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新生儿出生及死亡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产科及儿科工作,降低病死率,对在我院10年内出生的所有新生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英;董爱红;李淑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是致盲率较高的主要眼病之一.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重要手段.近7年来,我们对58例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现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初宪华;张玉环;梁惠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科1997-2000年应用纤维喉镜下YAG激光烧灼治疗声带囊肿1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文汇;刘丽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应用胎儿心电图(FECG)诊断胎儿宫内缺氧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查手段.它能反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区分胎儿心电微细变化,是传统听诊和其它电子监护仪器不能替代的新型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和处理胎儿宫内缺氧有重要参考价值.笔者对321例孕妇进行胎儿心电图监护,把较完整的正常和异常胎儿心电图各100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耿军;赵晓飞;徐建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国内外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随着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甲氨蝶呤作为一种滋养细胞高度敏感的化疗药物,用于异位妊娠的药物保守治疗已被一致公认[1].笔者用新型孕酮拮抗剂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韩美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二维超声、近红外线、钼靶X线是目前乳腺癌疾病诊断、普查中应用较广泛而有效的三种检查方法,笔者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资料的乳腺癌128例,目的在于探讨三种检查手段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互补性.
作者:杨焕宏;牟效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肺栓塞的栓子以周围深静脉或盆腔静脉血栓常见,约80%~95%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1],而发生急性肺栓塞后,常因诊断及治疗不及时导致死亡,死亡率可达25%[2].近年来,随着胃癌、直肠癌患病率的增高及人口的老龄化,胃肠恶性肿瘤术后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作者结合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发生的17例急性肺栓塞病人进行分析及讨论.
作者:宋延强;吕文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过程中,我们发现血液病科的医院感染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了更好的监测和控制其医院感染,我们对其进行了连续一年的监测调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建钧;王秀华;石新华;王炳玲;刘新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抗病毒治疗是抑制乃至清除体内病毒,促进肝损害恢复,减少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关键.笔者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1月间对81例慢性乙型肝炎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兰;朱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HBV-DNA定量分析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我们对部分HBVM阳性患者进行了血清HBV-DNA定量测定,旨在探讨患者血清携带HBVM与HBV-DNA检测结果的关系.
作者:韩兆东;阮月芹;张元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伴有Q波的心肌炎临床少见,病情严重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笔者将我院近年所见急性Q波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作对比,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何随荣;王健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于1999年12月至2001年6月应用MH-1型多功能微波热疗机治疗炎性肿块4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峰;马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8年以来,笔者对难以取得病理结果的肺周围型实性占位病变2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了较理想的病理结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佑生;刘纳新;杨启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前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种类较多,效果不一.我院自1996年8月-2001年2月采用经皮折断式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牟善营;张学;亓光明;潘云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例1.女,11岁,因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乏力,尿黄20 d于2002年1月26日收入传染病房.查体:T 36.5℃,P 76次/min,R 19次/min,BP 12/7 kPa,神志清,精神差,巩膜及全身皮肤重度黄染,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 cm,剑突下3 cm,质中缘钝,触痛明显,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肝功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59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 670 U/L,直接胆红素(DBIL)295.55 μmol/L,总胆红素(TBIL)458.06 μmol/L,HBsAg阴性,腹部B超符合急性肝炎声像图表现.入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予相应治疗,病情逐渐加重,且出现发热,T 37.0~38.1 ℃,鼻出血不止;血常规:RBC 3.69×1012/L,HGB 95 g/L,PC 70×109/L,WBC 1.2×109/L,Lym 0.59,MID 0.08,Gr 0.33;甲肝抗体、乙肝五项均阴性.住院第7天,行骨髓穿刺示:原、幼淋巴细胞占71%,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住院第10天,患儿死于脑出血.
