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癌根治术皮瓣处理体会

罗荣海;辛宗海;王美先

关键词:乳腺癌, 乳癌根治术, 皮瓣处理
摘要:乳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尽管目前手术方式很多,但传统的乳癌根治术仍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术式.由于手术损伤范围大,术后因皮瓣处理不当所致的皮下积血、感染、皮瓣坏死等近期并发症较多.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共施行乳癌根治术27例,随机分成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甲组)和皮下置管负压吸引组(乙组),结果显示皮瓣戳孔加压包扎法能有效地防止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儿童时期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儿童少年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是他们认识社会准则和建立行为规范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其心理行为的发育.有人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1],在影响儿童行为发育的环境因素中,教育方式是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明确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我们对600名4~5岁的学龄前儿童行为及家长育儿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孙殿凤;刘金兰;李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的鉴别诊断

    笔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心功能指标,分析DCM和ICM的超声特点及鉴别要点,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作者:王玉珍;李秀英;罗慧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60年代初,ADR监测体制相继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立,它虽不能阻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却能及早的监测出来,可大程度的减少ADR对人类的影响,并为药品的安全性提供证据.我院建立ADR监测中心以来,将重点放在新药的ADR或老药少见的ADR上,共收到呈报的各类ADR共56例,将其作一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洁;何旭东;李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出血血肿周围半影区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至今仍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同等体积的脑梗死比较,脑出血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

    作者:刘庆新;苏长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76例临床分析

    1990年3月-2000年12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76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双江;苗红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生儿脐炎85例脐部分泌物细菌学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部感染细菌学状况,为临床提供预防及治疗参考.方法:调查我院1997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有完整细菌学资料的新生儿脐炎85例,对所获得的98株致病菌的种类及药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社会获得性感染主要致病菌为G+球菌(70.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例较高.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51.4%),以大肠埃希菌占比例较高.两类感染所分离的细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但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较低,其次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结论:临床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特别是有严重感染中毒症状时,应首先考虑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作者:徐继秀;王爱婷;田卫兵;徐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肝炎临床的转归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自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经PCR扩增后,通过ELISA法进行HBV DNA定量.结果:96例乙肝患者HBV DNA定性与HBV DNA定量的符合率为95.2%;20例急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水平迅速降低;比较HBV DNA水平,重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急性肝炎,大三阳组高于小三阳组.结论:HBV DNA定量对于了解乙型肝炎的转归、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学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伊曲康唑治疗脓癣28例临床分析

    伊曲康唑治疗脓癣资料较少,有报道其对小孢子菌的疗效较差[1].近年来我科收治28例脓癣患者,应用伊曲康唑加外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分析如下.

    作者:王秀敏;王素萍;苏培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控制血压预防脑梗死复发的随访研究

    为了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我们对1991-2000年在我院住院的548例病人进行了跟踪随访调查,了解脑梗死的复发情况,并按血压正常与否,分为血压控制良好与不良两组,分别对其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海成;王树德;田俊林;刘树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扩冠抗凝溶栓降脂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种表现.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处理,病人可能发展成为AMI,甚至猝死,故临床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1].近年来对UAP的治疗研究较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UAP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2].我们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扩冠、抗凝、溶栓、降脂等措施联合治疗以观察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治疗价值.

    作者:惠波;栾绪义;李景森;张清潭;曹庆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叶女贞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产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叶女贞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产生的免疫学作用.方法:用100%小叶女贞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产生.结果:用药组对以上两项免疫学指标均有显著增强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小叶女贞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孙丰润;邱世翠;张循格;张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膀胱内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膀胱内大出血较少见,有时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我院1999年1月-2002年6月发现大出血4例,经处理,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尹向东;苏雨行;王学东;孙德马;杨存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血和赘生物培养阳性15例,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18例.所有病例在感染活动期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灶,同时纠治先心病.结果:21例治愈,随访5~36个月,均恢复正常学习和工作.1例死亡,死亡率为4.5%.结论:①心脏结构异常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基础病因;②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③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李勇;邢西忠;张秀辉;张玉春;瞿晓昆;张凤伟;王恩伟;李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分析

    我院在1994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157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87例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詹志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穿刺酒精硬化治疗盆腔囊肿65例

    自1997年1月我室开展介入性超声以来,已对65例盆腔囊肿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牛卫东;李剑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58例疗效分析

    为探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对58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诊刮后,于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少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宫内外同时妊娠1例

    患者,女,27岁,因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20+d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于25 d前因停经44d在本院行人工流产,术中取出陈旧性绒毛,术后病理示妊娠.人流后阴道少量流血至今,偶有下腹痛,B超示右附件妊娠,以宫外孕入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外阴(-),阴道畅,宫口见咖啡样物,并陈旧性出血,宫体中位略大,活动好,压痛(+).行腹腔镜右输卵管切除术,术中见右输卵管壶腹部充血增粗,呈紫蓝色,同侧卵巢、子宫及对侧附件无异常,盆腔无积血.术后病理报告:右输卵管壶腹部妊娠.

    作者:周立;于加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农民高血压病发病及治疗状况研究

    目的:找出农民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的进行防治.方法:对本地区农民随机抽样普查发现的高血压病患者1 30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地区农民高血压病患病率为7.6%,知晓率为54.6%,治疗率为45.2%,控制率为2.8%.了解正常血压标准、知晓高血压危害、经常监测血压、有高血压症状者治疗率高(P<0.001).知晓正常血压标准、知晓高血压危害、经常监测血压、低盐饮食、体重正常、有高血压症状者控制率高(P<0.05).结论:提高农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加强血压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提高农民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关键.

    作者:聂仁洪;聂立红;刘一民;李美莲;聂立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贲门失弛缓症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球囊扩张术.结果:20例患者共进行了31次球囊扩张,人均1.5次(其中12例扩张1次,5例扩张2次,3例扩张3次).术后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和返流.术后随访无症状期为3~13个月.结论: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殿敬;薛海波;秦东京;庄悦新;赵明东;张培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直接支架置入术与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患者血管的病变特点.结果:124例患者86例尝试直接支架置入术,79例成功,成功率为91.9%;其中A型病变64例,B1型病变25例,B2型病变3例,无C型病变;分叉病变11例,开口病变9例,无闭塞病变;长病变(≥10 mm)44例.7例失败者,5例血管严重成角,2例钙化病变.结论:直接支架置入术在有选择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满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作者:乔鲁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