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学翔;杨庆岩;于永辉
目的:探讨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52例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整复失败改为手术治疗的6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中3例未发现肠套叠,但有回肠压迫性水肿.徒手复位42例,肠切除13例,必须切除阑尾、憩室各3例,死亡2例.结论:小儿肠套叠,一般情况好,在X线荧屏下,可适当延长注气时间,增加注气压力.对中毒严重、肠生机不良者,采用肠切除术.
作者:闫学翔;杨庆岩;于永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咽异物在耳鼻咽喉科各类异物中为多见,一般在门诊或急诊室处理.喉咽异物的诊断和治疗多由间接喉镜完成[1].有时针状异物难以发现或取出,遇此情况,我们改用OLYMPUS ENF TYPE T3纤维喉镜,成功钳取32例,报告如下.
作者:蒋东英;刘亭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抗病毒治疗是抑制乃至清除体内病毒,促进肝损害恢复,减少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关键.笔者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1月间对81例慢性乙型肝炎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兰;朱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电图诊断经常出现一些误区,导致诊断错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有时甚至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根据笔者40余年从事心内科及心电图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将心电图诊断经常出现的误区分门别类进行讨论,由于篇幅有限、只能择其重点.
作者:张文博;武美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利司培酮(维思通)与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维思通组和舒必利组,用PANSS和TESS评定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维思通组43例,舒必利组45例,两药对阳性症状的疗效相当,对阴性症状的疗效维思通组优于舒必利组,两组间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思通总体疗效优于舒必利.
作者:李俊宝;张向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老年性胃溃疡的特点.方法:比较105例60岁以上及281例60岁以下胃溃疡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内窥镜发现,并分析其差异.结果:发病因素在老年人中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的影响明显增加(P<0.05),吸烟及HP感染亦有增加;作为溃疡典型表现的上腹痛老年患者明显减少(P<0.05),消瘦、厌食、胸肩背部痛及吞咽痛增加;老年胃体、胃底高位溃疡发生率增高(P<0.05),直径1.5~2.5 cm的较大溃疡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胃溃疡老年与中青年对比发生了较多变化,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重视.
作者:牟卫平;许春华;陈传福;吴广利;牟爱芹;崔淑华;朱培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脾外伤的诊断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2年5月至2001年5月收治的111例脾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11例脾外伤中,手术治疗94例,治愈90例,治愈率为95.7%;采用非手术疗法17例,治愈13例,治愈率为76.5%.死亡4例,死亡率为3.7%;脾切除术32例,保脾手术70例(含脾片大网膜内袋状移植8例);有12例延迟性脾破裂占10.8%.结论:脾外伤的诊断应以临床征象为主,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重视延迟性脾破裂.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作者:李英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较为常见,我院自1991-2001年间共收治54例病人,现将本组病人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吴彬;赵桂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寻找有效、安全、方便、价格合理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方案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热点.我院对40例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DU)或胃溃疡(GU)并证实胃内感染HP的病人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并于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了解HP的根除情况及溃疡愈合情况,与28例经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治疗的病例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洪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1982年6月-2000年6月施行胆肠内引流术治疗胆石症75例,现结合部分文献,对有关内引流术进行讨论.
作者:边洪明;崔众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例1.女,11岁,因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乏力,尿黄20 d于2002年1月26日收入传染病房.查体:T 36.5℃,P 76次/min,R 19次/min,BP 12/7 kPa,神志清,精神差,巩膜及全身皮肤重度黄染,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 cm,剑突下3 cm,质中缘钝,触痛明显,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肝功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59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 670 U/L,直接胆红素(DBIL)295.55 μmol/L,总胆红素(TBIL)458.06 μmol/L,HBsAg阴性,腹部B超符合急性肝炎声像图表现.入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予相应治疗,病情逐渐加重,且出现发热,T 37.0~38.1 ℃,鼻出血不止;血常规:RBC 3.69×1012/L,HGB 95 g/L,PC 70×109/L,WBC 1.2×109/L,Lym 0.59,MID 0.08,Gr 0.33;甲肝抗体、乙肝五项均阴性.住院第7天,行骨髓穿刺示:原、幼淋巴细胞占71%,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住院第10天,患儿死于脑出血.
作者:燕惠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流行性出血热(EHF)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程长,易误诊,有着较高的病死率.现将1988年以来发生于我辖区的EHF 236例分析如下.
作者:吴守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食管、贲门癌易引起管腔狭窄、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置放内支架是改善吞咽困难,提高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兹收集有完整的诊疗随访资料,因各种原因失去手术机会,置放内支架治疗的11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蒋忠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近年来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我们采用醒脑静注射液结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5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淑华;王英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派瑞松霜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抗毒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迅速止痒;而且是一种能同时杀灭真菌和细菌两种微生物的外用抗生素制剂.我科从1999年以来用派瑞松霜治疗婴幼儿脓疱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峰;姜明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4种抗青光眼药物对新诊青光眼病人呼吸循环系统及眼内压的影响.方法:收集新诊青光眼患者141例,进行全面的眼科、心血管及呼吸系统检查,包括心电图及肺活量测定.每位病人应用4种青光眼药物中的一种,连续观察3个月,随机选择一眼记录,4组间行χ2检验及变异数分析.结果:无论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组还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closed-angle glaucoma,CCAG)组,latanoprost都显示出明显的降眼压作用,眼压分别降低8.9 mmHg(P=0.005)和4.1 mmHg(P=0.33).应用博利尼定(brimonidine)者41%发生全身性副作用;应用噻吗洛尔(timolol)者伴有心率减慢和肺活量降低;应用倍他洛尔(betaxolol)的病人55%以上自述有眼球刺激症状,28%的病人需改用其他治疗方法.结论:拉他前列素(latanoprost)控制眼压的效果良好,且全身和局部副作用发生率低,可作为青光眼初始治疗的首选药物.鉴于老年青光眼患者有潜在的可逆性呼吸功能障碍,噻吗洛尔所致的呼吸储备降低应加以考虑.博利尼定的应用伴有大量的难以预料的全身副作用.倍他洛尔导致眼球刺激,控制眼压的效果较差.建议局部应用β受体阻断药治疗青光眼时,应进行肺活量测定.
作者:张晶;周玉梅;代惠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恩丹西酮,尤其是小剂量恩丹西酮和氟哌啶伍用对术后及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12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将所有病人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单用恩丹西酮8 mg,B组恩丹西酮4 mg+氟哌啶5 mg,C组为对照组用0.9%NS.三组的药物分别加入PCEA药盒与PCEA药同时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术后48 h内使用PCEA病人恶心呕吐例数及其持续时间.结果:A、B两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A、B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丹西酮可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恩丹西酮伍用小剂量氟哌啶与单用大剂量恩丹西酮其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相当.
作者:肖珂青;曹淑珍;孙霞;刘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应用胎儿心电图(FECG)诊断胎儿宫内缺氧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查手段.它能反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区分胎儿心电微细变化,是传统听诊和其它电子监护仪器不能替代的新型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和处理胎儿宫内缺氧有重要参考价值.笔者对321例孕妇进行胎儿心电图监护,把较完整的正常和异常胎儿心电图各100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耿军;赵晓飞;徐建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过程中,我们发现血液病科的医院感染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了更好的监测和控制其医院感染,我们对其进行了连续一年的监测调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建钧;王秀华;石新华;王炳玲;刘新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颅脑、胸腹部联合损伤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较为典型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哲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