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霉素致多系统损伤1例

尚秀丽

关键词:氯霉素, 多系统损伤
摘要:病例患儿,女,12岁,体重32 kg,因发热3~4 d,腹痛1d来本院就诊.患儿于3~4 d前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乏力,在外地用氯霉素0.5 g输液治疗2次后,患儿出现腹痛,且伴鼻出血4次,每次出血量较多,经棉花压迫后缓解.体格检查:T 36.4℃,P 70/min,R 27/min,BP 90/60 mmHg.患儿神志清,精神欠佳,痛苦面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微绀.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腹软,不胀,上腹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四肢活动好.血RT:WBC 3.9×109/L,RBC 3.34×1012/L,HGB 102 g/L,PC 32×109/L;尿RT示:Pro;肝功能示:谷草转氨酶 187.2 U/L,谷丙转氨酶 147.0 U/L.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宫内外同时妊娠1例

    患者,女,27岁,因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20+d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于25 d前因停经44d在本院行人工流产,术中取出陈旧性绒毛,术后病理示妊娠.人流后阴道少量流血至今,偶有下腹痛,B超示右附件妊娠,以宫外孕入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外阴(-),阴道畅,宫口见咖啡样物,并陈旧性出血,宫体中位略大,活动好,压痛(+).行腹腔镜右输卵管切除术,术中见右输卵管壶腹部充血增粗,呈紫蓝色,同侧卵巢、子宫及对侧附件无异常,盆腔无积血.术后病理报告:右输卵管壶腹部妊娠.

    作者:周立;于加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美施康定直肠给药用于癌痛治疗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不同给药途径对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46例经病理确诊的癌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直肠给药,B组口服给药.均采用美施康定30 mg,每12 h给药一次.结果:A、B组疼痛明显缓解率分别为82.6%、91.3%,经统计学处理其疗效及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是癌痛病人安全、有效、简便的给药途径.

    作者:赵洪发;蒋雪超;张继宝;周广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利福平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目的:观察利福平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利福平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53例,同时与采用异烟肼胸腔注入治疗的对照组54例进行对照.结果:采用利福平胸腔注入的观察组,在胸腔积液消失率、胸水平均消失时间及平均胸腔穿刺次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胸膜肥厚粘连及胸腔感染、血气胸等并发症亦均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利福平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刘伟娟;岳燕凤;张清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放疗联合博宁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观察

    恶性肿瘤可发生骨转移,常出现顽固性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严重影响生存质量,过去常行单纯放疗、化疗及姑息性麻痹止痛治疗,疗效差,持续时间短.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2年1月,放疗联合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一代骨吸收抑制剂--博宁(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了45例骨转移患者,同时与45例行单纯放射治疗骨转移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杏枝;李宗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陈旧性桡骨下端骨折并脱位的治疗

    桡骨下端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往往伴有下尺桡关节的脱位,如果早期不能正确的复位,导致后期骨折的畸形愈合.下尺桡关节处于脱位状态,腕关节处于桡偏畸形,不但影响了外观,也严重的影响到腕关节的旋转功能,必须通过手术截骨矫形治疗,才能矫正桡偏畸形.过去的手术可行尺骨小头切除,但往往影响到手的握力,并且遗留腕关节的疼痛,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应用桡骨下端截骨并尺骨假关节成形术治疗此类病人1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思东;王希兖;朱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小板体积参数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血小板的活化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而血小板体积改变反映其活化状态,因此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郑永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分析

    我院在1994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157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87例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詹志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手术松解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21例

    儿童由于臀部长期肌肉注射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挛缩症在近几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我们对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21例患者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就本症的诊治进行讨论.

