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调脂疗效观察

孙健;任广军

关键词:氟伐他汀, 调脂
摘要:氟伐他汀为人工合成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有明显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脂(TG)的作用,现已被广泛应用.笔者对2种剂量的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以及呃逆与Cushing's溃疡出血的关系

    Cushing's溃疡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40%~80%[1],死亡率达30%~50%[2],严重影响脑外伤病人的预后,现将其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苑树兴;曹广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前脑梗死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案是6 h内溶栓治疗,6 h后行抗凝、血液稀释、抗脑水肿治疗和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降纤酶是一种新型单一成分降粘、降纤、溶栓药,为进一步观察疗效,我们对其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董连宇;胡风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气管切开家庭治疗成功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发热5 d、四肢无力、呼吸困难2 d于2004年2月15日入院.患者5 d前发热,体温38.5℃,自觉咽痛、轻咳,在家口服感冒药治疗.2 d前感觉运动障碍,初为下肢无力,逐渐向远端扩展,四肢出现对称性瘫痪,继而呼吸费力,呼吸困难,发绀,不能咳嗽.急入院确诊为急性多发性感染性神经炎,之后出现呼吸衰竭,并行气管切开.

    作者:张立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体会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993年3月-2003年2月我院共收治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才;宋春国;张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双黄连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观察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小儿时期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双黄连注射液结合西药综合治疗急性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金焕;邢玉英;黄荣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50例分析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系高血压的一种类型,老年和非老年均可患病,但多见于老年人.许多研究证明ISH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现在临床已受到广泛重视.我们对2001年以来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闫金海;郑秀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方丝弓矫治技术中后倾曲打开咬合的临床观察

    有关临床打开咬合的问题常因疗程长、难度大而困扰着临床工作者,临床应用不得法常致使有些患者疗程很长而效果欠佳,甚至导致矫治失败[1].近,我们对方丝弓矫治技术中采用后倾曲打开咬合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春;高俊英;刘新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的诊治体会

    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肺癌的表现愈来愈受到重视,尤其是当肺外表现出现在肺部表现之前或同时,极易将肺癌的肺外表现误诊为肺外其它疾病.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共诊治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5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旭光;王善磊;于戈;王连华;鞠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成人静脉肾盂造影双肾不显影原因分析

    静脉肾盂造影是一个临床常用泌尿系检查方法,提高造影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6例双侧肾盂不显影原因加以分析.

    作者:张永柱;赵春雷;程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1996年1月-1998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20例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临床均表现为青紫和/或呼吸困难,并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肺动脉高压,其中12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8例无先生性心脏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云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心肌酶与甲状腺功能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包括原发性甲减和继发性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与心肌酶的关系.方法检测了20例原发性甲减患者、20例继发性甲减患者和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空腹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原发性甲减和继发性甲减患者AST、CK、CK-MB、LDH、HBD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原发性甲减组P分别<0.01、0.01、0.05、0.05、0.01;继发性甲减组P均<0.05).TSH及FT4与心肌诸酶无相关性,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患者FT3均与CK、CK-MB呈负相关(r分别为-0.64和-0.49,P均<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心肌酶显著升高,FT3是引起心肌酶,尤其是CK、CK-MB升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冯丽;廖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调脂疗效观察

    氟伐他汀为人工合成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有明显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脂(TG)的作用,现已被广泛应用.笔者对2种剂量的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孙健;任广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青少年抑郁症临床现象学分析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升学压力等带来的竞争,使少年儿童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达7.03%~14.89%,其中情绪障碍的总患病率为2%左右.90年代湖南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城乡精神健康问题少年儿童就医现状调查,约90%的患儿得不到有效地服务[1].本文就治疗过的青少年抑郁症做一局限性资料分析,以便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引起重视.

    作者:高勇;宫玉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并发糖尿病化疗期间糖尿病支持治疗

    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糖尿病处理成为肿瘤内科和内分泌医生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总结了近2年来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64例治疗经验,取得很好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万桂玲;吴仕光;孙瑞鹏;魏奎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LK与细胞分裂的协调

    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稳定依赖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M期毫无疑问是整个细胞周期中的关键环节,M期伴随着细胞结构的复杂重组,包括微管为基础的有丝分裂纺锤体的装配和肌动球蛋白为基础的收缩环的组装.M期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协调需要精确的调节,染色体分离错误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染色体失调(异倍体)能引起自然流产、出生缺陷和肿瘤.

    作者:曹同涛;魏风云;李炯;马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的诊断探讨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的诊断经验目前在临床上还不成熟,诊断方法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使得很多HAD或合并HAD的巨结肠(HD)患者因不能及时明确诊断而治疗效果不很理想.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针对HAD的诊断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以便尽可能在根治术前明确诊断,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自2002年6月以来,我们作了这方面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云建;刘钧澄;李桂生;潘翠玲;佘锦标;傅廷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镍钛及不锈钢手用根管预备器械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评价镍钛手用根管预备器械在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患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磨牙80例,分别采用不锈钢和镍钛手用根管预备器械进行根管预备,侧向加压充填法充填根管,治疗前、中、后分别拍摄X线片,比较根管拉直情况以及台阶、器械折断等的发生率.结果不锈钢手用器械组比镍钛手用器械组更易造成根管拉直及台阶,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镍钛手用器械预备根管,成形效果好,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爱芹;赵呈利;蔡军;王莹;高艳;慈浩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给药方法化疗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静脉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尤其是频繁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使得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而终止治疗.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对42例晚期胃癌患者行LFC方案化疗,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观察不同的给药方法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廷明;郑金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难免流产228例分析

    超声显像诊断早期妊娠效果可靠,也被认为是诊断流产的首选方法.可对妊娠囊的大小、位置、形态、内部结构及胎心搏动进行连续观测,估计妊娠囊的预后,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在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来我中心就诊的早期妊娠妇女进行超声观测,共诊断难免流产2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红;杜艳;张秀华;丁明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部分性脾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及碘化油对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实行部分脾栓塞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随访术后疗效、患者血象变化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成功实施了部分脾脏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消除了脾亢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术后24 h即有明显提高(P<0.05),延长了生存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21个月,脾功能亢进症状未见复发.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简便、微创、安全,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好.

    作者:盛玉国;王文明;王保华;李乃选;荆秀荣;段新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