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结膜移植加用丝裂霉素C或β射线照射治疗翼状胬肉的比较研究

张晶;周玉梅;高凤春

关键词:丝裂霉素C, β射线照射, 翼状胬肉, 手术, 自体结膜移植
摘要: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初次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β射线照射对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翼状胬肉初次手术的82例病人8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切除翼状胬肉后行自体结膜移植覆盖裸露的巩膜.43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0.03%,180 s),39眼给予β射线照射(总量20.5Gy).平均随访时间(24.6±16.8)个月(1~68个月).复发定义为纤维血管组织再生跨过角巩膜缘线.结果:丝裂霉素C和β射线照射复发率分别为9.3%(4/43)和23.1%(9/39)(平均随访时间为20.3个月和29.8个月).K-M生存分析表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者,其结果明显优于β射线照射(Mantel-Cox log rank检验,P<0.05).复发的平均间隔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别.随访期间两组病人皆无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中应用0.03%的丝裂霉素C作为翼状胬肉手术的辅助疗法比辅助β射线照射更有效.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单纯CO2激光与CO2激光并药物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比较观察

    1983-1994年我们用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近万例,对重度宫颈糜烂一次治愈率仅为74%.1995年开始,随机选取101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CO2激光并药物和单用CO2激光进行对比观察,经复查和随访3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耀坤;鞠胜芝;赵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卡提素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总IgE的影响

    目的:比较哮喘患者应用卡提素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总IgE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该药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健康人、50例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OKT3、OKT4、OKT8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总IgE水平.结果:用药后哮喘患者OKT4细胞减少,OKT8细胞增多,致使T4/T8比值降低,P<0.05.健康人血清总IgE(302.1±33.2)IU/ml,哮喘患者治疗前(866.8±89.6)IU/mL,治疗后(784.3±80.2)IU/ml,经t检验,哮喘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提素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辅助细胞增强T抑制细胞功能来产生作用的.

    作者:孙英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母体携带状态与母婴垂直传播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经垂直传播感染婴儿,但是其确切传播规律和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已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对65例HBV阳性的孕妇用酶联免疫法(ELISA)配对检测母血及新生儿脐血HBV标志物,探讨HBV母婴垂直传播的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丁国锋;丁瑞芝;王惠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现已明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而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凝集,都必然是通过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这条共同通路来实现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占据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位点,阻断这一后通路而强有力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较阿斯匹林、抵克力得等血小板抑制剂的作用更强.1994年EPIC试验[1]发现,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体抗体7E3能明显降低急症冠脉介入治疗术患者30 d后的死亡率、再梗死率及再次行血管成形术的百分率,从而开启了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ACS的新时代.

    作者:王芹;王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孟氏骨折21例

    自1987年7月-2001年7月我院共收治孟氏骨折27例,21例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6~63岁,平均年龄28.8岁;左侧8例,右侧13例.致伤原因:跌伤7例,机器绞伤6例,重物砸伤2例,硬物击伤4例,碾压伤2例.伤后就诊时间:3周内者12例,3周~3个月者8例,1年者1例.合并伤:肱骨外髁骨折2例,桡神经损伤3例,桡骨骨折3例.

    作者:王延德;张双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酒精注射并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观察

    1994年6月-1996年1月我科收治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LC)27例,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行动脉栓塞(TAE)并经皮注射酒精(PEI)治疗,随防3年,27例完全随访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余;吕明良;张守建;胡宗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观察69例冠状动脉至少单支狭窄≥60%的CHD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者的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CRP浓度的高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CHD患者的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CRP浓度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李国平;张文芳;王竹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体结膜移植加用丝裂霉素C或β射线照射治疗翼状胬肉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初次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β射线照射对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翼状胬肉初次手术的82例病人8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切除翼状胬肉后行自体结膜移植覆盖裸露的巩膜.43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0.03%,180 s),39眼给予β射线照射(总量20.5Gy).平均随访时间(24.6±16.8)个月(1~68个月).复发定义为纤维血管组织再生跨过角巩膜缘线.结果:丝裂霉素C和β射线照射复发率分别为9.3%(4/43)和23.1%(9/39)(平均随访时间为20.3个月和29.8个月).K-M生存分析表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者,其结果明显优于β射线照射(Mantel-Cox log rank检验,P<0.05).复发的平均间隔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别.随访期间两组病人皆无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中应用0.03%的丝裂霉素C作为翼状胬肉手术的辅助疗法比辅助β射线照射更有效.

