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树温;王磊;夏金枝;李克清;牟瑞起;王荣彬
临床资料表明,巨细胞病毒感染广泛存在人群中,是影响优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较困难,它虽属于疱疹病毒科,但对一些疱疹病毒有效的药物对巨细胞病毒均不敏感.干扰素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我们试用转移因子、阿昔洛韦、板兰根冲剂联合应用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16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洪珍;霍书华;王静;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股骨双髁骨折累及关节面,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较为困难.我科自1999年至今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该类复杂骨折10例,骨折愈合快,可早日行膝关节活动,效果可靠.
作者:盛奎升;荆兆峰;孟庆菊;朱桂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儿科自1996年以来,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40例,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10月至2001年3月,我院收治新生儿硬肿症共78例,男41例,女37例;早产儿59例,足月儿19例;日龄1~10 d;体重1 000~3 000 g,其中<2 500 g者41例.
作者:牛焕彬;孟庆美;祝成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出现,脑梗死已成为老年人致残的重要疾病,已引起临床重视.我院自2001年2月-2002年8月应用奥扎格雷治疗脑梗死5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荣淮;张丙奎;李树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0年2月-2002年6月我院用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7例,女5例,均为农民;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2岁;右眼8例,左眼4例.发病前均有明显的农业植物性外伤史.
作者:顾艳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但个别病人紫癜发生前以腹部症状及肾损害等症状为首发表现,常不能及时进行诊断,很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们遇见的以腹部症状为首发表现而未能及时进行诊断的21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张丙奎;迟作华;张荣淮;李树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无环鸟苷与泼尼松联合治疗面神经炎,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单用泼尼松治疗.现将我们观察的93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3例患者均为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1年5月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10~64岁,平均年龄39.2岁.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9~66岁,平均年龄38.5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既往史、病程、面瘫程度、治疗时机及疗效观察时间上均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作者:王润理;刘新华;周金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心源性猝死(SCD)是由原发性心脏疾病或通过心脏的发病机制引起的迅速并且未能预料的死亡.由于多数死者生前无任何先兆症状和体征,往往失去治疗时机.作者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临床研究结果,对于心源性猝死的电生理预测指标和防治的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李以敏;李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无动力症是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又称胃排空延迟综合征[1],作为一种术后的早期并发症,近几年来报道渐多.自1992年7月至2002年4月,我们共遇到此类并发症共11例,现就我们的诊治经验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玖;张庆广;陈茂华;厉泉;王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用聚丙烯锥形网塞、网片行巨大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内环大于3 cm的腹股沟疝68例,分为2组:一组32例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另一组36例行传统手术方法.结果:充填式组出现复发1例;传统组出现复发8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巨大腹股沟疝应用填充式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光生;郇金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从1987-2001年应用俯卧位摆动牵引法治疗新鲜髋关节后脱位33例,方法简便,疗效可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20~59岁,受伤后复位时间2~72 h;6例合并有髋臼骨折,其中4例髋关节复位后髋臼骨块复位,2例因髋臼复位不良而行节开复位内固定术.33例均用该法在3~8 min内完成复位.
作者:邱守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子宫穿孔是在人工流产、放环、取环以及诊断性刮宫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后果相当严重.现将我院20年来发生的子宫穿孔12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黄伟华;崔玉英;李金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下颌骨缺损常导致严重的功能丧失和颜面畸形,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很多,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具有血供良好、自然曲度相似下颌骨形态等优点.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下颌骨缺损行血管化髂骨瓣修复36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毛尊荣;何长江;武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提高脑性瘫痪(脑瘫)病儿的生活质量,本科对1995-2001年在省级医院确诊的54例脑瘫病儿通过高压氧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月英;李冰;张宝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心瓣膜病的治疗有长足的发展,外科治疗(瓣膜成形术、人工瓣膜置换术)和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已在临床广泛开展,适时的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使预后明显改观.但有一些患者由于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无法承受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则是唯一的选择,因此,内科治疗在心瓣膜病的治疗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张文博;曹景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我们对本院产科出生的2 822例新生儿进行肌注维生素K1以预防维生素K缺乏症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对1997年1月-1999年7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儿2 822例均予维生素K1 5~10 mg肌注,1次/d,共用3 d.对照组2 306例(同期院外新生儿)不用药.观察内容:两组均连续观察从出生至4个月.包括婴儿出生时情况、喂养情况、肌注维生素K情况、患病情况及出血情况.对观察期内出现的出血详细记录与出血有关的因素及诊断治疗情况.
作者:王小俊;于翠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方法较多,但术后易复发,有报道复发率高达20%~30%[1].我院自1998年10月-2001年10月开展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共118例147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鲍秀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脑出血昏迷病人高血糖治疗的差异.方法:56例脑出血昏迷高血糖病人随机分两组进行2种胰岛素强化治疗:①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27例);②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9例).两组治疗靶细胞值均为三餐前及睡前末梢血糖≥3.9 mmol/L,≤7.0 mmol/L并至少持续3 d.结果:两种治疗平均高血糖控制天数[微量泵组(14.5±4.6)d,多次皮下注射组(22.4±7.5)d,P<0.01]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微量泵组低血糖发生低于多次皮下注射组[微量泵组:(0.8±1.1)次/人,皮下注射组:(1.8±2.4)次/人,P<0.05].结论:微量泵更适合脑出血昏迷病人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减少低血糖发生.
作者:李美珍;张树香;王建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病史及体检,是诊断各种疾病的基础,对心血管病的诊断尤其重要.近年来,由于高精尖的诊断技术广泛用于临床,不少医生对临床检查方法有些忽视,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面对一个心血管病患者,首先应详细地询问病史和认真进行体检,通过临床检查方法对疾病的诊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所必要的器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这样才能缩小辅助检查的范围,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避免延误诊断治疗时机.
作者:曹景花;张文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TPP)是甲亢病人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当病人以周期性瘫痪(PP)为首发症状而甲亢症状不明显或忽略了甲亢的临床症状时,易造成误诊误治,从而导致PP反复发作.本院1989-2001年间共收治TPP 18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初荣华;高鹏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