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佳;宫恩聪;刘叔平;鄂文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类以自身免疫介导的肝内胆管损伤,伴进行性炎性疤痕形成,终导致肝功能衰竭为特征的进行性、破坏性肝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据报道PBC的发病率正逐渐增加,如英格兰,发病率从1987年的23/百万增至1994年的32.2/百万.我国发病率较低,但今后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水平和检测技术的提高,可能会发现更多的患者.
作者:厉有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评估仿真CT肠镜在结直肠镜证实的增殖性病灶中的检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23例结肠镜检查发现异常的患者在1 h内行腹腔和盆腔薄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经特殊软件处理后作二维和三维图像重建,将CT肠镜诊断结果与全结肠镜、病理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0例结肠镜诊断为结直肠癌和1例为结肠狭窄原因待查者,CT肠镜诊断为结肠癌,并得到病理和手术证实;11 mm以上的结直肠息肉结肠镜和CT肠镜都作出了正确的诊断,CT肠镜发现6~10mm结直肠息肉19枚,其中13枚的部位和大小与结肠镜描写的基本一致,6例新发现病灶中2例为假阳性.CT肠镜对21例肿瘤的定位诊断与手术发现一致,2例结肠镜定位出现偏差.结论CT肠镜在结直肠癌和直径6 mm以上息肉样病变诊断上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狭窄内镜无法通过和不能耐受全结肠镜检查者,则CT肠镜似更有诊断价值.
作者:钟捷;张蓓;张晨莉;董海鹏;何国祥;江石湖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前已知有600多种药物可能引起肝脏损害.虽然还没有确切的数据,但通常认定药物是引起胆汁淤积的重要原因,称为药物性胆汁淤积(Drug-induced Cholestasis).据报告,抗精神病类药如氯丙嗪、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类药如卡马西平;抗高血压类药如开搏通;抗代谢类药如磺脲类降糖药、丙基硫氧嘧啶;及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结核病药;抗肿瘤药;类固醇激素类尤其是性激素.另外中草药如千里光、苍术、消核片等均可引起胆汁淤积.
作者:姒健敏;钱可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炎症性肠病(IBD),特指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病因未明.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夏冰;张贵水;丁国平;周燕;邓长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系统观察窦内皮细胞(SEC)及其基膜中Ⅳ型胶原(CoⅣ)及层黏素(LM)在人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HCC)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30例人HCC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肝硬化,5例轻度慢性肝炎和4例正常肝组织进行了CD34、CoⅣ和LM的免疫组化检测,行半定量计数,系统地观察SEC及基膜成份在正常、慢性肝病和肝癌中的形态和数量的改变,并结合肝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肝窦无CD34及LM的表达,CoⅣ沿窦壁呈断续弱阳性表达,慢性肝病时可有少量CD34及LM弱阳性,肝硬化时CoⅣ阳性增强,沿窦壁呈均匀的连续线状阳性.HCC时窦壁呈弥漫的CD34阳性,同时CoⅣ及LM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强,在低分化癌及有门静脉癌栓的癌组织中基膜表达有所减少,易见断裂及缺失.LM、CoⅣ,尤其是CD34的表达在癌组织与非癌性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显示,瘤径<2 cm者CD34表达显著低于瘤径>5 cm者,CoⅣ的表达在HCC低分化组明显减少,有门静脉癌栓组CoⅣ和LM表达均有减少.结论CD34是鉴别肝癌组织与非癌性肝组织的可靠指标.肝癌中基膜的断裂、缺失及减少可能参与癌细胞的转移机制.
作者:马捷;周晓军;张太和;孙桂勤;孟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编辑同志:幽门螺杆菌(Hp)在各种慢性胃病发生、发展和复发方面的重要作用,医学界已取得共识.抗Hp治疗也提出了含质子泵抑制剂(PPI)二联或三联、含铋制剂(胶体次枸橼酸铋,CBS)二联或三联疗法.近年,有人提出了四联疗法方案,即把上述两类方案的主要组分加合成四联,亦即铋剂+PPI+两种抗生素.并根据国内外的初步观察,在根除Hp的疗效上优于其它方案,似为目前强的抗Hp疗法,只是由于经济原因,目前还难于广泛推广.对此四联疗法的合理性和确切疗效我们有所疑问,愿提出讨论和讨教.