作者:燕惠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食管、贲门癌易引起管腔狭窄、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置放内支架是改善吞咽困难,提高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兹收集有完整的诊疗随访资料,因各种原因失去手术机会,置放内支架治疗的11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蒋忠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较高,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诊断为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半数以上在1年内死亡[1],因此探索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扩张型心肌病研究的重点.笔者对过去几年内我院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王树德;刘振华;张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非常严重,特别是周围神经的损害常见.我们对84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肌电图研究,发现94%有肯定的肌电图异常改变,其周围神经损害符合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延秋;张炜;刘树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近年来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我们采用醒脑静注射液结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5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淑华;王英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低位直肠癌占75%~85%.以前治疗方法多采用Miles手术,腹壁结肠造口.病人在饮食、社交、精神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部分病人拒绝手术治疗.近年来,大量病理和临床的观察及对直肠癌转移规律的研究,在确保根治的前提下,采取保留肛门的超低位切除术,提高了病人术后生活质量[1].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1年6月对28例低位直肠癌经腹经肛门超低位切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金刚;杜福智;张学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给术眼带来严重损害,一般经阿托品散瞳、压迫包扎、激素及高渗剂(甘露醇、甘油合剂)的应用,多能自行恢复,但部分持续性浅前房或无前房者,不得不依靠手术重建前房.近10年来我们采用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行前房重建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青;张晶;王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1年7月间收治72例急性肝脓肿病人,年龄15~65岁,其中男31例,女41例;脓肿单发58例,多发14例;发热66例,肝区疼痛55例,畏寒及寒战25例,黄疸3例,白细胞>10×109/L 71例.随机分3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及引流并抗生素灌洗术26例,内科保守治疗24例,外科手术治疗22例.
作者:郭妮;宋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寻找有效、安全、方便、价格合理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方案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热点.我院对40例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DU)或胃溃疡(GU)并证实胃内感染HP的病人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并于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了解HP的根除情况及溃疡愈合情况,与28例经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治疗的病例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洪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广泛的一种听力测试方法,对于不能配合主观听力测试的患者,尤其是婴幼儿的听觉功能评估有客观、精确、方便等优点.我科于1998年2月-2001年2月对42例幼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及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 AERP)的测试,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芹;张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2001年收治76例脑梗死患者单用悦安欣注射液治疗,并采用单盲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戚传福;苑秀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黄芪是传统中药,能补诸虚,可固可托,具有益气补虚、升阳、固表排脓、消肿等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笔者参考近年文献,将其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付之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上能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其中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眩晕占大多数.为明确眩晕原因,及时给予病人正确治疗,减轻病人痛苦,笔者将我院自1994-1999年间共收治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眩晕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办法,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的重要病理改变.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在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强肝胶囊抗肝纤维化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6年至2001年4月我科共收治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30例,采用微波、手术及药物联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洪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较为常见,我院自1991-2001年间共收治54例病人,现将本组病人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吴彬;赵桂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对于较大面积或者功能部位的深Ⅱ度烧伤,削痂手术不仅保证了创面坏死组织的去除以及残留皮肤附件的保存,而且因为去除了坏死组织,减少了因感染而致的创面加深,有利于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因而明显降低了深度烧伤病人的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资料表明[1],早期给予深Ⅱ度烧伤创面削痂能加速重新血管化过程,对保存有潜在复活能力的变性组织有积极作用.笔者结合对削痂前后创面组织的病理观察,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削痂之后的愈合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作者:苏永涛;邢晓萍;姜训忠;赵继东;刘玉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颅脑、胸腹部联合损伤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较为典型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哲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胎儿脐带异常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的为脐带绕颈.我国脐带绕颈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0%~25%.笔者初步探讨B超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脐带绕颈情况进行产前监测的价值.
作者:孙彩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疾病,轻者为一过性,重者迁延不愈,病程可长达5年以上,容易复发.近年来,许多国内外耳科专家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研讨,但尚无统一结论,其临床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也不尽相同,尚不能令人满意,在工作中每遇到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者颇感棘手.笔者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福喜;徐永哲;闫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流行性出血热(EHF)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程长,易误诊,有着较高的病死率.现将1988年以来发生于我辖区的EHF 236例分析如下.
作者:吴守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西沙必利与胃动素均有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1,2].胃溃疡患者有胃动力减退的现象,在胃溃疡综合治疗中,西沙必利能否通过调节胃动素的分泌,改善胃动力不足的症状.笔者通过对48例胃溃疡及46例浅表性胃炎两组患者的临床研究,探讨西沙必利与胃动素的关系.
作者:许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1.1 对象本院1995-2000年收住脑血管病患者480例,其中男299例,女18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5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5年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脑脊液检查证实.
作者:刘明;张秀华;刘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咽异物在耳鼻咽喉科各类异物中为多见,一般在门诊或急诊室处理.喉咽异物的诊断和治疗多由间接喉镜完成[1].有时针状异物难以发现或取出,遇此情况,我们改用OLYMPUS ENF TYPE T3纤维喉镜,成功钳取32例,报告如下.
