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治(附3例报告)

高学军;张庆广;王玉玖;刘洪建;李伟;陈茂华;张连国;田东

关键词:食管, 恶性黑色素瘤
摘要:发生于食管的恶性黑色素瘤罕见.1906年Baur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国内已有数十例报道.临床上该病术前易误诊,治疗意见亦有分歧.现报告我院自1977年9月-2003年3月收治的3例病人,并结合文献对该病临床诊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迟发性面神经麻痹

    1997-2002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外伤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万绍杰;王运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骨肽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48例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骨代谢失调症,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院采用骨肽注射液治疗4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维润;孟爱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78例抑郁症伴焦虑障碍临床分析

    抑郁症病人伴有焦虑障碍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因此我们调查了部分住院病人及长期门诊随访病人以确定抑郁症伴焦虑障碍的频率,本文的焦虑障碍主要指CCMD-Ⅲ中神经症中的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及躯体形式障碍.

    作者:邱焕玲;李国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

    出血性膀胱炎(HC)是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之一,重在预防.我们应用粘膜保护剂美司钠,并水化、碱化尿液,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HC的发生,使HC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慧芳;高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精子顶体膜蛋白的研究

    目的:研究提取和纯化与人卵透明带(HZP)作用更为密切的人精子膜蛋白,为改进精子包被抗原的制备方法和筛选避孕疫苗抗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悬浮离心法制备人精子膜蛋白混合溶液;②卵子热溶透析法制备HZP溶液;③将人精子膜蛋白混合溶液进行SDS-PAGE电泳,然后全胶电洗脱分别收集蛋白溶液30管;④梅花孔葡聚糖凝胶试验及精卵结合体外实验鉴定出阳性管;⑤以阳性管内的HZP特异精子膜蛋白溶液包被抗原进行抗精子抗体(AsAb)检测.结果:SDS-PAGE电泳、梅花孔葡聚糖凝胶试验及精卵结合体外实验证实,与HZP结合的人精子膜蛋白有多种成分;全胶电洗脱后以第14管内成分之特异性强,与标准蛋白分子量对照,其分子量范围为48~53 kD.结论:以电洗脱转移法纯化、筛选的人精子膜蛋白是特异的,与HZP具极强相关性;以该精子膜蛋白包被抗原用于检测AsAb,其灵敏度更高,交叉反应会明显减少.

    作者:孙贻华;刁汇玲;赵春莉;李笑岩;王桂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pG脱氧寡核苷酸序列的研究进展

    1984年Tokunaga等发现卡介苗(BCG)可以作为一种抗原激发体内的免疫系统,增加抗肿瘤的作用[1],随后的研究发现BCG中主要含有某种特殊的核酸序列,可特异性的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现已证实这种特殊的核酸序列就是我们所讲的单链CpG(胞嘧啶,鸟嘌呤)序列.

    作者:刘秀香;张金萍;蒋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消炎促愈油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复发性口疮(RAU)是口腔粘膜中较顽固的慢性病之一,对该病目前国内外均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和方法,用药广而杂,疗效不确切,尤其是控制复发极为困难.我院自1998年1月采用本院制剂消炎促愈油局部涂搽治疗此病,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褚爱武;王玉;赵淑梅;王滨;王青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L-精氨酸对自体移植猪小肠粘膜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自体移植小肠粘膜ATP酶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幼猪自体小肠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再灌注期间静脉滴注L-精氨酸150 mg/kg.观察再灌注24、48及72 h时肠粘膜Na+-K+-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术后48 h,实验组术后72 h肠粘膜Na+-K+-ATP酶活性较正常对照值明显增高;假手术组术后72 h较24、48 h,术后48 h较24 h的肠粘膜Na+-K+-ATP酶活性值显著增高.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间各时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幼猪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操作后肠粘膜ATP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应用L-精氨酸并未明显增加ATP酶的活性.应用L-精氨酸预防移植小肠再灌注损伤粘膜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兴华;张元德;傅文政;刘希杰;傅廷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地卡因解除粘膜疼痛100例效果观察

    近年来,我们应用地卡因的粘膜止痛作用,对100例粘膜病变引起疼痛的患者进行止痛并配合病因治疗,使患者康复过程无痛苦,受到患者欢迎,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云;高雪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胎盘早剥54例临床分析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发展快,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母婴生命.笔者就我院1999年9月-2003年2月发生的胎盘早剥54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景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白术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从免疫学方面探讨中药白术的强身健体作用.方法:用100%白术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检测小鼠抗体产生能力、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的功能.结果:用药组小白鼠以上免疫学指标均有显著增强作用,与对照组相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未见有副反应.结论:口服白术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常云亭;孙吉兰;邱世翠;王志强;周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有密切联系.控制和根除HP后,溃疡愈合率提高,且复发率显著降低.现就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艺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调查分析

    随着抗生素新产品的开发和临床广泛应用,其滥用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造成药品的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不良反应增多,耐药菌株增加.笔者就我院三年来3个月的门诊处方中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刘呈华;李玉兰;李珂珂;张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电脑骨折愈合仪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电磁刺激骨折愈合是近年来国内外骨科学界使用较广泛的新兴技术,电脑骨折愈合仪(EDIT)产生的内生电疗法对增强骨的机械性能、骨折的愈合、胀痛的消退、减轻疼痛均可产生明显的疗效,现就50例骨折患者骨折治疗中电脑骨折愈合仪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珍;薄明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双带蒂阴囊瓣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会阴型尿道下裂26例

    尿道下裂是一种因前尿道发育不全而致尿道开口达不到正常位置的阴茎畸形,是小儿泌尿系中常见的先天畸形.我院自1996年7月-2002年12月采用双带蒂阴囊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会阴型尿道下裂,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峰;孙立国;张守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治(附3例报告)

    发生于食管的恶性黑色素瘤罕见.1906年Baur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国内已有数十例报道.临床上该病术前易误诊,治疗意见亦有分歧.现报告我院自1977年9月-2003年3月收治的3例病人,并结合文献对该病临床诊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高学军;张庆广;王玉玖;刘洪建;李伟;陈茂华;张连国;田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静吸复合麻醉苏醒期兴奋原因分析

    我院麻醉科自1996年10月-2002年5月共实施静吸复合麻醉3 068例,其中64例病人苏醒期出现梦幻、谵妄、情绪激动、烦躁、肌张力高、肌体乱动、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等兴奋症候群,现对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董明远;朱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以哭闹为主诉的婴幼儿疾病150例临床分析

    哭闹是儿科疾病常见的主诉,为提高对本症相关疾病的认识,现将1998-2002年因哭闹就诊的150例患儿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张美娟;焦凤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大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哮喘急性发作49例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大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49例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大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组28例;小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组21例.分别于20 mL盐水中加入12.5万单位及1.25万单位肝素超声雾化吸入.结果:与小剂量肝素组比较,大剂量肝素组及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大呼气流速(PEFR),1 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1 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明显改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而患者血凝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肝素雾化吸入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范崇伦;徐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一氧化氮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糖尿病(DM)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DM并发神经病变、DM无并发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三组人群各30名.所有受试者均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进行NO、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项目的测定.结果:DM并发神经病变组的血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并发症组;而且其TC和TG水平均显著高于DM无并发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血NO与血清总胆固醇(TC)、HbAlc和病程等呈显著负相关.结论:NO水平的下降可能是引起DM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DM患者NO的下降与长期的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徐淑凤;徐荣慧;赵清;尹素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