    作者:孙加永;陈立柱;闫玉珍;陈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32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查及临床分析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中尤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病例增多更为明显,是目前性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探讨NGU的病原体及其临床特点,我们对2000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性病门诊确诊的326例男性NGU患者的病原体检查结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王忠永;杨长海;韩兆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穿刺酒精硬化治疗盆腔囊肿65例

    自1997年1月我室开展介入性超声以来,已对65例盆腔囊肿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牛卫东;李剑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控制血压预防脑梗死复发的随访研究

    为了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我们对1991-2000年在我院住院的548例病人进行了跟踪随访调查,了解脑梗死的复发情况,并按血压正常与否,分为血压控制良好与不良两组,分别对其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海成;王树德;田俊林;刘树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直接支架置入术与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患者血管的病变特点.结果:124例患者86例尝试直接支架置入术,79例成功,成功率为91.9%;其中A型病变64例,B1型病变25例,B2型病变3例,无C型病变;分叉病变11例,开口病变9例,无闭塞病变;长病变(≥10 mm)44例.7例失败者,5例血管严重成角,2例钙化病变.结论:直接支架置入术在有选择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满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作者:乔鲁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氯霉素致多系统损伤1例

    病例患儿,女,12岁,体重32 kg,因发热3~4 d,腹痛1d来本院就诊.患儿于3~4 d前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乏力,在外地用氯霉素0.5 g输液治疗2次后,患儿出现腹痛,且伴鼻出血4次,每次出血量较多,经棉花压迫后缓解.体格检查:T 36.4℃,P 70/min,R 27/min,BP 90/60 mmHg.患儿神志清,精神欠佳,痛苦面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微绀.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腹软,不胀,上腹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四肢活动好.血RT:WBC 3.9×109/L,RBC 3.34×1012/L,HGB 102 g/L,PC 32×109/L;尿RT示:Pro;肝功能示:谷草转氨酶 187.2 U/L,谷丙转氨酶 147.0 U/L.

    作者:尚秀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农民高血压病发病及治疗状况研究

    目的:找出农民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的进行防治.方法:对本地区农民随机抽样普查发现的高血压病患者1 30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地区农民高血压病患病率为7.6%,知晓率为54.6%,治疗率为45.2%,控制率为2.8%.了解正常血压标准、知晓高血压危害、经常监测血压、有高血压症状者治疗率高(P<0.001).知晓正常血压标准、知晓高血压危害、经常监测血压、低盐饮食、体重正常、有高血压症状者控制率高(P<0.05).结论:提高农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加强血压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提高农民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关键.

    作者:聂仁洪;聂立红;刘一民;李美莲;聂立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药物流产后加用米索前列醇对阴道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用米索前列醇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05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于首服米索前列醇3~4 h后,直肠给予200 μ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不直肠给药.结果:两组完全流产率、平均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差异都有极显著性.结论:药物流产后加用米索前列醇能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作者:张洪芹;张英姿;崔景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顺铂和卡介苗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目的:观察顺铂(PDD)和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88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①PDD和BCG交替组44例,PDD 60 mg和BCG 60 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共灌注12次,以后每1个月交替灌注1次,持续2年;②BCG组44例,BCG 120 mg每周膀胱灌注1次,连续6次,以后每1个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2~7年,平均4年,PDD和BCG交替组复发率为9.1%,BCG组复发率为25%,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DD和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BCG灌注.

    作者:安成涛;安成功;于秋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膀胱内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膀胱内大出血较少见,有时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我院1999年1月-2002年6月发现大出血4例,经处理,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尹向东;苏雨行;王学东;孙德马;杨存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长骨造釉细胞瘤

    长骨造釉细胞瘤自1913年Fischer首次报道以来,全世界仅有300余例报道,国内报道占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08%[1].该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发生部位为胫骨.笔者报告我院自1997年建病理科以来50 000余例外检所遇到的4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治疗和预后等探讨,以增强对该肿瘤的认识,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任永昌;马丽英;甄宏伟;叶涛;苗蕾;肖成涛;刘贞贵;付雨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伊曲康唑治疗脓癣28例临床分析

    伊曲康唑治疗脓癣资料较少,有报道其对小孢子菌的疗效较差[1].近年来我科收治28例脓癣患者,应用伊曲康唑加外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分析如下.

    作者:王秀敏;王素萍;苏培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有高血压史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

    老年人高血压(HT)收缩压增高较明显,呈不对称性收缩期或纯收缩期HT.老年人收缩压增高是冠心病、心衰等的危险因子,脉压大是重要的预测指标,随年龄增长,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增高[1].为此,本文分析了有HT病史的老年人AMI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无高血压(NHT)史的老年人AMI临床资料对比,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韩吉福;张清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