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忠;王晓胜
1996年10月-2006年12月,我们共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并肠坏死病人20例,均经手术证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75岁.临床表现均表现为腹痛腹胀;有手术史者8例,恶心呕吐17例,停止排气排便15例,入院时有中毒性休克2例,压痛、反跳痛14例,仅有轻度压痛6例,体温高于39℃2例,体温不升3例;合并高血压2例,房颤1例,冠心病心肌梗死1例,肠鸣音亢进2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3例.X线透视:肠梗阻16例,肠胀气4例.入院后均给予胃肠减压,输液消炎,休克者抗休克.
作者:高学军;付景东;张艳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E(vitamin E,VE)能否抑制阿霉素(doxorubicin, DXR)的肾毒性.方法 用DXR,DXR与VE处理肾小球内皮细胞(CRL-1927),通过碱性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程度.结果 10 μmol/L DXR处理细胞后,彗尾长度明显增加.DXR与VE共同处理细胞后,彗尾长度与DXR处理细胞相比明显变短,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 DXR造成了肾小球内皮细胞的DNA损伤,而VE抑制了DXR的肾毒性作用.
作者:张慧;刁汇玲;高金祥;李清春;李宝玉;崔存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咽部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鼻咽部淋巴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7例鼻咽部淋巴瘤病例的CT表现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及侧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其中6例病灶局限,境界清楚,11例呈浸润生长,病变范围较大;CT见病灶密度相对均匀,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相邻咽后壁头长肌及颅底骨质受侵少,多伴有多发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密度、信号均匀,中心坏死少.结论 鼻咽部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扫描能清楚显示鼻咽部淋巴瘤的部位、形态、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有助与鼻咽癌、鼻咽腺样体增生的鉴别.
作者:陈开平;颜勇;杨文;刘万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放射及化疗联合应用,手术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针对宫颈癌患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或<40岁者增多),组织病理类型中非鳞癌成分增加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国内外学者在宫颈癌的治疗上强调临床处理的针对性,实行个体化治疗原则,现就国内外对宫颈癌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卢克新;李丽;魏学功;刘金红;王兴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磨牙后区是口腔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之一,治疗时需要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同时对于切除肿物所留组织缺损应及时修复.否则术后局部瘢痕挛缩,张口受限,吞咽及语音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作者:李纪奎;王玉良;左金华;卢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育龄妇女中占4%~7%,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是贯穿影响妇女一生的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常与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压及血浆脂质代谢异常相关,65%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20%的瘦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都可能抑制卵泡发育与成熟,解决胰岛素抵抗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关键[1].为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有生育要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本研究,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爱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自2003年4月-2005年4月采用病毒唑配伍利多卡因封闭治疗寻常疣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寻常疣患者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4~64岁,平均42岁;夫妻共患18例,母子共患23例.
作者:尹春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2002年8月-2006年4月对我院12例(19侧)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血Cr>443 μmol/L)急诊行输尿管镜探查,气压弹道碎石.到达结石处后,使用瑞士EMS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并取出结石,对于较大或碎石困难的结石,不求取净结石,快速打通输尿管腔,留置双J管引流.结果 12例19侧均一次性打通输尿管腔,留置双J管.9例16侧输尿管结石一次取净;3例3侧肾盂残留少量结石,其中2例口服排石药后自行排出,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自行排出.12例未出现输尿管撕脱、断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2例血Cr术后3~7 d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术后1~4 d消失.12例术后3~7 d,平均5 d出院.双J管术后1~2 个月拔除.10例随访2~30个月,平均14个月,血Cr正常,彩超或KUB平片无泌尿系结石复发.结论 对于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急诊输尿管镜下碎石,疗效确切,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结石.
作者:迟玉友;张冰;刘少青;尹洪山;李庆元;李刚;苏庆国;梅延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985年,Campbell和Day等首先提出QT离散度(QTd)的概念,认为QTd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
作者:刘海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米卡星局部封闭预防阑尾炎伴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方法 选用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的病人216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同法切除阑尾,缝合腹膜后,研究组用阿米卡星(0.4 g)均匀浸润注射在手术切口边缘肌层及皮下层内;对照组碘伏擦洗、甲硝唑冲洗切口.同法逐层缝合切口.结果 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术前临床表现、术后病理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5% vs 9.26%,P<0.05).结论 阿米卡星局部封闭可有效预防阑尾炎伴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扈文涛;杜华英;侯俊岭;王星际;平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6岁,因发现纵隔占位14年,上感后胸闷咳嗽20 d入院.患者于14年前查体时发现后纵隔占位,无症状,诊断为神经源性纵隔肿瘤,未接受医生手术切除的建议.
作者:刘建伟;张庆广;张连国;陈茂华;刘典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当前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包括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
作者:徐文香;李翠香;张芳;张洁;王新霞;张艳敏;张文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颌骨骨折是常见的颌面部损伤之一,以往多采用单颌结扎固定或颌间牵引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均收到较好效果,但也存在着固定时间长、进食受限、口腔卫生差、固定稳定性差等问题.
作者:杨佑成;王丽芳;徐慧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小剂量茶碱联合小剂量激素对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 45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茶碱激素组(A组)23例,给予无水缓释茶碱每晚200 mg口服,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每天250 μg吸入.单纯激素组(B组)22例,仅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每天500 μg吸入及每晚口服安慰剂,疗程13周.结果 治疗前、后的呼气峰流速值(PEF)及其变异率(PEFR):A组分别为(296±96)L/min、(452±149)L/min、(23±8)%、(8.9±3)%,B组分别为(314±123)L/min、(442±151)L/min、(24±8)%、(9±3)%,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气道反应性(B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夜间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A组(1.3±0.8)次,B组(3.8±1.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茶碱口服联合小剂量激素吸入同单纯大剂量激素吸入对哮喘具有相同的疗效,但减少了夜间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次数,且避免了因大量使用激素而产生的副作用.
作者:袁静;李波;刘艳华;高凤菊;徐芳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进一步抓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们收集了2003-2006年滨城区细菌性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作者:孟庆和;刚慧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50%以上、长期护理机构中的居民超过65%有睡眠障碍.社区中的老年人有50%应用处方或非处方催眠药.睡眠有2个时相,即非快动眼睡眠(NREM),也称慢波睡眠(SWS),以及快动眼睡眠(REM),也称快波睡眠(FWS)或异相睡眠(PS).
作者:周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因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往往被延误诊断,大多数病例是在开腹探查时才获得确诊[1,2].我们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9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柳峰;王兴东;陈俊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nephritis,HBV-GN)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主要为膜性肾病(mebranous nephropathy,MN),男性儿童多见.
作者:贾秀红;王宝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突发性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耳科疾病,这种耳聋大多为感音神经性,病人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低点,少数病人可在3 d以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症状.
作者:李风泽;王延飞;牛克峰;蒲章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子宫肉瘤是一组来源于子宫间质、结缔组织或平滑肌的一类子宫恶性肿瘤,临床非常少见,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为1.23~1.70/10万[1],其好发年龄为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但研究显示有呈年轻化趋势.本文对我院近期1例年轻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诊断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人们对年轻女性子宫肉瘤的认识.
作者:孙萍;张英姿;张磊磊;孙婧;郭庆枝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