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脑性瘫痪高压氧综合治疗54例临床分析

刘月英;李冰;张宝兰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 高压氧, 瘫痪
摘要:为了提高脑性瘫痪(脑瘫)病儿的生活质量,本科对1995-2001年在省级医院确诊的54例脑瘫病儿通过高压氧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应激大鼠室旁核神经元c-fos的表达

    目的:为下丘脑室旁核参与应激反应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以铃声刺激大鼠为应激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结果:铃声刺激使鼠室旁核神经元,尤其是小细胞亚核神经元c-fos表达显著增加.结论: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在铃声刺激下处于活动状态,参与应激反应.

    作者:宋海英;朱玉红;马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肺大疱破裂致自发性血气胸的外科治疗

    目的:对肺大疱破裂致自发性血气胸的外科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1987-2001年收治的28例肺大疱破裂致自发性血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病人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无死亡及并发症,随访8个月~5年,无复发.结论:肺大疱破裂所致自发性血气胸应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李英亮;王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18例临床分析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TPP)是甲亢病人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当病人以周期性瘫痪(PP)为首发症状而甲亢症状不明显或忽略了甲亢的临床症状时,易造成误诊误治,从而导致PP反复发作.本院1989-2001年间共收治TPP 18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初荣华;高鹏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维生素D与免疫功能关系分析

    目的:研究Vit D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25-(OH) D3的水平、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钙、磷、碱性磷酸酶等进行研究对比.结果:患儿25-(OH)D3、T细胞亚群、及IgG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患儿经补充Vit D320~40万u 1个月后,随着25-(OH)D3水平的升高,T细胞亚群明显升高(P<0.01),IgG、IgA、IgM及钙、磷、碱性磷酸酶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Vit D缺乏导致免疫功能损伤进而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要比导致Vit 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的要早,后果更严重.

    作者:杨月亮;李振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睾丸扭转致睾丸坏死1例

    1 临床资料病人,男,16岁,于19 h前突感右下腹及右侧睾丸持续性钝痛,伴恶心来诊,查体见右侧阴囊凸起,右侧睾丸肿大触痛,约5 cm×5 cm×4 cm,与附睾界限不清,质韧.B超示: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诊断:右侧睾丸扭转.急症手术,术中见右侧睾丸增大,青紫发黑.给予睾丸顺时针旋转360度,温盐水外敷后,血运仍不恢复.行右侧睾丸切除术,左侧睾丸固定于阴囊,术后恢复顺利,左侧睾丸无坏死.

    作者:付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奥扎格雷治疗脑梗死50例临床疗效观察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出现,脑梗死已成为老年人致残的重要疾病,已引起临床重视.我院自2001年2月-2002年8月应用奥扎格雷治疗脑梗死5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荣淮;张丙奎;李树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源性猝死的电生理预测和防治对策

    心源性猝死(SCD)是由原发性心脏疾病或通过心脏的发病机制引起的迅速并且未能预料的死亡.由于多数死者生前无任何先兆症状和体征,往往失去治疗时机.作者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临床研究结果,对于心源性猝死的电生理预测指标和防治的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李以敏;李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巨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用聚丙烯锥形网塞、网片行巨大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内环大于3 cm的腹股沟疝68例,分为2组:一组32例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另一组36例行传统手术方法.结果:充填式组出现复发1例;传统组出现复发8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巨大腹股沟疝应用填充式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光生;郇金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会师牵引术治疗后尿道损伤的体会(附148例报告)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48例均为男性,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4岁.均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完全断裂;其诊断诊据:尿道口有溢血、阴囊及会阴部青紫肿胀,肛诊前列腺上移,试探性导尿插管困难.致伤原因:车祸121例,占81.7%;塌方砸伤27例,占18.3%.合并休克35例、膀胱破裂12例、血气胸5例、肠破裂8例.

