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7例

张新明;张广亮

关键词:骨折, 股骨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摘要:股骨远端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股骨髁上骨折、股骨下段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高能量损伤,临床上处理较为困难,其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膝关节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鼻窦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腺样体14例

    微波热凝技术是近年医学领域的一项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我科自1999年5月至2001年10月在鼻窦内窥镜下对腺样体肥大14例患者进行了微波凝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郝永波;侯和梅;纪同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上颌总义齿纵裂原因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上颌总义齿纵裂,而且反复纵裂.作者经过反复观察发现一般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系.

    作者:张云涛;高晓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评价

    再灌注治疗(reperfusion treatment)是指用溶栓剂或球囊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和重新恢复血流.再灌注治疗已成为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键性措施,并使AMI的预后明显改观.

    作者:张文博;范宝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滨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分析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是贯彻 <母婴保健法>,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

    作者:朱胜美;孙亦彩;孙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右侧卵巢破裂误诊为急性阑尾炎6例

    我科自2001-2002年共收治6例因右侧卵巢破裂而误诊为阑尾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炳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婴幼儿硬膜外血肿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附34例报告)

    目的:探讨婴幼儿硬外膜血肿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到2000年12月收治的34例婴幼儿急性硬外膜血肿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呕吐29例,贫血30例,少有典型中间清醒期.22例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除2例轻残,2例死亡外,余30例随诊10~12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头痛、呕吐、失血貌为其基本临床特征,颅脑CT扫描对其诊治有重要意义.婴幼儿硬膜外血肿脑疝病人可不去骨瓣,并积极抢救,合并脑挫伤病人应尽量保留挫伤脑组织.

    作者:孙加永;陈立柱;周海燕;张家峰;陈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胃十二指肠大出血外科治疗

    急性胃、十二指肠大出血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占70%~80%,手术死亡率为31%.我院自1980-2002年,共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病人136例,术前诊断明确127例,占93.4%;诊断不明9例,占6.6%;手术死亡率5%.现对术中如何确定出血部位,行针对性手术,切勿盲目地行胃大部切除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马金海;马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贝复济喷雾用于外科伤口换药的临床效果观察

    近年来,贝复济喷雾用于伤口换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与常规换药方法相比,具有疗效明显,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笔者对160例伤口换药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姣婷;黄秀芝;栾树荣;曹晓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锁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59例诊治体会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6%.既往常作保守治疗,皆因复位容易,固定困难,影响了疗效.我院自1995年5月-2002年3月对59例锁骨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和随访,体会如下.

    作者:张志坚;陈凯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低氯血症的治疗和分析

    颈脊髓损伤可并发低钠低氯血症,据我们临床统计发现,该并发症发病率高,占同期住院病人的78.30%,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易引起误诊、误治,若处理不当,易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2年5月收治颈脊髓损伤病人106例,其中83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钠低氯血症,并对此进行了治疗,现将观察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高迎吉;薛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主动和被动活动下肢对老年前列腺术后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监测主动和被动活动下肢及活动的不同时间对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为前列腺术后卧床期病人选择有效活动方法,以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法:32例前列腺肥大(BP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主动活动组16例和被动活动组16例,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监测手术前后、活动中与活动后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术后卧床较术前静卧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主动和被动活动后静卧状态下与术后5 h静卧状态下股静脉血流速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下肢被动活动2 min时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活动前均明显增加(P<0.05).主动活动5 min时较4 min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且在活动中心率加快,而被动活动自2 min至5 min各时点血流速度无变化,心率、血压亦无明显影响.结论: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均能使BPH术后卧床期间股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被动活动对心率、血压以及手术创面活动性出血无明显影响.

    作者:赵莹;蒋淑方;袁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红皮病型鱼鳞病1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儿,男,生后1 d,因全身皮肤皲裂、脱皮10 h入院.患儿出生后4 h,家人发现患儿眼睑上翻,全身皮肤开始皲裂,并逐渐出现大片状脱皮,未做处理,急来我院儿科诊治.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600 g.家族史:患儿祖父、父亲和叔父均患有轻型鱼磷病,母亲健康,均务农,父母非近亲结婚.

    作者:李金霞;张鑫雨;黄伟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外伤性破裂抢救成功6例报告

    心脏外伤破裂病情危重,常因急性心包填塞和大失血抢救不及威胁患者生命.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3年5月抢救心脏外伤破裂患者6例,均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建林;薛金县;乐静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胸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2例报告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vertebral posterior marginal intraosseous cartilaginous,VPMN)多发生于腰骶椎[1,2],近十年来我们在CT检查中发现2例胸椎椎体有一种与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影像学表现极其相似的改变,并引起椎管狭窄和硬膜囊受压,我们将其称为胸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东京;李宗山;赵风祥;薛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掌背动脉逆行皮瓣治疗手外伤

    掌背动脉为知名细小动脉,无法吻合,不宜做游离皮瓣,1990年路来金报道以掌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掌小面积及手指多种损伤,颜色及质地均佳,手背供区可直接闭合或植皮.

    作者:朱晓东;尚义美;张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胆总管囊肿26例手术治疗体会

    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胆道疾病,少数人在成年人发病,但在成年后才被确诊和治疗的报道也不少,兹将我院于2001年8月-2003年4月收治的成人胆总管囊肿26例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军;赵培立;侯月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与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生长因子减少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以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为主,目前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

    作者:薛孟贵;齐文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小)Y染色体核型与临床疾病关系的探讨

    大(小)Y染色体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一直有争议.但近几年来的报道认为大(小)Y染色体不能视为正常多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故我们从染色体异常核型中筛选出大(小)Y染色体核型61例,并将这些核型与临床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田爱香;王泰峰;张志红;王智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低分子量肝素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凝血指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UAP患者40例,年龄75~86岁.给予LMWH(Fraxiparine,商品名速避凝)0.4 mL,腹壁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疗程7 d.于用药前、末次用药后4 h和12 h分别抽血测定抗Xa因子活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抗凝血酶血-Ⅲ(AT-Ⅲ).并且根据临床症状、硝酸甘油用量和ECG变化判定显效、有效或无效.结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用药后PT、APTT轻度延长;血浆抗Xa活性显著增高(P<0.05);D-Dimer含量在LMWH注射后显著降低(P<0.05);t-PA活性较之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36例(87.5%)用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显效24例,有效12例.4例治疗无效者经PTCA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LMWH治疗高龄UAP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稳定,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可以获得持续的抗血栓效果,且不需要实验室监测.

    作者:刘兆英;郑海涛;魏延津;李祥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程的影响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解剖特点、免疫特点易患本病,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咽部,绝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占90%以上.

    作者:孙灵梅;姜淑华;孙桂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