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母体给药治疗宫内胎儿心律失常1例

郝凤梅

关键词:母体给药, 胎儿心律失常, 心律平, 宫内治疗
摘要:孕妇26岁,公交车司机,孕1产0.孕30周查体时胎心不规律入院.孕妇月经规律,停经早期无妊娠反应.孕5个月时曾无明显诱因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未诊治好转.孕五个半月时自觉胎动良好,孕24、28周二次查体胎心均好.孕妇既往体健,孕期无病毒性疾病或用药史,无放射线接触史.无糖尿病或先心病等遗传病史.入院查体孕妇无异常,听胎心率约130次/min,强弱不一,呈二联律、三联律样.偶有胎心率120~140次/min且无早搏.辅助检查:①胎心监护无明显基线,记录呈上、下两条点线状,上条约150次/min,不连续;下条约75次/min,不连续,显示器为70~90次/min.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椎管减压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附68例报告)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椎管减压术后病人,促进功能缺损恢复、降低致残率的方法.方法:对128例脊髓损伤椎管减压术后功能康复期病人,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药物相同.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功能恢复治愈率为20.6%,总有效率为97.1%,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是促进脊髓损伤术后病人功能缺损恢复的有效方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致残率低等优点.

    作者:周升新;李萍;祝成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患者,男,40岁.因发热、头痛、腰痛5 d入院.查体:T 38.9 ℃,P 92次/min,R 20次/min,BP 14/10 kPa,神志清,精神差,面色潮红,球结膜及咽部充血.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叩击痛.

    作者:裴丽欣;张士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扩冠抗凝溶栓降脂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种表现.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处理,病人可能发展成为AMI,甚至猝死,故临床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1].近年来对UAP的治疗研究较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UAP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2].我们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扩冠、抗凝、溶栓、降脂等措施联合治疗以观察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治疗价值.

    作者:惠波;栾绪义;李景森;张清潭;曹庆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斑疹伤寒误诊为病毒性脑炎7例分析

    斑疹伤寒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发热、头痛、皮疹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笔者收集了我科近3年来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7例斑疹伤寒临床资料并分析误诊原因.

    作者:陈金波;杨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分析

    我院在1994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157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87例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詹志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膀胱内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膀胱内大出血较少见,有时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我院1999年1月-2002年6月发现大出血4例,经处理,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尹向东;苏雨行;王学东;孙德马;杨存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癌根治术皮瓣处理体会

    乳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尽管目前手术方式很多,但传统的乳癌根治术仍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术式.由于手术损伤范围大,术后因皮瓣处理不当所致的皮下积血、感染、皮瓣坏死等近期并发症较多.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共施行乳癌根治术27例,随机分成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甲组)和皮下置管负压吸引组(乙组),结果显示皮瓣戳孔加压包扎法能有效地防止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荣海;辛宗海;王美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洛丁新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104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糖尿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将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且病情不可逆转,常呈进行性发展,直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DN已成为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年轻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广泛应用,发现ACEI除有降压作用外,还能降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蛋白的排泄量,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改善预后[1~2].我们选用ACEI抑制剂--洛丁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104例进行治疗,观察其对蛋白尿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洪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36例诊治体会

    颈髓损伤多继发于颈椎骨折及脱位,但也有一部分颈椎过伸性损伤在X线片上未见骨折和脱位征象,被称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此类损伤较易漏诊或误诊.我院自1996年5月-2000年5月共医治颈髓损伤102例,其中无骨折脱位型损伤36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忠华;王廷安;李金伟;张新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肝炎临床的转归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自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经PCR扩增后,通过ELISA法进行HBV DNA定量.结果:96例乙肝患者HBV DNA定性与HBV DNA定量的符合率为95.2%;20例急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水平迅速降低;比较HBV DNA水平,重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急性肝炎,大三阳组高于小三阳组.结论:HBV DNA定量对于了解乙型肝炎的转归、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学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临床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高,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有升高的趋势,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有血栓形成,长时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少数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故术后预防,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笔者对我院18年来共发生的18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徐国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60年代初,ADR监测体制相继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立,它虽不能阻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却能及早的监测出来,可大程度的减少ADR对人类的影响,并为药品的安全性提供证据.我院建立ADR监测中心以来,将重点放在新药的ADR或老药少见的ADR上,共收到呈报的各类ADR共56例,将其作一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洁;何旭东;李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生儿脐炎85例脐部分泌物细菌学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部感染细菌学状况,为临床提供预防及治疗参考.方法:调查我院1997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有完整细菌学资料的新生儿脐炎85例,对所获得的98株致病菌的种类及药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社会获得性感染主要致病菌为G+球菌(70.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例较高.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51.4%),以大肠埃希菌占比例较高.两类感染所分离的细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但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较低,其次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结论:临床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特别是有严重感染中毒症状时,应首先考虑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作者:徐继秀;王爱婷;田卫兵;徐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控制血压预防脑梗死复发的随访研究

    为了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我们对1991-2000年在我院住院的548例病人进行了跟踪随访调查,了解脑梗死的复发情况,并按血压正常与否,分为血压控制良好与不良两组,分别对其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海成;王树德;田俊林;刘树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进性肾炎30例临床分析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进性肾炎(RPGN),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无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病人多于半年之内死亡.我们分析了我院住院的30例PRGN的临床病理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宗可诚;张红斌;周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经母体给药治疗宫内胎儿心律失常1例

    孕妇26岁,公交车司机,孕1产0.孕30周查体时胎心不规律入院.孕妇月经规律,停经早期无妊娠反应.孕5个月时曾无明显诱因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未诊治好转.孕五个半月时自觉胎动良好,孕24、28周二次查体胎心均好.孕妇既往体健,孕期无病毒性疾病或用药史,无放射线接触史.无糖尿病或先心病等遗传病史.入院查体孕妇无异常,听胎心率约130次/min,强弱不一,呈二联律、三联律样.偶有胎心率120~140次/min且无早搏.辅助检查:①胎心监护无明显基线,记录呈上、下两条点线状,上条约150次/min,不连续;下条约75次/min,不连续,显示器为70~90次/min.

    作者:郝凤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美施康定直肠给药用于癌痛治疗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不同给药途径对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46例经病理确诊的癌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直肠给药,B组口服给药.均采用美施康定30 mg,每12 h给药一次.结果:A、B组疼痛明显缓解率分别为82.6%、91.3%,经统计学处理其疗效及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是癌痛病人安全、有效、简便的给药途径.

    作者:赵洪发;蒋雪超;张继宝;周广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叶女贞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产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叶女贞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产生的免疫学作用.方法:用100%小叶女贞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产生.结果:用药组对以上两项免疫学指标均有显著增强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小叶女贞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孙丰润;邱世翠;张循格;张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系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免疫成分大量消耗.为观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血清补体 C3、C4水平的变化,自1998年11月-2000年4月,我们对部分住院治疗的慢性肺心病病人血清 C3、C4水平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君;乔秀丽;滕海风;张剑;张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儿童时期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儿童少年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是他们认识社会准则和建立行为规范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其心理行为的发育.有人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1],在影响儿童行为发育的环境因素中,教育方式是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明确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我们对600名4~5岁的学龄前儿童行为及家长育儿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孙殿凤;刘金兰;李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