显脱发、口腔溃疡、皮疹、发热及关节肿痛.

    作者:曹芝君;张林;吴叔明;薛惠平;韩洁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肺综合征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含量检测

    目的肝肺综合征(HPS)的发生与血循环或肺内扩张/收缩血管物质失衡密切相关.检测HPS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含量,以探讨它们在HP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肺灌注扫描及血气分析诊断的HPS患者16例,无HPS的肝硬化患者30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浆CGRP、ET含量,同时以15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结果HPS组血浆CGRP[(65±15)pg/ml]、ET[(78±21)pg/ml]显著高于肝硬化组[(51±15)pg/ml,(60±14)pg/ml,P<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32±12)pg/ml,(36±11)pg/ml,P<0.01];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 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PS组患者血浆CGRP及ET含量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与肺内分流率大小无关.结论HPS患者血浆CGRP、ET含量增高,其增高可能与HPS肺内血管扩张和动脉血氧分压下降有关.

    作者:苏少慧;张曼利;吕晓萍;康喜荣;杨晶;汪小宁;甄承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运动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的表现和相互关系.方法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检测22例F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胃固体排空、胃敏感性、胃顺应性和近端胃容受性.结果22例FD患者胃排空延迟、胃敏感性增高和近端胃容受性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1.8%,68.2%和45.5%,其中45.5%的患者出现了两种以上的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三种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胃排空延迟、胃敏感性增高及近端胃容受性障碍是FD发病中三种相互独立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病理生理异常可在同一FD患者中共存.

    作者:张晓光;胡品津;林金坤;岳殿超;彭晓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