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臀肌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1例肌电图分析

刘玲;解玉梅;刘向军

关键词:注射, 坐骨神经损伤, 肌电图
摘要:1 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在当地农村个体诊所臀肌注射青霉素后出现右足跛行,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检查臀部针孔位置正确,患儿小腿曾有摔伤病史,当事医生认为患儿跛行与臀肌注射无关,是其摔伤所致.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HFRS伴ARF病人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HFRS伴ARF疗效满意.

    作者:刘卫民;劳方元;宋爱华;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巨幼细胞贫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巨幼细胞贫血是较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病因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胃炎,对叶酸和维生素B12吸收产生影响.为了寻找巨幼细胞贫血新的致病因素,我们观察了43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与HP感染的关系,目的在于探讨HP感染对巨幼细胞贫血的影响.

    作者:李琪;李元堂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42b表达量的变化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42b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脑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对3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72h内)及治疗1周后血小板CD62p和CD42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人比较,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01),CD42b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01);脑出血患者治疗1周后与发病早期比较,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CD42b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血小板活化现象,治疗后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提示脑出血患者应适当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

    作者:刘庆新;张苏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茎突部分截除术87例临床分析

    茎突过长可导致茎突综合征,引起咽喉痛、咽异物感,颌下、颈部及耳部等部位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治疗此病以手术为主.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茎突过长住院病人8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贵敏;赵培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sICAM-1、PTM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1ecule-1,sICAM-1)、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1asma thrombomodulin,PTM)水平变化的特点,探讨检测患者sICAM-1、PT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58例T2DM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sICAM-1、PTM水平.结果:T2DM患者各组sICAM、PTM检测结果(单位μg/L):T2DM组为220.0±32.8,33.9±13.7;有并发症组为277.9±25.6,36.9±8.6;无并发症组为204.7±18.1,28.1±9.1.对照组为188.6±16.9,20.1±7.8.T2DM患者sICAM-1、PTM水平变化特点:①T2DM患者血sICAM-1、P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T2DM有并发症患者sICAM-1、PTM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1);③无并发症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性(P<0.01).结论:T2DM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患者体内存在sICAM-1、PTM的异常表达,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sICAM-1、PTM可能是T2DM发生并发症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陈明;张会芝;邢月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超声显像在临床各科领域中显示了越来越高的重要性.有关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超声显像的应用价值迄今报道很少[1].自1997年以来,我院开始应用超声显像配合腹腔镜切除胆囊8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董玉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预激综合征的新近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预激综合征包括三个类型:①经典的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②短PR正常QRS综合征(L-G-L综合征);③变异型预激综合征(Mahaim型预激综合征).应强调的是预激综合征如同其它综合征一样,是一个临床实体(clinical entity ),仅有心电图表现而不伴发阵发性心动过速不应该称为预激综合征,而应将心电图现象加以描述和报道,如短PR间期、正常QRS,心室预激现象等.

    作者:张文博;张贞美;孙蕙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的探讨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所致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发病以20~3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潜伏期1~3个月.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易复发.为探讨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作者采用微波和干扰素注射另加中药祛疣汤的综合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李黎萍;刘建荣;梁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原发性多发性桥脑出血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2 d前因情绪激动,突觉视物成双,随之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便,言语欠流利,左侧偏身麻木而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及血液病史.

    作者:吴刚;王忠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的处理方法

    随着气囊导尿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由于其构造特点,导尿管拔除困难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特别是留置气囊导尿管时间过长,或因橡胶的老化造成气囊管腔阻塞,如果对其使用方法不熟悉,或强行拔除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王长莲;赵维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磨牙根管治疗术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术是除去全部牙髓的治疗方法,效果肯定.但由于磨牙根管较多,根管细且有时弯曲,去除全部牙髓有一定困难,目前大多用于前牙治疗,用于后牙治疗的较少.我们抽取1997年行后牙根管治疗的374例进行随访观察,并抽取行后牙干髓治疗的312例作为对照组,经复查统计结果如下.

    作者:吴春梅;姜书成;刘炳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我国境内开展的四次大规模人群(超过10万人次)的糖尿病抽样调查表明,现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是1980年的3倍.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1].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糖尿病知识教育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十分重要.现将2002年对青岛市市南区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宗明;董砚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的疗效.方法:将EH伴LVH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2例,单用依那普利,B组78例,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及两组间血压与LVH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间降压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A组(P>0.05)较B组明显(P<0.05).结论:两药合用对LVH有协同逆转作用.

    作者:刘振华;王树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UTI和丹参对大鼠肝脏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简称UTI)和丹参两种药物对大鼠肝脏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肝动脉阻断性手术保护肝脏再灌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①采用2×2析因设计的双盲实验研究方法,并采用空白对照.②检测静脉血中血管内皮素(ET)、透明质酸酶(H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五项指标.③应用SASv6.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各实验组的各项指标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TI和丹参两种药物均有减轻大鼠肝脏再灌注后损害的作用(P<0.01).两药合用虽然其检测数据的均数值都有下降趋势,但是,除ET项目外,其他项目无统计学意义,两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TI和丹参两种药物均有减轻大鼠肝脏动脉阻断再灌注后肝功能损害的作用.

    作者:李志华;刘霞;郭玉霞;扬广运;陈汝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532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该病多发于中、青年男性.常由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及饮酒等因素诱发.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间的紧密连接受到破坏,屏障和生理泵功能失常,致使脉络膜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形成视网膜神经上皮的盘状浅脱离.

    作者:丁昌太;翟彦君;王俊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病人钙镁的变化

    收集我院近年来100例脑梗死病人,检验其血清钙镁,并与同期健康查体老年人进行比较.旨在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钙镁的变化,以探讨钙镁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石海英;张洁;韩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冠周炎新疗法

    急性冠周炎是口腔科门诊18~25岁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常规法疗程长,疗效缓慢.因此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局部药物注射法,其疗效显著,疗程短,受患者欢迎.

    作者:朱成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进展性脑卒中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血压、血糖、血脂及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伴高血压者55例,其中42例收缩压低于20 kPa,舒张压大于12 kPa,脉压大于4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者56例,其中软斑28例,溃疡斑26例,硬斑2例.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危险因素的研究对防治进展性脑卒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洪新;马春花;吴新华;崔传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5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对比分析

    我们于2000年6月-2002年10月对58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进行了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DCG),并与常规心电图进行了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周秀菊;汪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RF器械复位加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RF器械加椎体间融合术或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2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彻底的神经减压,用RF器械对滑椎复位固定,自髂嵴后部取圆柱状骨块嵌入椎间植骨,或行TFC椎体间融合,或行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6年5个月,平均3年9个月,按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腰痛改善率为93%,滑脱复位率84%~100%.短时神经根功能障碍1例,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结论:RF器械复位、固定加椎体间融合术或后外侧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椎体间隔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各有其适应证.

    作者:张丙磊;于洪波;张强;陈西民;余枫;林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