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

何宗明;董砚虎

关键词:2型糖尿病, 一级亲属, 糖尿病患病率, 调查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我国境内开展的四次大规模人群(超过10万人次)的糖尿病抽样调查表明,现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是1980年的3倍.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1].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糖尿病知识教育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十分重要.现将2002年对青岛市市南区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42b表达量的变化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42b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脑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对3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72h内)及治疗1周后血小板CD62p和CD42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人比较,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01),CD42b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01);脑出血患者治疗1周后与发病早期比较,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CD42b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血小板活化现象,治疗后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提示脑出血患者应适当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

    作者:刘庆新;张苏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UTI和丹参对大鼠肝脏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简称UTI)和丹参两种药物对大鼠肝脏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肝动脉阻断性手术保护肝脏再灌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①采用2×2析因设计的双盲实验研究方法,并采用空白对照.②检测静脉血中血管内皮素(ET)、透明质酸酶(H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五项指标.③应用SASv6.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各实验组的各项指标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TI和丹参两种药物均有减轻大鼠肝脏再灌注后损害的作用(P<0.01).两药合用虽然其检测数据的均数值都有下降趋势,但是,除ET项目外,其他项目无统计学意义,两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TI和丹参两种药物均有减轻大鼠肝脏动脉阻断再灌注后肝功能损害的作用.

    作者:李志华;刘霞;郭玉霞;扬广运;陈汝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预激综合征的新近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预激综合征包括三个类型:①经典的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②短PR正常QRS综合征(L-G-L综合征);③变异型预激综合征(Mahaim型预激综合征).应强调的是预激综合征如同其它综合征一样,是一个临床实体(clinical entity ),仅有心电图表现而不伴发阵发性心动过速不应该称为预激综合征,而应将心电图现象加以描述和报道,如短PR间期、正常QRS,心室预激现象等.

    作者:张文博;张贞美;孙蕙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三联疗法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78例分析

    肱二头肌长头键鞘炎临床颇为常见,其病理变化是结节间沟的肌腱及腱鞘充血、水肿,肥厚、粘连,导致功能障碍.治疗方法繁多,但以针灸刀为主配合鞘内注药及手法推拿三联疗法未见报道,笔者采用三联法治疗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曰新;蔡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贝复舒应用的效果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病,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术区的修复需要一段时间,病人很不舒服,我们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病人加用贝复舒(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玮;张佳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绒促性素致迟发性过敏休克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原发不孕来我所诊治.拟给绒促性素肌肉注射以促排卵.询问患者无任何药物过敏史.患者一年前曾用过此药.

    作者:孙超英;王智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齐鲁石化公司十年住院病人病因分析

    为了解齐鲁石化公司近年来职工家属住院病人的疾病构成情况,笔者对1992-2002年全部住院病人的资料(不含孕产妇),采用百分比及构成比法进行了分析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兆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我国境内开展的四次大规模人群(超过10万人次)的糖尿病抽样调查表明,现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是1980年的3倍.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1].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糖尿病知识教育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十分重要.现将2002年对青岛市市南区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宗明;董砚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的疗效.方法:将EH伴LVH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2例,单用依那普利,B组78例,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及两组间血压与LVH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间降压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A组(P>0.05)较B组明显(P<0.05).结论:两药合用对LVH有协同逆转作用.

    作者:刘振华;王树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20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4~8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34.84±6.75)mmHg,术后4个月平均眼压为(14.23±4.15)mmHg,术后20眼均形成功能滤过泡.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能安全、有效的降低眼压,是一种对开角型青光眼很有应用前景的抗青光眼手术.

    作者:柴建生;王强;考华婷;张娟;田东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p53和c-myc在口腔鳞癌中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

    目的:探讨p53和c-myc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在口腔鳞癌(OSCC)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0例口腔鳞癌和5例正常口腔粘膜中p53和c-myc的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状况进行了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结果:OSCC中p53和c-myc的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0%和63.3%,其mRNA表达率分别是80%和83.3%.p53和c-myc基因扩增量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结论:这两种基因的扩增和mRNA表达在OSCC发生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OSCC中导致p53和c-myc扩增的某些因素可能是相同的.

    作者:刘乃国;马云;冯锐;吴淑华;张卫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我院从2000年开始实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共完成26例PTCA、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8例.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2年治疗的34例冠心病患者,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与药物治疗的病例对比,评价血运重建术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寇勇;耿玉学;安可英;许道营;张连国;李爱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多部位心脏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附1例报告)

    多部位心脏起搏(Multisite Cardiac Pacing)是近年来问世的一种全新起搏技术,旨在通过起搏器调整心脏除极路径,恢复心房或心室的电机械同步,以获得良好的抗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效果.可用于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DCM)、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难治心脏疾病[1].虽然到目前为止其临床实践不长,但有限的临床资料已显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此项技术国内起步较晚,临床应用不到3年,现将1例报告如下.

    作者:郑海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冠周炎新疗法

    急性冠周炎是口腔科门诊18~25岁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常规法疗程长,疗效缓慢.因此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局部药物注射法,其疗效显著,疗程短,受患者欢迎.

    作者:朱成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肌腱缺损修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肌腱缺损是肌腱外科常见的问题,肌腱缺损后的手术修复和功能重建是肌腱外科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随着肌腱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入细胞分子水平,发现很多生长因子在肌腱损伤修复中对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基质合成发挥着重要作用[1].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如何在肌腱修复过程中通过内外源性生长因子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基质合成,促进肌腱修复并减少肌腱粘连和生物力学强度的衰减.

    作者:王德国;房清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药物流产观察标准及主动清宫术降低并发症探讨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观察标准及药物流产不全或失败的处理原则.方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960例(研究组)与传统流产203例对照.结果:研究组清宫术345(35.9%)例,对照组21(10.3%)例;研究组阴道出血量、持续时间、流产后出血率(0.2%)、盆腔炎发生率(1.1%)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01.结论:药物流产不全或失败者,5 h内行主动清宫术,能够解除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过多、过长的原因,减少药物流产并发症;对孕妇造成的痛苦和对子宫内膜的破坏及并发症小于负压吸引流产术,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作者:李法升;南芳芳;马丽;韦枝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56例效果分析

    间歇性外斜视是共同性外斜视的主要类型,占外斜视的80%且多幼年发病.因平时能控制正位而不能引起家长注意,往往发现较晚,因治疗不及时使患者双眼视功能遭到破坏.其治疗多需手术矫正眼位,但手术量不易掌握.我科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56例间歇性外斜视病人,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鲍秀艳;刘兴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RF器械复位加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RF器械加椎体间融合术或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2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彻底的神经减压,用RF器械对滑椎复位固定,自髂嵴后部取圆柱状骨块嵌入椎间植骨,或行TFC椎体间融合,或行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6年5个月,平均3年9个月,按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腰痛改善率为93%,滑脱复位率84%~100%.短时神经根功能障碍1例,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结论:RF器械复位、固定加椎体间融合术或后外侧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椎体间隔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各有其适应证.

    作者:张丙磊;于洪波;张强;陈西民;余枫;林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治疗复发性唇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复发性唇疱疹成人多见,诱使复发的刺激因子很多.我们自1997年以来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局部治疗复发性唇疱疹,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信维;姜书成;王仁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早期拔除尿管预防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和出血

    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对39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TVP).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收到有效防止膀胱痉挛和出血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天亭;李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