作者:段仲璧;段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肝内胆汁淤积是因肝细胞分泌和排泄胆汁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治疗尚缺乏满意的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胆药、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物、对症治疗药物等.
作者:刘厚钰;石碧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男,52岁,间歇性低热3个月,右上腹疼痛伴纳差1个月余,于1996年6月12日入院.体检:神清,消瘦面容,体温37.8℃,脉搏80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8/10kPa(1 kPa=7.5 mm Hg).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右上腹有压痛,肝右肋下7.5 cm,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HBsAg(-),AFP(-).
作者:崔志宏;王洪锋;杨永兴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被确认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癌的关系亦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认为,Hp感染是一慢性感染,宿主的免疫病理反应是其主要致病机制[1],但对Hp感染所致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观察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2)、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以探讨Hp感染时宿主TH1/TH2细胞的免疫应答变化.
作者:孟立娜;吕宾;骆丰;项柏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与肝癌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原位检测和观察,并与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的凋亡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癌旁组织iNOS阳性,非癌组织多阴性或弥漫弱阳性;iNOS在周边的癌组织及侵入纤维组织中的癌细胞阳性,癌组织核心多阴性或弥漫弱阳性.PCNA表达与iNOS相似,iNOS表达阳性区PCNA表达阳性率也高.TUNEL染色凋亡细胞阳性率高区也是PCNA阳性率高区.结论iNOS表达与肝癌的增殖凋亡有关,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程天明;袁爱力;李朝龙;潘石蕾;刘晓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结肠癌,结肠憩室,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病变的CT仿真结肠镜表现,初步评价其在结肠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病人(包括20例结肠腺瘤,6例结肠癌,4例憩室,5例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及结肠淀粉样变各1例)行CT仿真结肠镜并和结肠镜检查结果作对照,男26例,女11例.结果CT仿真结肠镜对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结肠憩室有较高的辨别率,成功地检出了6例结肠癌、17例结肠腺瘤和4例结肠憩室,而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则辨别率较低,仅发现5例中的2例,对结肠黑变病和结肠淀粉样变则未检出.结论CT仿真结肠镜能成功检出全部结肠癌,憩室及大部分腺瘤,部分溃疡性结肠炎.CT仿真结肠镜优点在于快速,无创伤性,病人耐受性好,容易接受.其缺点是不能直视下活检,对于小于0.5 cm的病灶以及较为平坦的,表浅的病灶,显示率不高,无法显示黏膜色泽变化等.可以认为,CT仿真结肠镜虽无法完全替代结肠镜,但却是结肠镜一项良好的补充检查手段.它可能成为结肠病灶诊断的有效手段,可广泛应用于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以及结肠癌的筛选.
作者:孙旭;陆玮;赵殿辉;耿道颖;沈天真;陈星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粪便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之一,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粪便中成分复杂、特异性差等因素,局限了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医学临床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同时由于其特有的方便、易取得的优点,粪便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重要性再次为人们关注;近年来,在腹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等诊断和肿瘤筛查中已有长足的进展.并拓展了粪便检查的应用前景.
作者:钱家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卵圆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卵圆细胞数量和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3例正常人和29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切片中寻找卵圆细胞.对符合卵圆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呈胞浆阳性染色的细胞进行计数.结果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到卵圆细胞.在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中,卵圆细胞主要存在于汇管区和纤维隔内,以细胞核呈卵圆形、细胞体积小和胞浆量少为特征.0~4期肝纤维化组的卵圆细胞数分别为7±3,12±3,25±7,33±9和44±10,方差分析表明,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卵圆细胞数显著增高(F=22.60,P<0.01).除0~1和1~2期肝纤维化组之间外,各组之间该细胞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分别<0.05).卵圆细胞数与肝纤维化分级有显著相关性(r=0.88,P<0.01).结论在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常可见到卵圆细胞.其数量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作者:邱德凯;马雄;彭延申;陈晓宇;施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反应状态.20多年来,慢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药.
