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洛丁新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104例疗效观察

张洪源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洛丁新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糖尿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将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且病情不可逆转,常呈进行性发展,直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DN已成为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年轻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广泛应用,发现ACEI除有降压作用外,还能降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蛋白的排泄量,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改善预后[1~2].我们选用ACEI抑制剂--洛丁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104例进行治疗,观察其对蛋白尿的治疗作用.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松解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21例

    儿童由于臀部长期肌肉注射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挛缩症在近几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我们对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21例患者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就本症的诊治进行讨论.

    作者:孙加永;陈立柱;闫玉珍;陈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进性肾炎30例临床分析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进性肾炎(RPGN),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无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病人多于半年之内死亡.我们分析了我院住院的30例PRGN的临床病理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宗可诚;张红斌;周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直接支架置入术与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患者血管的病变特点.结果:124例患者86例尝试直接支架置入术,79例成功,成功率为91.9%;其中A型病变64例,B1型病变25例,B2型病变3例,无C型病变;分叉病变11例,开口病变9例,无闭塞病变;长病变(≥10 mm)44例.7例失败者,5例血管严重成角,2例钙化病变.结论:直接支架置入术在有选择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满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作者:乔鲁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分析

    我院在1994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157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87例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詹志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眼睑结膜松毛虫毛11例报告

    自1999年以来在门诊病人中共见11例松毛虫毛刺入睑结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廷菊;于青;刘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贲门失弛缓症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球囊扩张术.结果:20例患者共进行了31次球囊扩张,人均1.5次(其中12例扩张1次,5例扩张2次,3例扩张3次).术后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和返流.术后随访无症状期为3~13个月.结论: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殿敬;薛海波;秦东京;庄悦新;赵明东;张培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58例临床分析

    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是鼻部常见良性肿瘤之一,治疗主要靠手术切除,由于术后易复发且恶变率较高,成为临床上难题之一.笔者收集1981-2001年有完整资料58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吴玉坤;蒲章杰;刘亭彦;蒋东英;马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52例急性白血病的染色体分析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从1976年FAB分型方案提出至今,多数医院仍以形态学观察为主,随着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异常,对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初诊的AL患者,除形态学观察外,还开展了白血病细胞的染色体检查,现将成功地做了核型分析的52例病人染色体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爱兰;方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可吸收张力带丝棒治疗髌骨骨折28例

    髌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移位明显者需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金属丝棒行张力带固定,缺点是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我科自1999年3月-2002年3月应用可吸收丝棒治疗髌骨骨折28例,取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学水;张文涛;刘少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洛丁新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104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糖尿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将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且病情不可逆转,常呈进行性发展,直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DN已成为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年轻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广泛应用,发现ACEI除有降压作用外,还能降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蛋白的排泄量,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改善预后[1~2].我们选用ACEI抑制剂--洛丁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104例进行治疗,观察其对蛋白尿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洪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氯霉素致多系统损伤1例

    病例患儿,女,12岁,体重32 kg,因发热3~4 d,腹痛1d来本院就诊.患儿于3~4 d前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乏力,在外地用氯霉素0.5 g输液治疗2次后,患儿出现腹痛,且伴鼻出血4次,每次出血量较多,经棉花压迫后缓解.体格检查:T 36.4℃,P 70/min,R 27/min,BP 90/60 mmHg.患儿神志清,精神欠佳,痛苦面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微绀.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腹软,不胀,上腹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四肢活动好.血RT:WBC 3.9×109/L,RBC 3.34×1012/L,HGB 102 g/L,PC 32×109/L;尿RT示:Pro;肝功能示:谷草转氨酶 187.2 U/L,谷丙转氨酶 147.0 U/L.

    作者:尚秀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叶状肿瘤35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标准和分类均存在较多的分歧[1].现汇集我院病理科1985-1990年间35例乳腺叶状肿瘤的病例,重新阅片诊断,并根据随访情况进一步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郝青;胡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癌根治术皮瓣处理体会

    乳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尽管目前手术方式很多,但传统的乳癌根治术仍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术式.由于手术损伤范围大,术后因皮瓣处理不当所致的皮下积血、感染、皮瓣坏死等近期并发症较多.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共施行乳癌根治术27例,随机分成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甲组)和皮下置管负压吸引组(乙组),结果显示皮瓣戳孔加压包扎法能有效地防止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荣海;辛宗海;王美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32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查及临床分析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中尤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病例增多更为明显,是目前性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探讨NGU的病原体及其临床特点,我们对2000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性病门诊确诊的326例男性NGU患者的病原体检查结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王忠永;杨长海;韩兆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伊曲康唑治疗脓癣28例临床分析

    伊曲康唑治疗脓癣资料较少,有报道其对小孢子菌的疗效较差[1].近年来我科收治28例脓癣患者,应用伊曲康唑加外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分析如下.

    作者:王秀敏;王素萍;苏培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椎管减压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附68例报告)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椎管减压术后病人,促进功能缺损恢复、降低致残率的方法.方法:对128例脊髓损伤椎管减压术后功能康复期病人,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药物相同.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功能恢复治愈率为20.6%,总有效率为97.1%,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是促进脊髓损伤术后病人功能缺损恢复的有效方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致残率低等优点.

    作者:周升新;李萍;祝成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美施康定直肠给药用于癌痛治疗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不同给药途径对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46例经病理确诊的癌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直肠给药,B组口服给药.均采用美施康定30 mg,每12 h给药一次.结果:A、B组疼痛明显缓解率分别为82.6%、91.3%,经统计学处理其疗效及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是癌痛病人安全、有效、简便的给药途径.

    作者:赵洪发;蒋雪超;张继宝;周广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临床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高,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有升高的趋势,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有血栓形成,长时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少数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故术后预防,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笔者对我院18年来共发生的18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徐国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顺铂和卡介苗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目的:观察顺铂(PDD)和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88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①PDD和BCG交替组44例,PDD 60 mg和BCG 60 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共灌注12次,以后每1个月交替灌注1次,持续2年;②BCG组44例,BCG 120 mg每周膀胱灌注1次,连续6次,以后每1个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2~7年,平均4年,PDD和BCG交替组复发率为9.1%,BCG组复发率为25%,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DD和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BCG灌注.

    作者:安成涛;安成功;于秋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5 ml注射器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85例

    自1996年开始我们采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7号针头)代替传统骨穿针,进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85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王燕莉;慈惠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