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42b表达量的变化

刘庆新;张苏明

关键词:脑出血, 血肿周围脑水肿, 活化血小板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42b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脑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对3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72h内)及治疗1周后血小板CD62p和CD42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人比较,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01),CD42b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01);脑出血患者治疗1周后与发病早期比较,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CD42b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血小板活化现象,治疗后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提示脑出血患者应适当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p53和c-myc在口腔鳞癌中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

    目的:探讨p53和c-myc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在口腔鳞癌(OSCC)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0例口腔鳞癌和5例正常口腔粘膜中p53和c-myc的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状况进行了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结果:OSCC中p53和c-myc的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0%和63.3%,其mRNA表达率分别是80%和83.3%.p53和c-myc基因扩增量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结论:这两种基因的扩增和mRNA表达在OSCC发生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OSCC中导致p53和c-myc扩增的某些因素可能是相同的.

    作者:刘乃国;马云;冯锐;吴淑华;张卫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治疗复发性唇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复发性唇疱疹成人多见,诱使复发的刺激因子很多.我们自1997年以来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局部治疗复发性唇疱疹,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信维;姜书成;王仁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贝复舒应用的效果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病,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术区的修复需要一段时间,病人很不舒服,我们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病人加用贝复舒(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玮;张佳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早期拔除尿管预防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和出血

    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对39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TVP).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收到有效防止膀胱痉挛和出血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天亭;李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三联疗法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78例分析

    肱二头肌长头键鞘炎临床颇为常见,其病理变化是结节间沟的肌腱及腱鞘充血、水肿,肥厚、粘连,导致功能障碍.治疗方法繁多,但以针灸刀为主配合鞘内注药及手法推拿三联疗法未见报道,笔者采用三联法治疗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曰新;蔡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鼻中隔成形术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鼻中隔形成术的优越性.方法:施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同时行鼻中隔成形术108例.结果:鼻中隔偏曲治愈率为98.15%,有效率为100%.结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行鼻中隔成形术具有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治疗效果、便于术后复查、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亭彦;彭华光;蒲章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532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该病多发于中、青年男性.常由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及饮酒等因素诱发.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间的紧密连接受到破坏,屏障和生理泵功能失常,致使脉络膜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形成视网膜神经上皮的盘状浅脱离.

    作者:丁昌太;翟彦君;王俊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sICAM-1、PTM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1ecule-1,sICAM-1)、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1asma thrombomodulin,PTM)水平变化的特点,探讨检测患者sICAM-1、PT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58例T2DM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sICAM-1、PTM水平.结果:T2DM患者各组sICAM、PTM检测结果(单位μg/L):T2DM组为220.0±32.8,33.9±13.7;有并发症组为277.9±25.6,36.9±8.6;无并发症组为204.7±18.1,28.1±9.1.对照组为188.6±16.9,20.1±7.8.T2DM患者sICAM-1、PTM水平变化特点:①T2DM患者血sICAM-1、P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T2DM有并发症患者sICAM-1、PTM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1);③无并发症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性(P<0.01).结论:T2DM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患者体内存在sICAM-1、PTM的异常表达,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sICAM-1、PTM可能是T2DM发生并发症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陈明;张会芝;邢月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进展性脑卒中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血压、血糖、血脂及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伴高血压者55例,其中42例收缩压低于20 kPa,舒张压大于12 kPa,脉压大于4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者56例,其中软斑28例,溃疡斑26例,硬斑2例.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危险因素的研究对防治进展性脑卒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洪新;马春花;吴新华;崔传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5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对比分析

    我们于2000年6月-2002年10月对58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进行了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DCG),并与常规心电图进行了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周秀菊;汪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2年4月间,对66例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术的患者,行Ⅰ期和Ⅱ期羟基磷灰石眼座眼窝内植入术,以矫正眼窝凹陷.追踪观察6个月~3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环;初宪华;刘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的探讨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所致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发病以20~3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潜伏期1~3个月.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易复发.为探讨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作者采用微波和干扰素注射另加中药祛疣汤的综合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李黎萍;刘建荣;梁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探讨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查找裂孔并进行冷凝,外加压、环扎、放液或不放液.结果: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4例,2例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结论: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创伤小,效果好.

    作者:徐教伦;韩文杰;郑敏;宋秋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齐鲁石化公司十年住院病人病因分析

    为了解齐鲁石化公司近年来职工家属住院病人的疾病构成情况,笔者对1992-2002年全部住院病人的资料(不含孕产妇),采用百分比及构成比法进行了分析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兆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股骨远端骨折,由于股骨远端骨髓腔宽,多为松质骨且与血管、神经及膝关节关系密切等原因,伤情往往复杂,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是较难治疗的骨折之一.我科自2000年2月-2002年1月共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6例(17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春;孟涛;窦永峰;房清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自体疣皮下埋植术并黄芪注射液治疗尖锐湿疣98例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在有不洁性交史的人群中感染率高(凡是与患有尖锐湿疣的人发生性接触者,约70%可被感染),无特效治疗方法,治愈后易复发.笔者自2000年3月至2002年8月采用自体疣皮下埋植术并黄芪注射液治疗尖锐湿疣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海滨;崔艳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冠周炎新疗法

    急性冠周炎是口腔科门诊18~25岁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常规法疗程长,疗效缓慢.因此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局部药物注射法,其疗效显著,疗程短,受患者欢迎.

    作者:朱成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HFRS伴ARF病人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HFRS伴ARF疗效满意.

    作者:刘卫民;劳方元;宋爱华;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治疗骨不连及缺损

    四肢严重创伤可导致骨的节段性及蝶形缺损,严重的骨髓炎在死骨及病灶清除后、骨肿瘤在瘤段切除后亦可导致骨的缺损.传统植骨术治疗周期长,且存在植骨块坏死及吸收,导致骨不连而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致残.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髂骨瓣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已较多的应用于临床,且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晓东;孟涛;陈方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的疗效.方法:将EH伴LVH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2例,单用依那普利,B组78例,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及两组间血压与LVH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间降压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A组(P>0.05)较B组明显(P<0.05).结论:两药合用对LVH有协同逆转作用.

    作者:刘振华;王树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