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良;李宁毅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以常规治疗组为对照.结果:临床观察和随访资料表明,治疗组64例中,显效17例(占26.56%),有效42例(占65.63%),总有效率为92.19%;对照组37例,显效4例(占10.81%),有效24例(占64.86%),总有效率为75.68%,两组对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剂.
作者:闵凡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椎管减压术后病人,促进功能缺损恢复、降低致残率的方法.方法:对128例脊髓损伤椎管减压术后功能康复期病人,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药物相同.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功能恢复治愈率为20.6%,总有效率为97.1%,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是促进脊髓损伤术后病人功能缺损恢复的有效方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致残率低等优点.
作者:周升新;李萍;祝成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1997年1月我室开展介入性超声以来,已对65例盆腔囊肿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牛卫东;李剑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高,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有升高的趋势,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有血栓形成,长时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少数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故术后预防,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笔者对我院18年来共发生的18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徐国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1996年开始我们采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7号针头)代替传统骨穿针,进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85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王燕莉;慈惠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伊曲康唑治疗脓癣资料较少,有报道其对小孢子菌的疗效较差[1].近年来我科收治28例脓癣患者,应用伊曲康唑加外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分析如下.
作者:王秀敏;王素萍;苏培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颈髓损伤多继发于颈椎骨折及脱位,但也有一部分颈椎过伸性损伤在X线片上未见骨折和脱位征象,被称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此类损伤较易漏诊或误诊.我院自1996年5月-2000年5月共医治颈髓损伤102例,其中无骨折脱位型损伤36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忠华;王廷安;李金伟;张新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1999年以来在门诊病人中共见11例松毛虫毛刺入睑结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廷菊;于青;刘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球囊扩张术.结果:20例患者共进行了31次球囊扩张,人均1.5次(其中12例扩张1次,5例扩张2次,3例扩张3次).术后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和返流.术后随访无症状期为3~13个月.结论: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殿敬;薛海波;秦东京;庄悦新;赵明东;张培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恶性肿瘤可发生骨转移,常出现顽固性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严重影响生存质量,过去常行单纯放疗、化疗及姑息性麻痹止痛治疗,疗效差,持续时间短.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2年1月,放疗联合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一代骨吸收抑制剂--博宁(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了45例骨转移患者,同时与45例行单纯放射治疗骨转移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杏枝;李宗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直接支架置入术与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患者血管的病变特点.结果:124例患者86例尝试直接支架置入术,79例成功,成功率为91.9%;其中A型病变64例,B1型病变25例,B2型病变3例,无C型病变;分叉病变11例,开口病变9例,无闭塞病变;长病变(≥10 mm)44例.7例失败者,5例血管严重成角,2例钙化病变.结论:直接支架置入术在有选择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满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作者:乔鲁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种表现.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处理,病人可能发展成为AMI,甚至猝死,故临床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1].近年来对UAP的治疗研究较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UAP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2].我们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扩冠、抗凝、溶栓、降脂等措施联合治疗以观察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治疗价值.
作者:惠波;栾绪义;李景森;张清潭;曹庆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叶女贞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产生的免疫学作用.方法:用100%小叶女贞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产生.结果:用药组对以上两项免疫学指标均有显著增强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小叶女贞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孙丰润;邱世翠;张循格;张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加用米索前列醇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05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于首服米索前列醇3~4 h后,直肠给予200 μ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不直肠给药.结果:两组完全流产率、平均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差异都有极显著性.结论:药物流产后加用米索前列醇能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作者:张洪芹;张英姿;崔景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40岁.因发热、头痛、腰痛5 d入院.查体:T 38.9 ℃,P 92次/min,R 20次/min,BP 14/10 kPa,神志清,精神差,面色潮红,球结膜及咽部充血.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叩击痛.
作者:裴丽欣;张士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不同给药途径对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46例经病理确诊的癌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直肠给药,B组口服给药.均采用美施康定30 mg,每12 h给药一次.结果:A、B组疼痛明显缓解率分别为82.6%、91.3%,经统计学处理其疗效及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是癌痛病人安全、有效、简便的给药途径.
作者:赵洪发;蒋雪超;张继宝;周广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孕妇26岁,公交车司机,孕1产0.孕30周查体时胎心不规律入院.孕妇月经规律,停经早期无妊娠反应.孕5个月时曾无明显诱因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未诊治好转.孕五个半月时自觉胎动良好,孕24、28周二次查体胎心均好.孕妇既往体健,孕期无病毒性疾病或用药史,无放射线接触史.无糖尿病或先心病等遗传病史.入院查体孕妇无异常,听胎心率约130次/min,强弱不一,呈二联律、三联律样.偶有胎心率120~140次/min且无早搏.辅助检查:①胎心监护无明显基线,记录呈上、下两条点线状,上条约150次/min,不连续;下条约75次/min,不连续,显示器为70~90次/min.
作者:郝凤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20世纪30年代Wilson创建胸导联以来,临床医生开始认识到心电图描记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方便、经济也是比较准确的方法.近十余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心功能检查和血清生化标志对比,提出了一些诊断AMI的新观点和新指标,提高了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能力.
作者:张文博;宋海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老年人高血压(HT)收缩压增高较明显,呈不对称性收缩期或纯收缩期HT.老年人收缩压增高是冠心病、心衰等的危险因子,脉压大是重要的预测指标,随年龄增长,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增高[1].为此,本文分析了有HT病史的老年人AMI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无高血压(NHT)史的老年人AMI临床资料对比,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韩吉福;张清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肝炎临床的转归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自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经PCR扩增后,通过ELISA法进行HBV DNA定量.结果:96例乙肝患者HBV DNA定性与HBV DNA定量的符合率为95.2%;20例急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水平迅速降低;比较HBV DNA水平,重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急性肝炎,大三阳组高于小三阳组.结论:HBV DNA定量对于了解乙型肝炎的转归、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学智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