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腔粘液表皮样癌侵及泪囊区1例

张廷霞;薛淑华

关键词:表皮样癌, 泪囊, 粘液表皮样癌
摘要:患者,女,55岁.因左眼泪囊区肿物3年于2000年11月30日入院. 患者于7年前因左眼泪溢,冲洗泪道不通,在当地医院行泪囊摘除术.术后复发肿物3次,前两次行手术切除,3年前又复发,渐进性增大,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治疗.查体右眼视力4.8,左眼4.9,左眼睑正常,泪囊区皮肤疤痕,皮下肿物直径约2 cm×2 cm,质硬 ,压痛明显,不活动.双眼前节及眼底均未见异常,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①泪囊区肿物/左;②泪囊摘除术后/左.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疤痕平对增生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疤痕平对增生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抗瘢痕的机制.方法:选择14例双下肢深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病人,以左下肢为治疗组,外用疤痕平,每日2次,以右下肢为空白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双侧瘢痕进行电镜观察. 结果:治疗组成纤维细胞较少,胞浆内细胞器减少,糖原颗粒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血管数量减少.结论:疤痕平可有效地防治增生性瘢痕.

    作者:张锴;苏培茂;李鸿业;刘桐林;崔秀珍;吕增华;刘文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1987年,Sigwart和Puel[1]首先报道了将 Wallstent自扩张冠状动脉内支架用于临床的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冠脉内支架成功地用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避免了PTCA并发严重内膜撕裂及夹层所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冠脉闭塞,为PTCA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1994年以来,支架置入术联合应用噻氯匹定和阿斯匹林以及应用高压扩张技术、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 lar ultrasound,IVUS)指导置入技术,进一步改良了支架置入术,使支架达到理想扩张,从而使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率远低于1%.这表明支架术急性期临床结果优于常规PTCA[2],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弹性回缩和降低再狭窄率[3,4] ,比常规PTCA省时.因此,冠脉内支架术迅即发展为一项目前在介入心脏病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技术.

    作者:孟猛;马建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益肾汤加大黄治疗慢性肾衰61例临床观察

    慢性肾衰几乎是所有慢性肾病的终结局,临床表现复杂, 治疗也相当困难.虽然透析及肾移植可使部分患者得以生存,但医疗费用高,肾源紧缺,绝大部分患者还没有接受此种治疗的条件.因此,如何保护残存肾单位,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成为目前肾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我院近年采用中西医结合非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病人61例, 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凌;张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20%~ 25%.Murphy首次报道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每天50 mg可使子宫肌瘤体积缩小, 但出现了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1].为了解米非司酮对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寻求小治疗剂量,笔者做了如下研究.

    作者:张金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上消化道出血致脑梗死2例

    1 临床资料例1.男,65岁.上腹部隐痛不适20年,诊为胃下垂,胆结石.柏油样大便3 d, 每日1~2次.4 h前因呕吐咖啡样物2次,约1 500 ml,于1998年10月4日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4/8kPa,精神萎糜.贫血貌,巩膜无黄染.颈软,双肺呼吸音弱.心率88次 /min,律规整,无杂音.腹凹陷,肝脾肋下均未触及,上腹部深压痛,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Hb 59 g/L,WBC 14.4×109/L,N 0.89,L 0.10,PC 132× 109/L,肝功及尿常规正常.给予输液、输血及止血治疗.入院15 h,患者出现神志恍惚,躁动,失语,查血压14.5/7 kPa,右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肌力减低,巴氏征(+).头颅CT示:左额叶深部0.5 cm×0.5cm低密度区,边缘模糊.诊断为脑梗死 ,停用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加用20%甘露醇、胞二磷胆碱、甲氰咪胍等治疗,10 d后消化道再度大出血死亡.

    作者:单苏民;任俊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D44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1992年Matsumura等首先报道了CD44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他们应用PCR技术检测了34份乳腺和结肠肿瘤标本,发现正常组织和癌组织均存在CD44s的标准表达;而CD44v的表达两者则截然不同.CD44v在正常组织仅偶见低水平表达,而来源于肿瘤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源于非转移性肿瘤患者的肿瘤标本,其CD44v的表达水平界于上述两者之间[1]. 因为CD44在许多组织中均有表达,许多学者正在致力于研究肿瘤和其相应的正常组织表达CD 44的异同.起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一般表达CD44v,其表达水平和正常上皮相比上调[ 2],然而,研究结果并不相同.Hudson研究发现,鳞状上皮癌细胞要比正常鳞状上皮细胞表达低,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分化低的鳞状上皮癌细胞或伴有远处转移的鳞状细胞癌 [3].下面分别叙述CD44在几种不同癌组织的表达.