作者:危北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意指胆汁的滞留,自肝细胞基底外侧膜(basolateral membrane)至胆管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任何部位胆汁流通受阻,皆可导致胆汁淤积.梗阻发生在胆总管或肝外胆管,俗称肝外胆汁淤积或外科黄疸,如肝细胞或肝内微胆管缺陷引起胆汁流通障碍,俗称肝内胆汁淤积或内科黄疸,二者治疗绝然不同,涉及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问题,即便外科黄疸,大部分能行手术治疗,也有部分不宜手术治疗.
作者:赵志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胃癌基因组中Cx基因的表达、探讨诱导剂作用后Cx基因的表达变化及Cx43编码序列有无突变.方法Northern杂交、RT-PCR和PCR-单链构象多肽分析.结果1.发现了在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癌旁组织及胃癌中Cx基因的表达规律,明确了Cx基因在人胃癌基因组中的表达谱.2.维甲酸(RA)、二甲基亚砜(DMSO)对胃癌细胞基因组中Cx43基因有诱导表达作用,而其本身表达的Cx46在RA及佛波酯(TPA)作用后明显减弱或消失.3.Cx43基因编码区未发现突变.结论1.Cx32可能是人胃上皮细胞基因组中维持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特异表达的Cx基因,Cx46可能是胃癌Cx基因表达的一种变异.2.Cx43基因在胃癌细胞中有可诱导性.3.Cx43基因在人胃癌中表达下调的原因不是其编码区的点突变.4.本文提出了有关人胃癌中Cx基因表达变异的假说.
作者:沈守荣;李伏娥;刘洋;施正专;邹益友;张熙纯;汤恢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大肠癌的发生及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用多重引物PCR方法检测了46例大肠癌标本和36例对照组织的HPV DNA,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肠癌总HPV阳性率为41.3%,其中HPV16为23.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HPV和HPV16的阳性率,高分化腺癌组为38.9%和16.7%,中分化组为38.5%和23.1%,低分化组为46.7%和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HPV6/11 及HPV18型阳性率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总HPV阳性率,印戒细胞癌组(50%)略高于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乳头状腺癌组(P>0.05);HPV6/11阳性仅见于管状腺癌组(12.5%,P>0.05).HPV16型感染则存在于各型癌细胞中(均超过20%),恶性程度较高的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分别达33.3%和50%,其中印戒细胞癌显著高于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P<0.05).结论HPV感染,尤其是HPV16,与大肠癌有较密切的关系;其中HPV与癌组织细胞分类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曹建彪;李世荣;朱秋屏;谷淑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血清HBsAg阴性的肝病患名并不能除外乙肝病毒感染,我科近年来收治17例经HBV-DNA检测及肝穿活检证实的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现就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德;万谟彬;焦平华;李爱翠;李青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生长因子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已受到重视,研究正不断深入.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alpha,TGFα)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尤为密切[1,2]:在炎症、损伤修复中,可促多种上皮组织增殖、使细胞发生转化,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在胃癌前病变和胃癌有较高表达;许多肿瘤细胞自分泌TGFα,加速肿瘤自身的增殖.探索TGFα促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目的旨在探索TGFα在胃癌细胞周期进程中的作用.
作者:梁卫江;肖冰;赖卓胜;张万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运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融合Flag标记多肽的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经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后,利用静脉注射将其导入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体内;通过RT-PCR,Ⅰ、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以及Masson胶原染色观察重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质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重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质粒可在大鼠肝脏中表达,其表达产物可促进肝脏中Ⅰ、Ⅲ型胶原的降解(P<0.05),但对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尚不显著(P>0.05).结论重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质粒可促进纤维化肝脏中Ⅰ、Ⅲ型胶原的降解.
作者:杨长青;王吉耀;郭津生;刘建军;张驰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