作者:蒋东英;刘亭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复方丹参的主药是丹参,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之功效.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鹿怀兴;徐迎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可见于高血压、贫血、内耳性眩晕、神经衰弱、动脉硬化以及某些脑部疾患等症.笔者采用针灸配合耳穴压籽法治疗133例眩晕症,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杨林;张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2001年1月至12月共收治Ⅱ度烧伤患者61例,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磨痂术+东方1号药膏+氯霉素注射液)治疗36例(治疗组)和SD-Ag涂创25例(观察组),并进行比较,兹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刚;蒋淑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合并糖尿病的大肠癌病人也逐年增加.我院自1998-2000年间共收治合并糖尿病的大肠癌病人23例进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彦福;杨堂斗;吕贤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患者,均为口服中毒,服有机磷农药量30~150 ml.其中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32.5岁.氧化乐果中毒9例,1605中毒13例,敌敌畏中毒2例,甲胺磷中毒2例.均为中、重度中毒患者.
作者:刘希文;薄其兰;郭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胰腺位于肝外门静脉循环枢纽,胰腺的病变可直接影响门静脉系统,尤以与脾静脉关系更为密切,它可以导致孤立性脾静脉血栓形成,以致脾静脉血回流障碍,脾脏内压力升高,脾脏肿大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此类门静脉高压症中,诊断上容易误诊.我们诊治4例,现予以报告.
作者:盖俊华;张曙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1982年6月-2000年6月施行胆肠内引流术治疗胆石症75例,现结合部分文献,对有关内引流术进行讨论.
作者:边洪明;崔众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久效磷对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毒机制.方法:采用改进Hafemen法.结果:测得正常家兔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单位为27.24;家兔中毒6 h酶活力单位为23.68,中毒24 h酶活力单位为18.04,中毒36 h酶活力单位为27.26.经统计学方差分析各组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久效磷对家兔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刘长福;安国花;王桂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腹小切口子宫手术的优点.方法:对本院因子宫良性疾病需手术治疗的150例行下腹小横切口手术,并对手术方法及步骤进行改良,与同期内子宫良性疾病需手术治疗的50例腹部正中纵切口进行比较及术后随访.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总出血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愈合及术后腹壁瘢痕形成等方面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研究组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术后病率低,切口愈合好,瘢痕形成小,无网膜及肠管粘连,病人痛苦小.
作者:王桂梅;任爱兰;魏敏;李家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老年性胃溃疡的特点.方法:比较105例60岁以上及281例60岁以下胃溃疡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内窥镜发现,并分析其差异.结果:发病因素在老年人中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的影响明显增加(P<0.05),吸烟及HP感染亦有增加;作为溃疡典型表现的上腹痛老年患者明显减少(P<0.05),消瘦、厌食、胸肩背部痛及吞咽痛增加;老年胃体、胃底高位溃疡发生率增高(P<0.05),直径1.5~2.5 cm的较大溃疡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胃溃疡老年与中青年对比发生了较多变化,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重视.
作者:牟卫平;许春华;陈传福;吴广利;牟爱芹;崔淑华;朱培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72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复发2眼,占2.8%;移植片透明、光滑,愈合良好;术后视力保持不变或部分提高.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文波;裴春英;王俊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恩丹西酮,尤其是小剂量恩丹西酮和氟哌啶伍用对术后及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12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将所有病人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单用恩丹西酮8 mg,B组恩丹西酮4 mg+氟哌啶5 mg,C组为对照组用0.9%NS.三组的药物分别加入PCEA药盒与PCEA药同时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术后48 h内使用PCEA病人恶心呕吐例数及其持续时间.结果:A、B两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A、B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丹西酮可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恩丹西酮伍用小剂量氟哌啶与单用大剂量恩丹西酮其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相当.
作者:肖珂青;曹淑珍;孙霞;刘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急诊大出血病人回收自体血液的再输入.方法:选18例急诊大出血病人进行自体血液回收(自体组),根据病情分别进行Ⅰ法-回收血液过滤后回输病人,Ⅱ法-经离心、洗涤后回输,Ⅲ法-两者结合等不同处理.观察其对纠正休克的效果,围术期血常规、生化和肝功变化,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及病人预后情况,并与同期12例大出血输库血病人(对照组)比较.结果:17/18例病人痊愈出院.回收自体血共6.3万ml,回收率为87.5%,结合输入晶、胶体液,维持循环稳定.对照组需输入大量库血,且死亡率高.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是抢救急诊大出血病人的重要措施.