    作者:徐新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腘动脉损伤15例诊治体会

    动脉损伤为下肢损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四肢主要动脉结扎,按肢体坏死率来看,动脉为危险,肢体坏死率可达72.5%[1].因此,动脉损伤的早期处理无论平时或战时都是外科医生、特别是基层接诊医生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现将1990年以来遇到的15例动脉损伤的早期处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廷安;李中华;张新军;孔庆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小儿速效感冒灵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小儿速效感冒灵是由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等组成的中、西复方制剂,是治疗小儿感冒的常用药物,现质量标准采用外指示剂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操作费时,且受干扰,我们试用HPLC法测定本品内的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史保荣;吴军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管化髂骨移植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下颌骨缺损常导致严重的功能丧失和颜面畸形,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很多,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具有血供良好、自然曲度相似下颌骨形态等优点.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下颌骨缺损行血管化髂骨瓣修复36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毛尊荣;何长江;武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和毛花苷丙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国产艾司洛尔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快速心房颤动患者86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Ⅰ组)43例、毛花苷丙(西地兰)组(Ⅱ组)43例.Ⅰ组应用国产艾司洛尔采用分级递增静脉注射法,Ⅱ组用毛花苷丙0.008 mg/kg稀释后5 min静注,1 h无效者重复1次.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呼吸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8.4%和74.4%(P>0.05);②心率平均下降为Ⅰ组(43±16)次/min,Ⅱ组(21±14)次/min均P<0.05,两组间比较P>0.05;③血压平均下降为Ⅰ组(8.8±1.3)/(4.2±1.2)mmHg(P<0.05),Ⅱ组(1.1±0.3)/(0.9±0.4)mmHg(P>0.05),两组间比较P<0.05;④起效时间与大效应时间,Ⅰ组明显快于Ⅱ组;⑤Ⅰ组低血压、胸闷各1例(占4.6%),Ⅱ组心悸1例.结论:国产艾司洛尔临床应用安全、快速、有效.

    作者:黄树温;王磊;夏金枝;李克清;牟瑞起;王荣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方法较多,但术后易复发,有报道复发率高达20%~30%[1].我院自1998年10月-2001年10月开展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共118例147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鲍秀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传统抗心衰药物联合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观察

    我们采用传统抗心力衰竭药物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贝那普利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36例,并与传统抗心衰药物治疗28例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慢性CHF患者临床症状及左室功能改善等方面的疗效.

    作者:牟效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素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自1996年以来,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40例,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10月至2001年3月,我院收治新生儿硬肿症共78例,男41例,女37例;早产儿59例,足月儿19例;日龄1~10 d;体重1 000~3 000 g,其中<2 500 g者41例.

    作者:牛焕彬;孟庆美;祝成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肌注维生素K1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2822例分析

    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我们对本院产科出生的2 822例新生儿进行肌注维生素K1以预防维生素K缺乏症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对1997年1月-1999年7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儿2 822例均予维生素K1 5~10 mg肌注,1次/d,共用3 d.对照组2 306例(同期院外新生儿)不用药.观察内容:两组均连续观察从出生至4个月.包括婴儿出生时情况、喂养情况、肌注维生素K情况、患病情况及出血情况.对观察期内出现的出血详细记录与出血有关的因素及诊断治疗情况.

    作者:王小俊;于翠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放射介入输卵管插管持续灌注氨甲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35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放射介入输卵管插管持续灌注氨甲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输卵管妊娠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为放射介入输卵管插管持续灌注氨甲蝶呤,另一组为肌肉注射氨甲蝶呤,观察研究各组的症状、体征、血β-HCG、病灶大小的变化、疗效、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的保守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副反应小、疗程短.结论:放射介入输卵管插管持续灌注氨甲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解孝实;赵春荣;郝俊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学龄前儿童龋病家庭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家庭因素与龋病的关系.方法:在学龄前儿童1 195名中,选取龋病儿童组与无龋病对照组,有效配对169份,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及χ2检验.结果: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母乳喂养、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儿童龋患率和龋蚀程度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父母的刷牙情况对儿童乳牙龋患率无影响(P>0.05).结论:加强对家长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平衡膳食是预防儿童龋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袁玉华;罗文海;李桂英;万巧云;郭中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缓慢性窦房结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目的:讨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缓慢性窦房结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临床意义及转归.方法:对2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状况及心电图进行连续观察分析.结果:发生缓慢性窦房结功能紊乱者共50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6例(13.85%,36/260),窦房阻滞8例(3.08%,8/260),窦性静止6例(2.31%,6/26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缓慢性窦房结功能紊乱发生率较高,且多标志病情较严重.

    作者:刘兆英;李祥萍;郑海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