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敏;赵培忠
间歇性外斜视是共同性外斜视的主要类型,占外斜视的80%且多幼年发病.因平时能控制正位而不能引起家长注意,往往发现较晚,因治疗不及时使患者双眼视功能遭到破坏.其治疗多需手术矫正眼位,但手术量不易掌握.我科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56例间歇性外斜视病人,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鲍秀艳;刘兴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在当地农村个体诊所臀肌注射青霉素后出现右足跛行,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检查臀部针孔位置正确,患儿小腿曾有摔伤病史,当事医生认为患儿跛行与臀肌注射无关,是其摔伤所致.
作者:刘玲;解玉梅;刘向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观察标准及药物流产不全或失败的处理原则.方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960例(研究组)与传统流产203例对照.结果:研究组清宫术345(35.9%)例,对照组21(10.3%)例;研究组阴道出血量、持续时间、流产后出血率(0.2%)、盆腔炎发生率(1.1%)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01.结论:药物流产不全或失败者,5 h内行主动清宫术,能够解除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过多、过长的原因,减少药物流产并发症;对孕妇造成的痛苦和对子宫内膜的破坏及并发症小于负压吸引流产术,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作者:李法升;南芳芳;马丽;韦枝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研究证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发生和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失调以及血管新生等因素有关,异位症患者血中的免疫球异常是继发于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各种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异位症的病理生理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尤其是腹膜局部防御系统缺陷,是异位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血中的单核细胞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异位种植和生长,同时腹腔中活化的巨噬细胞、NK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则可将残留的子宫内膜细胞破坏清除.而在异位症患者,由于单核细胞功能的改变,其外周血单核细胞却可以刺激子宫内膜细胞在异位种植和生长;同时,腹腔中的巨噬细胞、NK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又被抑制,这样子宫内膜即能在腹腔种植.子宫内膜细胞在腹腔中成功种植以后,其进一步发展则依赖于一些内分泌的、免疫的及血管形成因子的作用,同时,异位灶在增长过程中需要新生血管供血,故血管形成因子具有重要作用.上述过程中分泌的一些炎性介质及血管生长因子等,则与疼痛粘连形成有关.
作者:温兰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肱二头肌长头键鞘炎临床颇为常见,其病理变化是结节间沟的肌腱及腱鞘充血、水肿,肥厚、粘连,导致功能障碍.治疗方法繁多,但以针灸刀为主配合鞘内注药及手法推拿三联疗法未见报道,笔者采用三联法治疗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曰新;蔡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股骨远端骨折,由于股骨远端骨髓腔宽,多为松质骨且与血管、神经及膝关节关系密切等原因,伤情往往复杂,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是较难治疗的骨折之一.我科自2000年2月-2002年1月共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6例(17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春;孟涛;窦永峰;房清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多部位心脏起搏(Multisite Cardiac Pacing)是近年来问世的一种全新起搏技术,旨在通过起搏器调整心脏除极路径,恢复心房或心室的电机械同步,以获得良好的抗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效果.可用于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DCM)、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难治心脏疾病[1].虽然到目前为止其临床实践不长,但有限的临床资料已显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此项技术国内起步较晚,临床应用不到3年,现将1例报告如下.
作者:郑海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过敏原的检查对病因的诊断和治疗及预防复发十分重要.我院自1988年8月至2001年8月,对296例过敏性紫癜特异性抗原阳性的病人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牟爱芹;王俊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血压、血糖、血脂及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伴高血压者55例,其中42例收缩压低于20 kPa,舒张压大于12 kPa,脉压大于4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者56例,其中软斑28例,溃疡斑26例,硬斑2例.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危险因素的研究对防治进展性脑卒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洪新;马春花;吴新华;崔传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我院从2000年开始实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共完成26例PTCA、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8例.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2年治疗的34例冠心病患者,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与药物治疗的病例对比,评价血运重建术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寇勇;耿玉学;安可英;许道营;张连国;李爱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53和c-myc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在口腔鳞癌(OSCC)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0例口腔鳞癌和5例正常口腔粘膜中p53和c-myc的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状况进行了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结果:OSCC中p53和c-myc的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0%和63.3%,其mRNA表达率分别是80%和83.3%.p53和c-myc基因扩增量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结论:这两种基因的扩增和mRNA表达在OSCC发生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OSCC中导致p53和c-myc扩增的某些因素可能是相同的.
作者:刘乃国;马云;冯锐;吴淑华;张卫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所致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发病以20~3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潜伏期1~3个月.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易复发.为探讨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作者采用微波和干扰素注射另加中药祛疣汤的综合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李黎萍;刘建荣;梁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RF器械加椎体间融合术或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2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彻底的神经减压,用RF器械对滑椎复位固定,自髂嵴后部取圆柱状骨块嵌入椎间植骨,或行TFC椎体间融合,或行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6年5个月,平均3年9个月,按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腰痛改善率为93%,滑脱复位率84%~100%.短时神经根功能障碍1例,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结论:RF器械复位、固定加椎体间融合术或后外侧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椎体间隔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各有其适应证.
作者:张丙磊;于洪波;张强;陈西民;余枫;林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在IGT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测定120名IGT患者和96名糖耐量正常(NGT)对照者的空腹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及餐后2 h血糖,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相对胰岛素敏感指数(RISI)、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结合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GT组及NGT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斑块面积与RISI呈负相关(r=-0.45,P<0.01),与餐后2 h血糖(r=0.39,P<0.01)、BMI(r=0.48,P<0.01)及WHR(r=0.41,P<0.01)呈正相关,而与TG、FBG、TC、FINS无相关性(P>0.05).IGT组患者有斑块和无斑块者之间RISI、WHR、BMI、餐后2 h血糖、TG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是IGT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作者:宋守君;张颖;王琳;朱玉琴;邢绍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应用血脂康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病人高脂血症,观察血脂康的降脂疗效.方法:随机将腹膜透析病人分成血脂康组与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观察血脂康治疗后的变化幅度.结果:治疗前二组各项生化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膜透析病人加用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可改善各项血脂指标,对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和阻止肾衰竭进展有益.
作者:王学彬;刘玉夏;成兆强;赵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2 d前因情绪激动,突觉视物成双,随之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便,言语欠流利,左侧偏身麻木而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及血液病史.
作者:吴刚;王忠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病,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术区的修复需要一段时间,病人很不舒服,我们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病人加用贝复舒(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玮;张佳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急性冠周炎是口腔科门诊18~25岁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常规法疗程长,疗效缓慢.因此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局部药物注射法,其疗效显著,疗程短,受患者欢迎.
作者:朱成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该病多发于中、青年男性.常由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及饮酒等因素诱发.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间的紧密连接受到破坏,屏障和生理泵功能失常,致使脉络膜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形成视网膜神经上皮的盘状浅脱离.
作者:丁昌太;翟彦君;王俊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齐鲁石化公司近年来职工家属住院病人的疾病构成情况,笔者对1992-2002年全部住院病人的资料(不含孕产妇),采用百分比及构成比法进行了分析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兆灿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