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32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丁昌太;翟彦君;王俊恩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激光
摘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该病多发于中、青年男性.常由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及饮酒等因素诱发.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间的紧密连接受到破坏,屏障和生理泵功能失常,致使脉络膜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形成视网膜神经上皮的盘状浅脱离.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磨牙根管治疗术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术是除去全部牙髓的治疗方法,效果肯定.但由于磨牙根管较多,根管细且有时弯曲,去除全部牙髓有一定困难,目前大多用于前牙治疗,用于后牙治疗的较少.我们抽取1997年行后牙根管治疗的374例进行随访观察,并抽取行后牙干髓治疗的312例作为对照组,经复查统计结果如下.

    作者:吴春梅;姜书成;刘炳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的处理方法

    随着气囊导尿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由于其构造特点,导尿管拔除困难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特别是留置气囊导尿管时间过长,或因橡胶的老化造成气囊管腔阻塞,如果对其使用方法不熟悉,或强行拔除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王长莲;赵维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三联疗法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78例分析

    肱二头肌长头键鞘炎临床颇为常见,其病理变化是结节间沟的肌腱及腱鞘充血、水肿,肥厚、粘连,导致功能障碍.治疗方法繁多,但以针灸刀为主配合鞘内注药及手法推拿三联疗法未见报道,笔者采用三联法治疗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曰新;蔡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96例过敏性紫癜特异性抗原测试统计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过敏原的检查对病因的诊断和治疗及预防复发十分重要.我院自1988年8月至2001年8月,对296例过敏性紫癜特异性抗原阳性的病人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牟爱芹;王俊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耳穴压豆法治疗顽固性跖疣38例

    2000-2002年,我们用耳穴压豆法治疗顽固性跖疣3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学;董孟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贝复舒应用的效果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病,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术区的修复需要一段时间,病人很不舒服,我们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病人加用贝复舒(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玮;张佳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肝合剂抗肝纤维化的形态学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慢肝合剂抗肝纤维化的形态学变化.方法: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用慢肝合剂进行预防和治疗,用光镜观察肝脏HE、Mallory染色的变化,用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肝脏HE、Mallory染色及超微结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慢肝合剂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姜学连;崔银枝;靳艳华;贲长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56例效果分析

    间歇性外斜视是共同性外斜视的主要类型,占外斜视的80%且多幼年发病.因平时能控制正位而不能引起家长注意,往往发现较晚,因治疗不及时使患者双眼视功能遭到破坏.其治疗多需手术矫正眼位,但手术量不易掌握.我科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56例间歇性外斜视病人,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鲍秀艳;刘兴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532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该病多发于中、青年男性.常由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及饮酒等因素诱发.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间的紧密连接受到破坏,屏障和生理泵功能失常,致使脉络膜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形成视网膜神经上皮的盘状浅脱离.

    作者:丁昌太;翟彦君;王俊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RF器械复位加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RF器械加椎体间融合术或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2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彻底的神经减压,用RF器械对滑椎复位固定,自髂嵴后部取圆柱状骨块嵌入椎间植骨,或行TFC椎体间融合,或行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6年5个月,平均3年9个月,按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腰痛改善率为93%,滑脱复位率84%~100%.短时神经根功能障碍1例,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结论:RF器械复位、固定加椎体间融合术或后外侧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椎体间隔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各有其适应证.

    作者:张丙磊;于洪波;张强;陈西民;余枫;林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胸腺素alpha-1的治疗应用研究进展

    胸腺素α1 (Tα1)是Goldstein和Low及其同事首先从牛胸腺组织TF5中分离的一种多肽,含28个氨基酸,分子量3,108 kD,等电点4.2[1].Tα1结构保守,在各哺育动物中结构一致,分布广泛,存在于哺育动物各组织器官中,尤以胸腺中含量高.Tα1的氨基酸序列与原胸腺素α的N端28个氨基酸相同.近Sarandeses CS等[2]研究发现,体内有一种叫溶酶体门冬酰内肽酶的蛋白酶选择性裂解位于前胸腺素原α序列中的门冬酰甘氨酸基序, 特别是Asn28-Gly29和Asn35-Gly36,分别产生Tα1与Tα2.这表明Tα1是一种正常就存在于体内的一种多肽,这提高了它在体内参与功能作用的可能性,而以前由于在蛋白水解抑制的胸腺提取物中并没有发现这两种短肽,于是人们认为这两种短肽不是体内前胸腺素原的自然产物.