    作者:张晶;周玉梅;高凤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八正散加味结合足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20例

    输尿管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病,自1998年始,我们采用八正散加味结合足疗法治疗本病2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王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肺耐药蛋白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基因mRNA表达,探讨其与多药耐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7例正常对照者骨髓细胞LRP基因的表达.结果:正常骨髓细胞LRP基因表达阴性,25例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中14例LRP表达阳性,12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仅1例阳性,10例复发难治患者8例阳性;初治ANLL组及复发难治组较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24),LRPmRNA表达水平与初次化疗不敏感及预后差有关,LRP阳性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分别为3/11,4/5,P<0.05).结论:LRP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是一项新的耐药指标.检测LRP的表达可以指导治疗,估计预后.

    作者:迟作华;刘振;于文征;张化道;刘金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广谱抗生素,品种很多,常用者有30多种,其主要特点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过敏反应少,对酶比较稳定,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不合理应用现象也经常出现.笔者根据各代药物的抗菌谱、作用特点、体内分布、联合用药等方面给予分析,旨在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刘呈华;王树诚;丁长玲;李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30例

    自1997年10月-2001年6月,我院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30例,同期应用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54例.经近期随访,并进行了疗效对比,发现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肢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其庆;边洪明;谢斌;胡杰恩;刘夏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改进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于儿童,由于近关节部手法复位固定易失败,需手术切开复位.传统手术方式舌形切开肱三头肌腱性部分,翻转显露骨折处,易造成肌肉损伤及粘连,影响功能.本科近半年来用外侧切口或肱三头肌劈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3例,疗效满意.

    作者:朱晓东;苏培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B超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B超是一种经济、实用、无损伤的检查手段.由于人体各组织的密度不同,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声阻抗.当入射的超声波进入相邻的两种组织或器官时,就会出现声阻抗差,当差值>0.1时,通过这两种组织的交界面上的超声波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因而当声波穿过时,在两种组织之间形成了声学界面,不同组织又表现出不同的回声[1].根据不同回声超声仪可以检测出某些肌腱、韧带、关节软骨及某些骨的病变,这是诊断骨科疾患的重要辅助手段,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作者结合国内外的新研究,对其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作如下综述.

    作者:孟治国;周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

    先证者,女9岁,因自幼视物不清于2000年11月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情况:视力,OD HM/20 cm,OS FC/50 cm;双外眼正常,双眼球呈钟摆型眼球震颤;双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房水清,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可;右眼晶状体前囊及前皮质透明,后部绕核板层呈树枝及雪花样混浊,核亦呈灰白色混浊;左眼晶状体前囊及前皮质透明,绕核板呈雪花样灰白色混浊;眼底朦胧不清;眼压,OD 16 mmHg,OS 18 mmHg.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双眼).

    作者:张磊;张廷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300例贫血与非贫血标本中复方联苯胺阳性红细胞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观察组为贫血群体157例.其中男81例,女76例;血红蛋白含量15~110 g/L;年龄1~72岁.对照组为非贫血群体143例.其中男82例,女61例;血红蛋白含量115~165 g/L;年龄1~71岁.常规采取外周血涂片.复方联苯胺染色单染计数6 000个红细胞,记录胞外阳性红细胞数,计算其千分率.胞外阳性红细胞判别标准:红细胞外有阳性物质,不管形态、数量、染色性如何,均视为阳性细胞;阴性者只显细胞特征,无任何有形物质出现在细胞外.

    作者:陈佳荣;王俊荣;王丽;王吉昌;李素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我们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60例,现将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00例UAP均为2001年2-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38~90岁,平均年龄58.7岁;病程0.7~30年,平均8.38年.

    作者:高健;惠波;张玉传;赵洪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探讨感染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50例感染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含量,并与3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感染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感染合并脑梗死时sICAM-1的表达明显升高,sICAM-1水平的增高加重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洪新;杨忠;鹿树军;周晓生;衣香明;郑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急诊上尿路结石疗效分析(附68例报告)

    为论证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引起的急性肾绞痛及急性无尿的临床疗效,我们自1999年7月至2001年8月对66例上尿路结石绞痛、2例急性无尿患者急诊行ESWL治疗,一次碎石成功率为100%,是治疗尿石症引起的急性无尿、急性肾绞痛患者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获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步凤;孙长华;纪象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毒鼠强中毒15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9年1月-2001年8月共收治15例毒鼠强中毒患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岁1个月~10岁,平均年龄4.8岁.10例有消化道误食史,5例追问不出毒物接触史.

    作者:姚秀俊;葛惠兴;高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