作者:田国刚;袁振涛;张海山;刘美凤;王继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52例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整复失败改为手术治疗的6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中3例未发现肠套叠,但有回肠压迫性水肿.徒手复位42例,肠切除13例,必须切除阑尾、憩室各3例,死亡2例.结论:小儿肠套叠,一般情况好,在X线荧屏下,可适当延长注气时间,增加注气压力.对中毒严重、肠生机不良者,采用肠切除术.
作者:闫学翔;杨庆岩;于永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利司培酮(维思通)与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维思通组和舒必利组,用PANSS和TESS评定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维思通组43例,舒必利组45例,两药对阳性症状的疗效相当,对阴性症状的疗效维思通组优于舒必利组,两组间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思通总体疗效优于舒必利.
作者:李俊宝;张向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4种抗青光眼药物对新诊青光眼病人呼吸循环系统及眼内压的影响.方法:收集新诊青光眼患者141例,进行全面的眼科、心血管及呼吸系统检查,包括心电图及肺活量测定.每位病人应用4种青光眼药物中的一种,连续观察3个月,随机选择一眼记录,4组间行χ2检验及变异数分析.结果:无论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组还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closed-angle glaucoma,CCAG)组,latanoprost都显示出明显的降眼压作用,眼压分别降低8.9 mmHg(P=0.005)和4.1 mmHg(P=0.33).应用博利尼定(brimonidine)者41%发生全身性副作用;应用噻吗洛尔(timolol)者伴有心率减慢和肺活量降低;应用倍他洛尔(betaxolol)的病人55%以上自述有眼球刺激症状,28%的病人需改用其他治疗方法.结论:拉他前列素(latanoprost)控制眼压的效果良好,且全身和局部副作用发生率低,可作为青光眼初始治疗的首选药物.鉴于老年青光眼患者有潜在的可逆性呼吸功能障碍,噻吗洛尔所致的呼吸储备降低应加以考虑.博利尼定的应用伴有大量的难以预料的全身副作用.倍他洛尔导致眼球刺激,控制眼压的效果较差.建议局部应用β受体阻断药治疗青光眼时,应进行肺活量测定.
作者:张晶;周玉梅;代惠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381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为4组,检测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级心功能组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经χ2检验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除联律和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与心力衰竭的程度无关,但联律和持续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率增加.
作者:宋耀祥;温云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脾外伤的诊断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2年5月至2001年5月收治的111例脾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11例脾外伤中,手术治疗94例,治愈90例,治愈率为95.7%;采用非手术疗法17例,治愈13例,治愈率为76.5%.死亡4例,死亡率为3.7%;脾切除术32例,保脾手术70例(含脾片大网膜内袋状移植8例);有12例延迟性脾破裂占10.8%.结论:脾外伤的诊断应以临床征象为主,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重视延迟性脾破裂.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作者:李英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哮喘、肺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喘支60例、哮喘40例、肺炎20例年龄1~4岁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液标本进行红细胞C3b(RBC-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检测.结果:小儿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RBC-C3b受体花环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RBC-IC花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喘支急性期RBC-C3b受体花环率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RBC-IC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哮喘急性期RBC-C3b、RBC-IC较对照组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本试验对小儿喘支、哮喘、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为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曲少莲;许静;杨长春;杨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电图诊断经常出现一些误区,导致诊断错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有时甚至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根据笔者40余年从事心内科及心电图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将心电图诊断经常出现的误区分门别类进行讨论,由于篇幅有限、只能择其重点.
作者:张文博;武美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派瑞松霜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抗毒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迅速止痒;而且是一种能同时杀灭真菌和细菌两种微生物的外用抗生素制剂.我科从1999年以来用派瑞松霜治疗婴幼儿脓疱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峰;姜明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39岁,2002年1月2日在当地乡村牙所修牙时,不慎气管内误入麻花钻头,当日下午前来我科就治.我们应用Olympus-BF-ZT10型纤维支气管镜,常规局麻下插镜,在右下基底段发现异物,异物随呼吸上下活动,时隐时现,术者再次用2%的利多卡因5 ml局部喷洒,然后进钳夹取,几次未能成功,经仔细观察,发现钻头直径大于活检钳开口,故用活检钳夹取失败,而改用活检钳和毛刷芯的细钢丝联合套取.术者将毛刷芯的细钢丝从活检钳勺部的孔中穿出,与活检钳并行经支气管镜活检通道达气管异物处,先将活检钳张开,然后推进毛刷芯的细钢丝,在支气管镜头部前段形成一个形套取异物,看到异物被套入形圈内后关闭活检钳,拉紧毛刷芯的细钢丝,异物被套牢后,随气管镜一并拉出,取异物成功.取出异物后,再次插支气管镜,注入庆大霉素8万u、甲硝唑20 ml预防感染.