    作者:杨振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孕妇在妊娠期可罹患各种与肝脏有关的疾病,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急性脂肪肝,妊娠剧吐合并肝损害,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合并肝损害等.其中,有关妊高征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国内外文献早有报道,自1997年10月至1999年2月,作者共诊治随访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广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 MC)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损伤有关.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脂肪酸载体蛋白,分子量小(14~15 kD),心肌含量多,为近年发展起来反映心脏缺血的早期生化指标[1].我们对39例VMC患者和30例健康儿童进行了FABP 、CK-MB的定量检测,观察其水平变化.将FABP、CK-M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FABP在VM C患儿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文东;马庆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上颌窦息肉不同术式疗效比较

    鼻息肉为鼻科常见病,其中一部分息肉来源于上颌窦.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上颌窦息肉仍需手术治疗.以往的手术方式为传统的柯-陆术,近年来,随着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开展,我们又采取了经鼻上颌窦自然口摘除息肉、内窥镜下鼻及柯-陆切口联合进路进行手术.对以上三种术式的94例患者术后进行了随访,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光霞;边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500例分娩产妇催产素静脉推注预防产后出血的体会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能够引起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笔者将1996年1-6月使用催产素静脉推注预防产后出血500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付秋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甲状腺激素异常改变与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因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异常改变.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血管紧张素Ⅱ、心钠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近年来,CHF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用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CHF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及用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CHF的疗效观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 ,笔者就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张玉传;李跃荣;王臻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尿病并发脑出血7例误诊分析

    糖尿病可引起脑血管病变,且主要为脑栓塞,而脑出血较少. 我科近5年来收治糖尿病并发脑出血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迟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卡孕栓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在常规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中,用扩张器强行扩张宫颈口时, 受术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尤其是初孕妇.为解除因子宫颈口过紧所致手术困难及疼痛等反应,我们在术前采用卡孕栓阴道后穹窿放置,观察其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

    作者:任爱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咪唑安定预防颈丛神经阻滞时的心血管反应

    颈丛神经阻滞常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其原因可能与病人在清醒状态下行麻醉操作,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以及颈部血运丰富对局麻药吸收后的毒性反应有关.笔者采用预注咪唑安定预防颈丛神经阻滞时的心血管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齐美;王建波;史文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IL -6和TNF-α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的不同时间IL-6和TNF-α的变化,探索细胞因子在肾脏I-R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大鼠肾脏I-R损伤模型,分别在缺血和再灌注1、4和24 h时取血和肾组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缺血组及再灌注4 h(R4h)和24 h(R24h)组IL-6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 而再灌注1 h组与对照组相当,但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IL-6含量的动态变化在肾组织和血液中呈直线正相关(P<0.05).肾组织中TNF-α含量在缺血和再灌注1 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TNF-α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肾脏I-R时肾组织和血液中IL-6含量随时间的推迟而降低 ,而肾组织中TNF-α含量在早期增加.

    作者:于小玲;刘凤;石增立;石磊;董晓青;王宝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属少见病,目前认为系机体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反应,易引起腹膜后多脏器损害.我院影像中心共遇到3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作者:吴立德;王瑞英;赵湘;马吉伟;刘玉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对241个肝脏肿瘤进行了彩色和能量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检查.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HCC)(56例69个肿块)和肝血管瘤(67例89个肿块)的血流信号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97.1%,44.9%).HCC中94.2%显示肿块周边弧形彩色血流包绕征,82.6%显示肿瘤内部片状或条索状彩色血流及肝内动脉扩张,流速加快,而肝血管瘤无以上特点.结论: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作者:庄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贲门周围离断加近端胃壁全层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

    脾切除术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也存在再出血率较高的问题.我们自1990至1998年采用贲门周围离断加近端胃壁全层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病人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继刚;徐振敏;吴旭东;万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静脉营养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对静脉营养认识的逐步深入,其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已日趋广泛.近年来,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治疗中,在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及静脉补液的基础上,我们常规应用静脉营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刘长茹;郭淑梅;马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心血管药物的不利相互作用

    心脏病患者经常服用多种心血管药物,如强心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降脂药等.这些药物之间可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可能对患者有利,如增强疗效和(或)减少副作用;也可能对患者不利,如增强毒副作用.临床上常见的相互作用以后者居多,例如,服用地高辛时加服维拉帕米(异搏定)、普罗帕酮(心律平)或胺碘酮,可使血地高辛浓度(SDC)增加50%~100%,诱发洋地黄中毒;服用华法令时加服胺碘酮、硫氧唑酮,可增高血华法令浓度,增加出血并发症;他汀类与贝特类降脂药合用则可能诱发有致命危险的肌病、肌溶解等.诸如此类情况不胜枚举.临床医生对患者采用多种心血管药物治疗时,必须了解这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利的相互作用的发生.

    作者:张文博;孙吉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