    作者:宫照龙;蒋座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臀肌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1例肌电图分析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在当地农村个体诊所臀肌注射青霉素后出现右足跛行,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检查臀部针孔位置正确,患儿小腿曾有摔伤病史,当事医生认为患儿跛行与臀肌注射无关,是其摔伤所致.

    作者:刘玲;解玉梅;刘向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远期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对其远期疗效极不理想.为提高哮喘的远期疗效,自1997-2002年我科按照WHO的建议,在省内首先系统规范化开展防治哮喘,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sICAM-1、PTM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1ecule-1,sICAM-1)、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1asma thrombomodulin,PTM)水平变化的特点,探讨检测患者sICAM-1、PT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58例T2DM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sICAM-1、PTM水平.结果:T2DM患者各组sICAM、PTM检测结果(单位μg/L):T2DM组为220.0±32.8,33.9±13.7;有并发症组为277.9±25.6,36.9±8.6;无并发症组为204.7±18.1,28.1±9.1.对照组为188.6±16.9,20.1±7.8.T2DM患者sICAM-1、PTM水平变化特点:①T2DM患者血sICAM-1、P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T2DM有并发症患者sICAM-1、PTM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1);③无并发症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性(P<0.01).结论:T2DM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患者体内存在sICAM-1、PTM的异常表达,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sICAM-1、PTM可能是T2DM发生并发症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陈明;张会芝;邢月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原发性多发性桥脑出血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2 d前因情绪激动,突觉视物成双,随之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便,言语欠流利,左侧偏身麻木而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及血液病史.

    作者:吴刚;王忠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20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4~8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34.84±6.75)mmHg,术后4个月平均眼压为(14.23±4.15)mmHg,术后20眼均形成功能滤过泡.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能安全、有效的降低眼压,是一种对开角型青光眼很有应用前景的抗青光眼手术.

    作者:柴建生;王强;考华婷;张娟;田东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超声显像在临床各科领域中显示了越来越高的重要性.有关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超声显像的应用价值迄今报道很少[1].自1997年以来,我院开始应用超声显像配合腹腔镜切除胆囊8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董玉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在IGT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测定120名IGT患者和96名糖耐量正常(NGT)对照者的空腹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及餐后2 h血糖,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相对胰岛素敏感指数(RISI)、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结合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GT组及NGT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斑块面积与RISI呈负相关(r=-0.45,P<0.01),与餐后2 h血糖(r=0.39,P<0.01)、BMI(r=0.48,P<0.01)及WHR(r=0.41,P<0.01)呈正相关,而与TG、FBG、TC、FINS无相关性(P>0.05).IGT组患者有斑块和无斑块者之间RISI、WHR、BMI、餐后2 h血糖、TG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是IGT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作者:宋守君;张颖;王琳;朱玉琴;邢绍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自体疣皮下埋植术并黄芪注射液治疗尖锐湿疣98例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在有不洁性交史的人群中感染率高(凡是与患有尖锐湿疣的人发生性接触者,约70%可被感染),无特效治疗方法,治愈后易复发.笔者自2000年3月至2002年8月采用自体疣皮下埋植术并黄芪注射液治疗尖锐湿疣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海滨;崔艳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治疗骨不连及缺损

    四肢严重创伤可导致骨的节段性及蝶形缺损,严重的骨髓炎在死骨及病灶清除后、骨肿瘤在瘤段切除后亦可导致骨的缺损.传统植骨术治疗周期长,且存在植骨块坏死及吸收,导致骨不连而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致残.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髂骨瓣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已较多的应用于临床,且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晓东;孟涛;陈方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