作者:刘惠青;李玉珍;闫爱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4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部痛1 d入院.患者开始为脐周胀痛,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为持续性胀痛并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液体.查体:体温36℃,心肺(-),腹肌软,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不明显,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血常规示WBC 6.6×109/L,L 0.263,N 0.645.入院后急症手术,术中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术后病理示:阑尾中段类癌,直径6 mm,累及浆膜层,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癌细胞.
作者:于利伟;张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荨麻疹为一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了探讨其常见吸入性致敏原情况,对100例有完整记录的荨麻疹患者进行了抗原测定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牟爱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探讨碘伏能否替代液体石蜡,我院1998年6月至2000年5月将膀胱检查324例,按病历号尾数的单、双数,随机分为碘伏组162例,液体石蜡组162例进行观察.
作者:刘美华;代惠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25岁,停经39+5周,阴道流水半小时入院.既往体健,月经规律.LMP:2000年12月28日,G1P0.查体:T36.8℃,P 90次/min,R 22次/min,BP 16/9 kPa,一般情况好,心肺(-).腹围95 cm,宫高36 cm,LOA,胎心140次/min,无宫缩,宫口容指,先露-1,骨盆内外诊未见异常,棕黄色羊水断断续续自阴道流出.入院诊断:①39+5周妊娠;②胎儿窘迫(羊水Ⅲ度污染);③胎膜早破.入院后因患者家属要求剖宫产,遂完善必要辅助检查,急症行剖宫产.新生儿娩出顺利,Apgar评分1 min10分,体重3 780 g.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子宫收缩乏力,给予缩宫素40 u宫体注射,麦角新碱0.2 mg子宫下段注射,缩宫素40 u入液静点,米索400 μg塞肛,同时按摩子宫.子宫收缩未见好转,并仍有活动性出血,遂行B-lynch子宫缝线术.具体如下:①将子宫由腹腔取出,再次检查辨认出血点,为子宫乏力致胎盘床大量出血,用两手加压宫体约10 min后,出血控制.②用10 mm圆针,1号无损伤可吸收线(或肠线)自切口右侧端下方3 cm处的切口下缘进针至宫腔.③缝针经宫腔至切口上缘距子宫右侧壁4 cm处的子宫前壁出针.④缝线沿子宫前壁拉至宫底可见加压于宫底与右侧宫角约3~4 cm处.⑤肠线由宫底垂直绕向后壁,与前壁出针相对称部位穿刺子宫后壁入宫腔,水平穿过宫腔至左侧后壁与右侧后壁进针处相对称部位出宫腔.⑥将缝线垂直通过宫底至子宫前壁.⑦缝针自切口上缘进宫腔,切口下缘出宫腔,至此在子宫表面从前壁至后壁可见两条缝线.⑧将缝线两端在助手双手加压的条件下牵拉,经加压见阴道内无出血,遂继续牵拉拉紧打结,常规缝合子宫下端横切口常规关腹.术后经输血800 ml,输浓缩红细胞2 u,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7 d后痊愈出院.
作者:杨延冬;管东东;李法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人,男,58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6 h,于1999年4月18日收住院.患者有斜疝病史7年,于6 h前因牲畜踢伤突感腹痛,下腹部较重.呈持续性疼痛且逐渐加重,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查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叩诊略呈鼓音,听诊肠鸣音消失,右侧腹股沟区见一倒梨状肿物,通向阴囊,大小为13 cm×11 cm×6 cm,质韧,有压痛,平卧后不缩小.胸腹透视提示:小肠轻微扩张,积气,有一小液平.诊断为嵌顿疝.即刻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术中见精索和阴囊内各层炎性水肿,呈现透明玻璃样,疝囊内有淡黄色液体,混有少量食物残渣,无肠管,考虑消化道穿孔.行疝修补术后,随行右侧剖腹探查切口入腹腔,见腹膜水肿,腹腔内约有300 ml渗液,有少量食物残渣混入其中,距回盲部约40 cm处回肠上,见一直径为0.4 cm裂口,有肠内容物溢出.周围有脓苔,即刻行肠穿孔修补术,用生理盐水、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放腹腔引流管一根,关腹,消炎治疗.8 d后病人拆线出院.
作者:王秀玲;曹广风;劳万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收集我院1990年10月至1998年12月间育龄妇女宫内放节育环者741例,出现不同程度月经淋漓不尽者106例,占总数的14.3%.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