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

吴立德;王瑞英;赵湘;马吉伟;刘玉元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 特发性, 影像学
摘要: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属少见病,目前认为系机体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反应,易引起腹膜后多脏器损害.我院影像中心共遇到3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髂骨骨囊肿1例

    患者,女,51岁,已婚,工人.右髂部疼痛半年余 ,既往无外伤史.骨科查体:躯干、骨盆及双下肢无异常,局部无肿胀和静脉曲张,右髂骨轻压痛及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碱性磷酸酶等均无异常. X线片示:右侧髂骨体及髂骨翼部较大范围(11 cm×6 cm)骨质破坏,其边界较清楚,边缘不规则.近髂骨前下缘似见密度较淡薄的骨质硬化,其余边缘未见明确的骨质硬化.其内可见不典型、不规则骨嵴,未见明显膨胀性改变.

    作者:丁立祥;张冠宏;李胜;胡守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盐酸艾司洛尔对气管内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与给药时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盐酸艾司洛尔(ESM)用于预防气管内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胸、腹及下肢择期全麻手术者60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将病例分成A、B、C三组,每组20例.A组诱导前静注ESM 1 .5 mg/kg,1 min注完;B组ESM改诱导后静注,注完后立即行气管内插管;C组用同容量生理盐水代替ESM,三组诱导用药相同.结果:A、B 组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除插管后即刻高于(P<0 .05)术前基础值外,插管后1、5、10 min以上各参数与基础值基本接近,而C组SDP 、DBP、MAP及HR插管后即刻明显高于(P<0.01)术前基础值,插管后5 min以上各参数仍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且插管反应较A、B两组剧烈.A组窦缓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ESM对预防气管内插管的应激反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抑制气管内插管的应激反应.将ESM 诱导后用药能有效地减少窦缓的发生.

    作者:张海山;高秀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前列环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血浆内皮素(ET)及前列环素(PGI2)的代谢产物6-keto-PGF1α在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浆中浓度变化,探讨其在UAP、AM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了28例SAP、48例UAP、23例AMI及26例健康人血浆ET、6-keto-PG F1α浓度,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冠心病病人血浆ET增高的同时,血6-keto-PGF1α下降,尤以AMI第1天和UAP患者为明显.结论:冠心病病人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其分泌的ET与PGI2失衡,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促发了UAP和AMI的发生.

    作者:曹庆博;张清潭;张玉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6例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低分子肝素钙(LMWH)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 ,我科自1997年4月至2000年4月治疗TIA病人4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祁智慧;刘北京;宋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疤痕平对增生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疤痕平对增生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抗瘢痕的机制.方法:选择14例双下肢深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病人,以左下肢为治疗组,外用疤痕平,每日2次,以右下肢为空白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双侧瘢痕进行电镜观察. 结果:治疗组成纤维细胞较少,胞浆内细胞器减少,糖原颗粒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血管数量减少.结论:疤痕平可有效地防治增生性瘢痕.

    作者:张锴;苏培茂;李鸿业;刘桐林;崔秀珍;吕增华;刘文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尿病并发脑出血7例误诊分析

    糖尿病可引起脑血管病变,且主要为脑栓塞,而脑出血较少. 我科近5年来收治糖尿病并发脑出血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迟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霜斑样病变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霜斑样病变转归的影响.方法:检测胃镜诊断的霜斑样病变患者胃窦HP; 把愿意接受胃镜复查者随机给以抑酸(雷尼替丁150 mg,每日2次)4周治疗与抗HP(雷尼替丁枸橼酸铋400 mg,克拉霉素500 mg,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1周疗程后以雷尼替丁(150 mg,每日2次)3周治疗,结束时重复胃镜观察.结果:42例霜斑样病变中HP感染率为92.9%(39/42);其中26例HP感染者治疗4周重复胃镜检查;雷尼替丁组14例HP仍然阳性,抗HP组12例HP转为阴性(P<0.05 );前者5例存在霜斑样病变(其中1例形成溃疡),后者无霜斑样病变及溃疡(P=0. 0425).结论:清除幽门螺杆菌利于霜斑样病变愈合.

    作者:吕其军;周芳;史永军;鲍芳;田永刚;吴凤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抑郁与负性自动思维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负性自动思维与抑郁的关系. 方法:将检验组与对照组自动思维问卷(ATQ)的分数进行比较 ,观察有无差异和差异的程度.结果:检验组ATQ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抑郁与负性自动思维有一定关系,治疗过程中纠正抑郁病人的负性自动思维是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黄车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我院近5年共行乳腺癌手术213例,其中24例发生皮瓣坏死,现将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步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静脉营养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对静脉营养认识的逐步深入,其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已日趋广泛.近年来,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治疗中,在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及静脉补液的基础上,我们常规应用静脉营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刘长茹;郭淑梅;马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贲门周围离断加近端胃壁全层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

    脾切除术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也存在再出血率较高的问题.我们自1990至1998年采用贲门周围离断加近端胃壁全层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病人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继刚;徐振敏;吴旭东;万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晚期贲门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晚期贲门癌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晚期贲门癌患者进了胃左动脉插管灌注药物化疗 .结果:38例患者的吞咽困难、上腹不适等症状得到缓解,其中1年生存率为52.4%,2年生存率为19.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胃左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对治疗晚期贲门癌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作者:孙殿敬;赵明东;郝国峰;翟峰;冯秀栓;薛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上消化道出血致脑梗死2例

    1 临床资料例1.男,65岁.上腹部隐痛不适20年,诊为胃下垂,胆结石.柏油样大便3 d, 每日1~2次.4 h前因呕吐咖啡样物2次,约1 500 ml,于1998年10月4日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4/8kPa,精神萎糜.贫血貌,巩膜无黄染.颈软,双肺呼吸音弱.心率88次 /min,律规整,无杂音.腹凹陷,肝脾肋下均未触及,上腹部深压痛,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Hb 59 g/L,WBC 14.4×109/L,N 0.89,L 0.10,PC 132× 109/L,肝功及尿常规正常.给予输液、输血及止血治疗.入院15 h,患者出现神志恍惚,躁动,失语,查血压14.5/7 kPa,右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肌力减低,巴氏征(+).头颅CT示:左额叶深部0.5 cm×0.5cm低密度区,边缘模糊.诊断为脑梗死 ,停用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加用20%甘露醇、胞二磷胆碱、甲氰咪胍等治疗,10 d后消化道再度大出血死亡.

    作者:单苏民;任俊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抗凝血酶-Ⅲ减少影响激活凝血时间 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4岁,体重13 kg.因室缺、肺动脉高压在体外循环(CBP)下行室缺修补术.化验检查:Hb 129 g/L,红细胞压积(Hct) 0.29,PC 154×109/L, AT-Ⅲ 103 mg/L(正常值200~350 mg/L),Fib 2.85 g/L,P T(病人/对照)12.1/13 s,激活凝血时间(ACT)基础值98 s.CBP前首次肝素 40 mg(3 m g/kg),8 min后测ACT 240 s,追加肝素33 mg(2.5mg/kg)后ACT 371 s,再次追加肝素40 mg(3mg/kg)后ACT 540 s,同时在预充液中加新鲜冰冻血浆200 ml.

    作者:胡燕华;史文文;王建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食管癌术后胃壁穿孔1例

    病人,男,45岁.2000年8月因中段食管癌经右胸、腹、左颈三切口行食管癌根治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病人术后第2天无意中将胃管咳出 ,第3天常规拔除右胸腔闭式引流管.第5天病人感胸闷憋喘,经胸透诊断为右侧气胸,右肺压缩90%,即在局麻下经第二肋间锁骨中线行闭式引流术.引流后胸闷、憋喘症状缓解,但从引流管内流出大量的咖啡色液体,考虑为胃壁穿孔.口服76%复方泛影葡胺在X线透视下观察,造影剂在小弯侧进入胸腔,确诊为胃壁穿孔.

    作者:阎武星;王少猛;李学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分析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抗生素治疗和抗生素与超短波联合治疗.结果:[ HT5 K〗1个疗程治疗组治愈率为60%,对照组为0%;2个疗程治疗组治愈率为80%,对照组为23. 33%.结论: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是目前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优选方案.

    作者:杨丽;许进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属少见病,目前认为系机体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反应,易引起腹膜后多脏器损害.我院影像中心共遇到3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作者:吴立德;王瑞英;赵湘;马吉伟;刘玉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式切口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对33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30眼采用角膜缘阶梯状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变化.结果:巩膜隧道式切口术后5 d平均角膜散光(3.15±1.54)D,术后3个月(1.19±0.48)D;对照组为(5.12±2.13)D和(3.25± 1.58)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 d裸眼视力≥0.5者26眼 ,占78.8%;对照组10眼,占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好、散光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作者:张文波;裴春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20%~ 25%.Murphy首次报道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每天50 mg可使子宫肌瘤体积缩小, 但出现了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1].为了解米非司酮对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寻求小治疗剂量,笔者做了如下研究.

    作者:张金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急性胰腺炎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水肿型)42例,在其治疗过程中应用奥美拉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凤荣;朱艳霞;杨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